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 论 1
第一节 选题的必要性与意义 1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内容、思路、方法与本书结构 3
一、研究的目的 3
二、研究的内容 3
三、研究的思路 3
四、研究的方法 4
五、本书的结构 4
第二章 城镇体系规划概念界定 6
第一节 城镇概念界定 6
第二节 城镇体系概念界定 7
第三节 城镇体系规划概念界定 12
第三章 城镇体系规划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14
第一节 当前国外城镇体系规划的情况和问题分析 14
第二节 当前我国城镇体系规划的情况和问题分析 17
第四章 城镇体系规划理论研究进程与有关理论评析 26
第一节 城镇体系规划理论研究进程 26
第二节 有关理论的评析 30
第五章 城镇体系规划理论 43
第一节 城镇体系规划理论体系构成 43
第二节 城镇体系规划的总理论——区域自然—经济社会生态系统和谐(协调)发展理论 44
第三节 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理论 65
一、城镇体系发展阶段理论 65
二、空间布局——优势区位,城镇优先发展理论 91
三、职能结构——基本职能齐全,主导职能有特色理论 98
四、规模结构——以规模效益指导城镇规模的发展和确定理论 108
五、支撑系统——共用、和谐(协调)、齐全、现代、弹性理论 124
六、经济社会联系——全面、多层、宽带、快速 131
七、城镇系统最优化理论 138
第一节 城镇化的内涵与测度 144
一、城镇化的内涵 144
第六章 城镇化规划与发展理论 144
二、城镇化的测度 145
第二节 城镇化水平规划原理 148
一、城镇化水平预测 148
二、城镇化水平和谐(协调)论证 154
第三节 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 157
一、工业和第三产业是城镇化发展最主要、最直接的动力 157
二、农业和交通是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动力 157
三、区位和资源是城镇化发展的潜在动力 158
四、人口是影响城镇化发展的直接动力 158
五、政策和科学技术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159
第四节 城镇化推进措施 161
一、大力发展工业与第三产业 161
二、集聚工业和人口 161
三、大力发展有利于农村人口和乡镇企业集聚的小城镇 162
五、搞好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建设,实现共用化、配套化、现代化 163
四、高举规划龙头,搞好城市规划,提高城镇化的效益 163
六、广开财源,充分利用官资、民资、外资 164
七、因地制宜,区别对待不同地区的城镇化 164
八、改革政策,加强宣传,转换思想,引导城镇化发展 167
第五节 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特殊矛盾 169
一、生态环境保护与自然—经济社会生态系统和谐(协调)发展 169
二、历史文化遗产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 174
三、以行政推动来代替市场推动的倾向 175
四、盲目建设,高、大、新攀比与假城镇化 176
五、城市的特色与文化 176
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177
七、城镇化的经济效益 178
八、城市管理 178
第七章 结 论 179
参考文献 185
后 记 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