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一、大豆的生产现状与趋势 1
(一)世界大豆的生产形势 2
(二)我国大豆的生产现状 5
(三)我国大豆的发展对策 8
二、大豆的植物学特性 12
(一)种子 12
(二)根与根瘤 12
(三)茎 13
(四)叶 14
(五)花和花序 14
(六)荚 15
(一)种子萌发期 16
三、大豆的生长发育特点 16
(二)幼苗生产期 17
(三)花芽分化期 18
(四)开花期 18
(五)供荚鼓粒期 19
(六)种子成熟期 20
四、优质专用大豆新品种 21
(一)皖豆16号 21
(二)皖豆19号 22
(三)皖豆21号 22
(四)皖豆24号 23
(五)合豆1号 24
(六)合豆2号 25
(七)合豆3号 25
(九)豫豆22号 26
(八)豫豆16号 26
(十)豫豆26号 27
(十一)豫豆29 28
(十二)合丰40 29
(十三)合丰41 30
(十四)合丰42 30
(十五)黑农37号 32
(十六)黑农43号 32
(十七)东农42号 33
(十八)东农298 33
(十九)东农690 34
(二十)东农691 34
(二十一)垦农4号 34
(二十二)吉林39 35
(二十四)南豆99 36
(二十三)吉林47 36
(二十五)台75 37
(二十六)特早1号 37
(二十七)新六青 38
(二十八)H8901 38
(二十九)AGS292 39
(三十)辽豆13号 40
(三十一)川豆5号 41
(三十二)川豆6号 41
(三十三)浙春3号 42
(三十四)鲁豆12号 42
(三十五)鄂豆6号 43
(三十六)晋豆5号 43
(三十七)晋豆25号 44
(三十八)长农12号 44
(四十)湖春豆18号 45
(三十九)湘春豆17号 45
(四十一)科新5号 46
(四十二)丹豆9号 47
(四十三)丹豆10号 47
(四十四)中黄7号 48
(四十五)中豆30 49
(四十六)中豆32 49
五、大豆生产的自然区划 50
(一)北方春大豆区 50
(二)黄淮流域夏大豆区 52
(三)长江流域夏大豆区 53
(四)南方多熟制大豆区 54
六、高油大豆的“垄三”栽培技术 56
(一)“垄三”栽培的增产机理 57
(二)“垄三”栽培的主要技术 59
七、高油大豆的窄行密植技术 64
(一)窄行密植的增产机理 64
(二)窄行密植的增产效果 67
(三)窄行密植栽培的主要技术 69
八、高油大豆的“高垄平台”栽培模式 71
(一)“高垄平台”栽培模式的增产机理 71
(二)“高垄平台”栽培模式的配套机械 73
(三)“高垄平台”栽培模式的技术要点 74
九、高蛋白大豆优质高产综合栽培技术 76
(一)精细整地 76
(二)精选良种 78
(三)适时播种 79
(四)补苗、间苗 80
(五)合理施肥 81
(六)科学排灌 83
(八)病虫害防治 87
(七)中耕除草 87
(九)收获 88
十、大豆重迎茬控制技术 89
(一)重迎茬对大豆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89
(二)减缓大豆重迎茬危害的农艺措施 91
十一、菜用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96
(一)菜用大豆优良品种 97
(二)菜用大豆栽培季节与模式 106
(三)菜用大豆大田露地栽培 108
(四)菜用大豆地膜覆盖栽培 111
(五)菜用大豆大棚栽培 113
(六)稻田高效增种菜用大豆 116
(七)无公害菜用大豆生产技术 118
(一)大豆玉米间作 121
十二、大豆间作套种技术 121
(二)玉米大豆同穴播种 123
(三)麦垄套种大豆 124
(四)大豆与芝麻混作 125
(五)甘薯大豆间套作 126
(六)特早毛豆—棉花—春包心菜套种栽培 127
(七)芥菜—菜用大豆—晚稻高效种植模式 128
十三、大豆引种与良种繁育 132
(一)引种 132
(二)良种繁育 135
十四、大豆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142
(一)大豆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142
(二)大豆的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158
(三)大豆田主要草害及其防治 175
(四)大豆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