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旅游与旅游者 尹德涛 1
1.1旅游的定义 1
0前言 尹德涛 1
1.2旅游产生的条件 2
1.3旅游的分类 4
1.4旅游者的定义 8
1.5旅游者产生的条件 13
1.6旅游动机 15
1.7旅游决策 28
1.8旅游者需求心理 41
1.9旅游者行为 46
1.10旅游者的体验 53
2.1概述 57
2旅游对目的地的影响 尹德涛 刘丽华 金成洙 57
2.2旅游对经济的影响 59
2.3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66
2.4旅游对社会的影响 75
2.5旅游对文化的影响 86
2.6旅游对家庭的影响 92
3旅游的社会基础、价值及负重 程爵浩 97
3.1旅游兴趣的社会背景 97
3.2旅游需求的社会学基础 99
3.3旅游的价值及其负重 101
3.4实现一种不同的旅游 104
4国外旅游社会学研究 李建欣 109
4.1旅游者 110
4.2旅游者与当地人 111
4.3旅游系统的发展与结构 113
4.4旅游的影响 114
4.5余论 117
5旅游、现代性与“好恶交织” 王宁 120
5.1导论 120
5.2文献回顾 121
5.3现代社会的旅游是一种“社会事实” 126
5.4旅游反映了人们对现代性的“好恶交织”心理 129
6旅游社会学理论体系与国外旅游社会学研究动态 肖洪根 139
6.1 国外旅游社会学研究状况 139
6.2旅游社会学研究的理论体系建构 150
6.3旅游社会学研究的方法、手段与视角 176
6.4结论 178
7社会交换理论及在旅游研究中的运用 张 文 朱伟霞 185
7.1社会交换理论的产生及发展 185
7.2 国内对社会交换理论的研究综述 187
7.3 国外社会交换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运用 189
7.4 国内社会交换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运用 192
7.5评价 193
8旅游影响评估尺度的建立 张文 黄玉理 199
8.1 Lankford和Howard的旅游影响态度评估尺度 200
8.2阿普和康普顿的旅游影响评估尺度 202
8.3 国内对旅游影响评估尺度的关注与研究 204
9.1绪论 207
9旅游影响下的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变迁机制研究 张文 张力 207
9.2旅游影响下的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变迁现象的描述方法 210
9.3旅游影响下的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变迁机制模型 221
9.4研究思路的陈述与结论 222
10国外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进展 宗晓莲 朱竑 226
10.1定性描述、片面评价阶段 226
10.2社会调查方法为主的细分、量化研究阶段 229
10.3跨学科、多方法相结合的综合研究阶段 235
10.4结束语 237
11 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 张波 245
11.1旅游促进了地方文化的再建构 245
11.2旅游业加大了当地对外开放的力度 249
11.3旅游强化了接待地的民族认同意识 250
12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 张波 254
12.1 因接待地传统文化的涵化与变迁而导致的消极现象 254
12.2接待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61
13阳朔旅游发展的社会文化影响的调查与比较 张文 266
13.1阳朔调查综述 267
13.2旅游对阳朔的社会文化影响 271
13.3旅游影响的比较 274
13.4结论 276
14旅游目的地阳朔的转型 张文 方淳 肖玲 279
14.1 阳朔旅游发展状况概述 280
14.2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特征变化 282
14.3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及介入旅游业的程度 287
14.4旅游发展对阳朔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289
14.5旅游目的地转型带给人们的思考 290
14.6研究结论 296
15旅游的社会效用及其机制 曹国新 300
15.1社会区隔与旅游的社会效用 301
15.2旅游圈子与旅游实现社会区隔的结构性机制 303
15.3旅游文化资本与旅游实现社会区隔的建构性机制 304
15.4结语 310
16发展旅游业的社区参与研究 张文 肖玲 方淳 313
16.1前言 313
16.2“发展旅游业的社区参与”研究的发展及概念 315
16.3国内外研究进展 319
16.4“发展旅游业的社区参与”批判 327
16.5对旅游业发展的社区介入研究水平的判断 332
17国外乡村旅游研究 何景明 337
17.1 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的发展背景 337
17.2 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焦点 338
17.3国外乡村旅游的研究方法 345
18旅游危机的类型、影响机制与管理模型 侯国林 349
18.1 引言 349
18.2旅游危机研究进展 349
18.3旅游危机的类型及影响 351
18.4旅游安全、游客感知与旅游危机的影响机制 353
18.5旅游危机管理模型 356
18.6结语 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