《文艺学与文化研究丛书》总序&童庆炳 1
导言 1
绪论 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性转型 1
一 文学观念的转变 2
二 文体观念的转变 5
三 批判意识的勃兴 6
四 文论话语的转型 8
五 文学价值观的转型 11
第一章 梁启超:求“真”与向“美”的矛盾与调适 13
一 “三界革命”的历史语境 14
二 前期政治参与期:重塑真、善的内容 18
三 后期学术期:对美、真与善的调适 25
第二章 王国维:“真”“美”合—及“善”的意向性 32
一 审美视角文论:中国式的“为艺术而艺术”观的提出 33
二 境界之“真” 44
三 “善”的意向性 47
第三章 章太炎:“以复古为革新”文论及其真善美诉求 56
一 理性求真的“文学复古”思路 59
二 “便俗致用”的现实关怀 66
三 “贵在形容”的诗学追求 70
第四章 鲁迅:真善美的交锋与纠缠 79
一 难以言说的“真” 80
二 谁之善? 85
三 作为修辞的“美” 92
第五章 朱光潜的“趣味论”及其真善美三元调适 104
一 以审美为核心价值的“趣味论”文艺思想 105
二 美与善和真的关系 114
第六章 毛泽东文艺思想及其价值取向 122
一 历史社会语境的考察 122
二 以人民为本位——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核心 125
三 鲜明的读者意识——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基本特征 131
四 实践——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行动品格 135
五 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价值取向 137
第七章 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论及其价值取向 147
一 在新文学运动中,胡风对两种倾向提出批评 148
二 胡风“主观精神”论的内涵 154
三 “主观精神”论的价值取向 161
第八章 周扬的人民文艺论、艺术真实论和形象特征论及其价值追求 165
一 文学理论活动的四个阶段 165
二 人民文艺论——新时代文艺发展的方向 168
三 艺术真实——艺术的最高原则 173
四 形象和形象思维——文学的特征与规律 176
五 文艺的善、真、美与教育工具 177
第九章 “八论”中的真、善和美 180
一 “八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180
二 “八论”中的真与善 185
三 “八论”中的美学观念 191
第十章 新时期文学审美特征论及其价值观 197
一 文学“审美”特征论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197
二 文学审美特征论的形成 201
三 “文学审美反映”论和“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理论特点 209
四 文学审美特征论的价值观 213
五 结语 219
第十一章 李泽厚:多元调适审美理论及其价值内涵 221
一 阅读李泽厚的两种语境 221
二 多元调适的理论追求 224
三 以人为本的现世关怀 236
四 以美为核心的人性塑造 247
第十二章 徐复观:从价值根源处涌出的真与美 256
一 徐复观对于现实人生的钟情以及现实之“真” 257
二 徐复观论“美” 261
三 美的形相:气、风、骨 269
后记 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