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16无线城域网》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金文,余涛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121021048
  • 页数:246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统地介绍了802.16无线城域网的协议体系,系统结构及各层的设计特点。着重阐述了802.16系统的MAC层设计,包括MAC层采用的链路自适应技术和QoS机制,并简要介绍了802.16新协议对移动性的支持。本书分为8章:第1章介绍了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第2章概述了802.16协议体系以及802.16系统的结构与特点;第3~4章对802.16所采用的核心物理层技术——OFDM技术和802.16系统的物理层设计进行了详细介绍;第5~7章详细介绍了802.16系统的MAC层设计,以及MAC层采用的链路自适应技术和QoS机制;第8章对支持移动性的802.16e协议作了简要的介绍。

第1章 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概述 1

1.1无线通信系统的演进 1

1.2固定无线网络的类型 2

1.2.1 点到点网络 2

1.2.2连续点和网格网络 3

1.2.3点到多点的网络 4

1.3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简介 5

1.3.1无线局域网 5

1.3.2本地多点分配业务(LMDS) 10

1.3.3多路微波分配系统(MMDS) 17

参考文献 20

第2章 802.16协议体系及WiMAX技术概述 21

2.1宽带无线接入行业的标准化历程 21

2.2 IEEE 802.16协议体系 22

2.2.1概述 22

2.2.2标准化进程 24

2.3 IEEE 802.16d协议及系统概述 27

2.3.1系统结构及协议栈模型 27

2.3.2 802.16d物理层特点 28

2.3.3 802.16d MAC层特点 29

2.4 IEEE 802.16e的特点 30

2.5 WiMAX技术与Wi-Fi技术的比较 31

2.6 WiMAX技术与3G技术的比较 32

2.7 WiMAX技术特点小结 34

2.8 WiMAX论坛 35

2.8.1成立目的 35

2.8.2主要职能 35

2.9结束语和前景展望 36

2.8.3 WiMAX论坛的好处 36

参考文献 37

第3章 OFDM技术简介 39

3.1 OFDM技术的历史与现状 39

3.2无线衰落信道 39

3.2.1多径衰落 40

3.2.2无线信道的时变性与多普勒频移 42

3.3 OFDM系统基本描述 43

3.4 OFDM系统的基本模型 43

3.5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在OFDM系统中的应用 45

3.6保护间隔与循环前缀 46

3.7 OFDM关键参数的选择 48

3.8 OFDM系统的主要优缺点 49

3.9 OFDM系统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50

3.9.1峰值平均功率比的抑制 50

3.9.2同步 50

3.9.3信道估计 51

3.10 OFDM系统中的多址方式 51

3.10.1多载波CDMA 51

3.10.2 OFDMA 57

参考文献 59

第4章 802.16的物理层 60

4.1 WirelessMAN-SC 60

4.1.1帧结构 60

4.1.2物理媒体子层 64

4.2 WirelessMAN-SCa 68

4.2.1帧结构 68

4.2.2发送处理过程 71

4.3.1 OFDM符号描述 74

4.3 WirelessMAN-OFDM 74

4.3.2信道编码 76

4.3.3帧结构 79

4.4 WirelessMAN-OFDMA 82

4.4.1 OFDMA符号描述 82

4.4.2 OFDMA基本术语定义 83

4.4.3帧结构 85

4.4.4 OFDMA的子载波分配 86

4.4.5信道编码 89

4.5信道模型 90

4.5.1视距信道模型 91

4.5.2非视距传播模型 91

参考文献 99

第5章 802.16的MAC层 101

5.1概述 101

5.2特定服务汇聚子层(CS) 102

5.2.1 ATM汇聚子层(ATM CS) 102

5.2.2分组汇聚子层(PacketCS) 103

5.3公共部分子层(CPS) 104

5.3.1 MAC PDU的格式与传送 105

5.3.2 MAC层对物理层的支持 108

5.3.3网络接入过程 117

5.3.4带宽请求与分配 119

5.3.5动态服务流管理 122

5.4安全子层 127

5.4.1安全联系(SA) 127

5.4.2加密方法 127

参考文献 128

6.1概述 129

第6章 MAC层的链路自适应机制 129

6.2 802.16系统的无线链路控制(RLC) 131

6.2.1802.16中的无线链路控制机制 131

6.2.2链路自适应算法的设计 134

6.3 802.16系统的ARQ机制 146

6.3.1.ARQ块的使用 146

6.3.2 ARQ参数 147

6.3.3 ARQ操作流程 148

6.4 802.16系统的H-ARQ机制 150

参考文献 151

第7章 无线QoS架构及分组调度算法简介 152

7.1 QoS的概念及应用 152

7.2 QoS架构 153

7.2.1综合服务 153

7.2.2区分服务 154

7.2.3多协议标签交换 154

7.3 QoS调度算法 155

7.3.1分组调度算法概述 155

7.3.2有线环境下的QoS分组调度算法 157

7.3.3无线环境下的QoS分组调度算法 160

7.4无线通信系统的QoS架构 176

7.4.1 UMTS网络的QoS架构 177

7.4.2 WLAN系统的QoS架构 181

参考文献 185

第8章 802.16系统的QoS机制 188

8.1 802.16系统的QoS架构 188

8.1.1服务类别的定义 188

8.1.2 QoS框架和交互机制 189

8.1.3服务提供及自动配置 190

8.2 802.16系统的QoS调度算法研究实例 192

8.2.1改进的QoS架构 192

8.2.2上行分组调度 194

8.2.3接纳控制 199

8.2.4仿真结果 201

8.2.5总结 202

参考文献 202

9.1支持移动通信的网络模型 204

第9章 802.16系统的移动性 204

9.2 MS的睡眠模式 206

9.2.1睡眠模式介绍 206

9.2.2功率节省类 207

9.3网络拓扑结构的获取 209

9.3.1 网络拓扑结构的广播 209

9.3.2 MS的扫描过程 209

9.3.3 MS的联合过程 211

9.4切换过程 212

9.4.1小区重选择 212

9.4.2切换判决和开始 213

9.4.4网络重新进入 214

9.4.3目标BS扫描 214

9.4.5终止服务 215

9.4.6切换过程小结 215

9.5软切换(SHO)和快速基站转换(FBSS) 216

9.6 MS的闲置模式 218

9.6.1 MS闲置模式开始 219

9.6.2小区选择 219

9.6.3 MS广播寻呼消息时间同步 219

9.6.6 BS寻呼间隔 220

9.6.7 BS广播寻呼消息 220

9.6.4 MS寻呼无效间隔 220

9.6.5 MS寻呼聆听间隔 220

9.6.8寻呼有效模式终止 221

参考文献 221

附录A缩略语表 222

附录B COST 231 WALFISCH-IKEGAMI模型 227

附录C 802.16d中的主要管理消息格式 229

附录D 802.16e中的主要管理消息格式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