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1.1 本书的写作意图 1
1.1.1 研究中国高等学校生态竞争的原因 2
1.1.2 中国高等学校生态竞争要解决的问题 4
1.2 本书研究的意义 5
1.2.1 理论意义 5
1.2.2 实践意义 6
1.3 本书的研究方法 7
1.4 本书的内容框架及创新之处 8
1.4.1 本书研究的内容框架 8
1.4.2 本书的创新之处 8
第二章 高等学校竞争理论研究述评 11
2.1 高等学校生态竞争理论的提出及理论基础 11
2.1.1 高等学校生态竞争理论的提出 11
2.1.2 高等学校生态竞争理论的相关理论基础 11
2.2 国内外高等教育理论研究 14
2.2.1 国外高等教育发展理论 15
2.2.2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理论 22
2.2.3 国外高等教育管理理论 25
2.2.4 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理论 30
2.3 国内外教育生态理论 35
2.3.1 教育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35
2.3.2 教育生态学在我国的研究及应用 36
2.3.3 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41
2.4 国内外竞争理论概述 42
2.4.1 当代关于竞争力问题的各种学说 42
2.4.2 现代竞争理论 45
2.4.3 竞争理论的新发展 49
2.4.4 生态竞争理论 52
第三章 高等学校生态位理论及模型研究 55
3.1 高等学校生态系统的含义及结构 55
3.1.1 高等学校生态系统的含义及其特征 55
3.1.2 高等学校生态系统的结构 57
3.2 生态位原理及高等学校生态位概念 59
3.2.1 生态位基本原理 59
3.2.2 高等学校生态位含义及类型 61
3.3 基于生态位原理的高等学校间的关系 65
3.3.1 高等学校间的生态关系 65
3.3.2 竞争关系:高等学校生态位现象分析 67
3.4 竞争与生态位关系的数学模型 69
3.4.1 生态位态势模型 69
3.4.2 生态位超体积模型 69
3.4.3 生态位宽度模型 70
3.4.4 生态位重叠模型 72
3.4.5 生态位分离模型 74
3.4.6 生态位适宜度模型 75
3.4.7 集群高等学校协同进化模型 75
第四章 高等学校生态位评价实证研究 78
4.1 高等学校生态位评价研究过程 78
4.1.1 模型选取概述 78
4.1.2 指标选取概述 80
4.1.3 模型求解 80
4.2 中国高等学校学科分类生态位态势相对比较 80
4.2.1 中国高等学校按学科类别高级职称生态位情况 81
4.2.2 中国高等学校按学科类别中级职称生态位情况 81
4.2.3 中国高等学校按学科类别初级职称生态位情况 82
4.2.4 中国高等学校按学科类别非教师人员生态位情况 83
4.2.5 中国高等学校按学科类别招生生态位情况 84
4.2.6 中国高等学校按学科类别毕业生生态位情况 85
4.2.7 中国高等学校按学科类别在校生生态位情况 86
4.2.8 中国高等学校按学科类别高等学校生态位综合分析 86
4.3 中国高等学校区域分类生态位态和势的相对比较 87
4.3.1 中国分地区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生态位 88
4.3.2 中国分地区生均教育事业费拨款生态位 90
4.3.3 中国分地区生均学杂费生态位 91
4.3.4 中国分地区生均经费总计生态位 93
4.3.5 中国高等学校分区域生均教育经费生态位综合分析 95
4.4 中国区域人口、经济生态位与高等教育生态位对比分析 97
4.4.1 中国区域经济生态位 98
4.4.2 中国区域人口生态位 99
4.4.3 中国区域人口、经济生态位与高等教育生态位对比分析 101
4.5 大学资源利用生态位宽度和重叠的实证研究 103
4.5.1 生态位宽度的测量 103
4.5.2 生态位重叠的测量 105
第五章 中国高等学校生态竞争分析及模型构建 111
5.1 中国高等学校竞争的现状、社会动因及特征分析 111
5.1.1 中国高等学校竞争的现状 111
5.1.2 高等学校竞争的社会动因 112
5.1.3 高等学校竞争的特征及表现 114
5.2 高等学校竞争的主体与客体 116
5.2.1 高等学校竞争的主体 117
5.2.2 高等学校竞争的客体 120
5.3 高等学校生态竞争的机理分析 127
5.3.1 高等学校生态竞争力的内涵 127
5.3.2 高等学校生态竞争机理分析 130
5.4 高等学校生态竞争力模型构建 136
5.4.1 建立高等学校生态竞争力模型的认识基础 136
5.4.2 高等学校生态竞争力模型的“四态”解释框架 138
第六章 中国高等学校生态竞争力评价 144
6.1 建立中国高等学校生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144
6.1.1 国内外有关高等学校评价的基本取向与共同特点 144
6.1.2 高等学校生态竞争力评价导向及指标体系确立的原则 148
6.2 中国高等学校生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50
6.2.1 高等学校生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确立的方法 150
6.2.2 高等学校生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151
6.3 高等学校生态竞争力评价指标的处理及权重确定 152
6.3.1 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竞争力评价指标 152
6.3.2 用AHP法确定高等学校生态竞争力评价指标权重 155
6.4 高等学校生态竞争力FA-BP评价模型的建立 157
6.4.1 对FA评价指标的相对标准化处理 158
6.4.2 基于优化BP神经网络的高等学校生态竞争力评价 162
第七章 中国高等学校竞争战略环境与资源分析 167
7.1 中国高等学校生态环境的状况 167
7.1.1 高等学校生态环境的含义及特点 168
7.1.2 中国高等学校生态竞争宏观环境状况 170
7.2 中国高等学校的竞争形势与机会威胁分析 174
7.2.1 中国高等学校生态竞争形势分析 174
7.2.2 中国高等学校的威胁机会分析 176
7.3 中国高等学校生态竞争有形资源分析 179
7.3.1 中国高等学校人力资源情况分析 181
7.3.2 中国高等学校物资资源情况分析 185
7.4 中国高等学校生态竞争无形资源分析 188
7.4.1 中国高等学校环境资源评估 188
7.4.2 中国高等学校的形象评估 191
第八章 中国高等学校生态竞争战略定位 195
8.1 中国高等学校层次、分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96
8.1.1 中国高等学校层次和分类的现状 196
8.1.2 中国高等学校层次和类型存在问题的原因 197
8.2 中国高等学校的类型和层次划分 203
8.2.1 进行中国高等学校分类的依据和方法 203
8.2.2 中国高等学校分层的依据和方法 206
8.3 中国高等学校生态竞争的战略定位 210
8.3.1 中国高等学校定位现状 210
8.3.2 中国高等学校定位的理论基础和个性化发展 211
8.3.3 高等学校的竞争定位 213
8.4 中国高等学校生态竞争力的培育 217
8.4.1 质量立校——教学质量是学校立身的根本 218
8.4.2 学科强校——学科发展是学校强大的核心 220
8.4.3 特色兴校——办学特色是学校兴旺的关键 223
8.4.4 品牌荣校——品牌声誉是学校繁荣的途径 226
参考文献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