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布和,连自昕,贾贵生等主编
  • 出 版 社: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31138115
  • 页数:276 页
图书介绍:内蒙古自治区高校“两课”统编教材:本书作为高等学校的授课教材紧密结合“普通高等学校‘两课教学’的基本要求”,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基本特征、理论体系进行全面介绍,并提供同步思考题。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

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4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7

四、哲学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 10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12

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固有的理论品质 12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14

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16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17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 17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 19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 20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23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26

第四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 26

二、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 30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33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33

一、物质及其根本特性 33

二、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和结构的层次性 37

三、物质的存在方式 40

第二节 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43

一、实践的本质及特性 43

二、实践的构成 47

三、实践的基本形式和环节 50

四、自在世界、人类世界与人的实践活动的相互关系 53

第三节 意识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55

一、意识的本质 55

二、意识的结构 58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及物质对意识能动作用的制约性 61

四、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 63

第三章 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66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66

一、世界的普遍联系 67

二、世界的永恒发展 70

三、世界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73

第二节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75

一、质量互变规律 76

二、对立统一规律 79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85

四、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89

第三节 世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91

一、原因和结果 92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 93

三、现实性和可能性 95

四、内容和形式 97

五、本质和现象 99

第四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102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102

一、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102

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105

三、认识过程中反映与主体能动性的统一 108

四、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110

第二节 认识的发展过程 113

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113

二、由理性认识到实践 116

三、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发展 118

四、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 119

五、主体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122

第三节 真理和价值 125

一、真理 125

二、价值 131

三、真理的价值性 133

一、思维方法是正确认识世界的中介 134

第四节 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134

二、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135

第五章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39

第一节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39

一、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及其根源 139

二、马克思对“历史之谜”的破解与唯物史观的形成 142

三、唯物史观创立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45

一、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 147

第二节 从自然界向人类社会过渡的辩证法 147

二、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151

三、劳动是揭开人类历史之谜的钥匙 153

第三节 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 154

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155

二、交往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58

三、交往与经济全球化 162

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163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 165

第四节 人类社会及其历史的本质特征 165

二、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167

第六章 社会基本结构与文明进步 170

第一节 社会经济结构 170

一、生产力 170

二、生产关系 177

三、阶级是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 180

第二节 社会政治结构 184

一、社会政治上层建筑的构成 184

二、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 185

第三节 社会文化结构 188

一、社会文化的构成 188

二、文化的本质与功能 193

三、建设中国的先进文化 196

第四节 文明进步与社会发展 198

一、“文明”及其构成 198

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 200

第七章 社会发展规律与历史主体 203

第一节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203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 203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206

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的现实意义 207

第二节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209

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 209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211

三、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规律的现实意义 212

四、社会形态的演化过程 213

第三节 社会发展的动力 214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15

二、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16

三、改革和科技进步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219

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223

一、历史规律与人的自觉活动 227

第四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227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31

三、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234

四、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39

第八章 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 242

第一节 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242

一、社会进步存在于社会形态的更替中 242

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和主体的选择性 247

三、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250

四、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54

第二节 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258

一、人性 258

二、人的本质 260

三、人的价值 263

第三节 共产主义和人的全面发展 268

一、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解放 268

二、人的解放是一个历史过程 271

三、共产主义是人类解放的理想境界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