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章 教师角色的转变第一节 教师角色转变的必然性 2
一、传统教师角色的局限 2
二、社会变革呼唤新的教师角色 5
三、教育改革呼唤新的教师角色 6
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呼唤新的教师角色 8
第二节 教师角色转变的内容 9
一、教师角色重塑的内容 9
二、新时期教师的新角色 12
第三节 教师角色重塑的途径 19
一、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 19
一、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20
三、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 21
四、促进有效教育教学策略的掌握 22
五、增强教师的职业动力 22
第二章 教师的知识第一节 教师的知识及其分类 26
一、关于知识及其含义 26
二、关于知识的分类 29
三、教师知识研究纵观 30
四、国内外关于教师知识的分类 33
第二节 教师的本体性知识 37
一、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与科学文化知识 37
二、教师本体性知识的分类 39
三、培养和提高 40
第三节 教师的条件性知识 42
一、关于“教师对条件性知识的掌握状况”的调查 42
二、教师条件性知识的分类 44
三、培养和提高 45
第四节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47
一、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含义 48
二、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分类 51
三、培养和提高 52
一、皮格马利翁效应 56
第三章 教师的观念第一节 教师的学生观 56
二、教师学生观的取向 58
三、教师学生观的更新 62
第二节 教师的教师观 65
一、角色隐喻中的教师观 65
二、教师观的内涵 68
三、教师观的更新 69
第三节 教师的教学观 71
一、林则徐没有环保意识吗 71
二、教学观的取向 73
三、教学观的更新 76
一、侵害背后的教师教育观 78
第四节 教师的教育观 78
二、教育观的内涵 80
三、教育观的转变 82
第四章 教师的能力第一节 人际交往能力 86
一、来自“师生关系调查”的启示 86
二、教师人际交往能力的内涵 89
三、教师交往能力的培养 92
第二节 课堂管理能力 94
一、中小学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调查分析 95
二、课堂管理能力的成分 96
三、课堂管理能力的培养 99
第三节 教育研究能力 100
一、“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含义 101
二、教育研究能力的成分 103
三、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 105
第四节 教学监控能力 108
一、从“给教师的建议”说起 108
二、教学监控能力的结构和发展 110
三、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 112
第五章 教师的教学策略第一节 指向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 118
一、指向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的不良现状 118
二、指向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的内涵 121
三、指向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的实施 123
第二节 促进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130
一、传统教学中的不良现象 130
二、促进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的内涵 132
三、促进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的实施 134
第三节 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 138
一、“因材施教”中存在的问题 138
二、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的内涵 140
三、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的实施 142
一、网络调查引发的思考 148
第六章 教师的职业动力第一节 教师的职业承诺与组织承诺 148
二、教师职业承诺与组织承诺的含义 150
三、教师职业承诺与组织承诺的培养 152
第二节 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153
一、充满职业倦怠感的教师 154
二、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内涵 155
三、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培养 158
第三节 教师的教学归因 160
一、教学归因的不良表现 160
二、教学归因的含义 161
三、教师教学归因的培养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