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选题研究意义 1
1.1.1 选题理论意义 1
第一章 绪论 1
1.1.2 选题实践意义 2
1.2 选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4
1.2.1 国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4
1.2.2 国内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3
1.3 选题研究的思想、方法和创新点 16
1.3.1 选题研究的主要思想 16
图1-1 中国区域经济利益冲突与协调发展研究逻辑思路演进图 16
图1-2 中国区域经济利益冲突与协调发展研究框架示意图 17
1.3.2 研究方法 19
1.3.3 选题研究的创新点、应用价值 20
2.1.1 区域概念及选题研究的区域范围 25
第一部分:区域利益冲突成因机理研究 25
2.1 区域利益的内涵界定与创新 25
第二章 区域利益的基本内涵及相关者行为分析 25
2.1.2 区域利益的内涵界定 28
2.1.3 区域利益概念的创新 31
2.2 区域利益相关者及其行为分析 32
2.2.1 区域企业功能结构与目标体系的多元化 32
表2-1 我国企业的功能结构与多元目标体系 33
表2-2 体制转轨时期中国企业兼并特点 34
2.2.2 区域集团的利益取向与行为模式 35
表2-3 区域不同集团的利益冲突行为规范 36
2.2.3 区域政府的市场分割与税源保护 38
2.2.4 中央地方的公共收益与经济权利分割 41
2.3 小结 44
3.1 改革开放后东部倾斜战略及后果 46
3.1.1 东部倾斜战略回顾 46
第三章 我国区域利益冲突的表现及成因 46
3.1.2 战略实践的积极效果评价 47
3.1.3 战略实践的负面影响—区域差距扩大的严重隐患 49
表3-2 东、中、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绝对数比较 50
表3-1 东、中、西部地区城乡居民家庭收入相对比较 50
表3-4 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的城镇居民收入差距 51
表3-3 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城乡居民家庭收入差距 51
表3-5 我国东、中、西部各地带之间的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差距 52
表3-6 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的农村居民收入差距 52
表3-8 东、中、西三大地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绝对数比较 54
表3-7 东、中、西三大地带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比较 54
表3-9 东、中、西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对比较 55
表3-10 中、西部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东部的绝对值差额 55
表3-11 我国东、中、西部的经济梯度差异 55
3.2 区域利益冲突的外在表现 56
3.2.1 争夺产业利益的低水平重复建设 56
3.2.2 原料大战 58
表3-12 我国资金利税率的行业差异 59
3.2.3 市场封锁和地方保护 59
3.3 区域利益冲突的根本成因 61
3.3.1 制度安排的“先行者利益”与垂直分工下的“双重利益损失” 61
3.3.2 区域要素收益率差异的“放大效应”和“抑制效应” 65
3.3.3 区域经济系统配置资源的经济结构差异 68
3.3.4 区际人才流动、争夺与区域关系冲突 70
表3-13 东中西部劳动力资源的比较 72
表3-14 东中西部人力资本质量的比较之一 72
表3-15 东中西部人力资本质量的比较之二 72
3.3.5 区域差距扩大所造成的利益失衡 76
图3-2 1978—1998年东部地区与内陆省份间产出指标相对差距(比率) 77
图3-1 1978、2001年各区域GDP占全国GDP比例比较 77
图3-3 1978年至1998年中国省际间产出指标相对差距(变异系数) 78
3.4 区域利益冲突内在机制的理论模型 81
3.4.1 地区利益与市场实现程度的内在冲突 82
3.4.2 区际贸易对利益关系摩擦的放大效应 83
图3-4 区域市场封锁生成的理论模型 84
3.4.3 内在机制模型 84
3.5 小结 85
第四章 区域利益冲突的多方行为博弈分析 87
4.1 我国区域经济博弈的形成背景 87
4.2 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利益博弈及效应 88
4.2.1 中央政府调控效果的一般性分析 89
图4-1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博弈策略组合 90
图4-2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混合策略(1) 90
图4-3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混合策略(2) 91
4.2.2 地方与中央利益博弈的具体分析 91
4.2.3 简短结论 95
4.3.1 地方重复建设的再认识—“症结”博弈 96
4.3 地方政府利益主体间的博弈行为分析 96
4.3.2 区域壁垒与资源配置扭曲的博弈分析 99
4.4 小结 101
5.1.1 社会主义市场竞争机制及运行 105
5.1 区域利益竞争必然性及区域协调的必要性 105
第二部分:化解区域利益冲突与实现区际协调发展的规律性探讨第五章 区域利益冲突与协调规律研究 105
5.1.2 区际利益竞争的两极分化机制分析 108
5.1.3 区域均衡发展的内在规定与协调要求 112
5.2.1 区域分工贸易与区域利益协调 116
5.2 区域利益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可能性 116
表5-1 绝对优势分工前甲乙两个区域的生产状况 118
表5-2 按绝对优势分工后甲乙两个区域的生产状况表 118
图5-1 比较优势产品生产替换可能性边界 120
图5-2 贸易利益条件界限 125
图5-3 供应条件曲线 126
图5-4 供应条件所表示的市场的一般均衡状态 126
5.2.2 生产要素流动对区际利益关系的影响 127
图5-5 劳动力区际流动对区域产业竞争优势的利益格局影响 128
图5-6 甲、乙两个区域的劳动力市场流动示意图 130
5.2.3 区际产业转移的客观趋势及影响 136
图5-7 区域发展阶段与经济增长关系示意图 137
图5-8 产品生命周期与产业技术梯度转移图 139
5.3 区域利益冲突与协调的规律性探讨 141
5.3.1 区域间企业竞争与要素的双向运动 141
5.3.2 要素价格波动与产业要素收益平均化 142
5.3.3 歧义与关键 142
5.4 小结 143
6.1 发达国家区域差距扩大与协调演进的历史过程 145
第六章 市场经济国家区域差距与协调发展考证 145
6.1.1 美国区际失衡及协调过程 146
表6-1 美国经济发展中各大区所占份量比较 148
6.1.2 英、意等国的协调考证 148
6.2 发达国家协调区域的政策工具及作用 149
6.2.1 财政均衡政策及其效应 150
表6-2 1974—1984年英国地方政府收入来源(%) 150
表6-3 1955—1991年美国联邦对州和地方政府的财政补助 151
表6-4 美国各地区人均联邦补助金和资金净流入(出)情况(美元) 152
6.2.2 行政协调措施及效果 154
表6-5 1966—1991年美国经济开发署主要援助项目 156
6.2.3 法规制度及其约束作用 157
6.3 小结 160
第三部分:区域利益冲突化解与协调发展的路径研究 163
第七章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目标与关键对策 163
7.1 区域协调发展实质及目标模式构建 164
7.1.1 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质及目标指向 164
7.1.2 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模式构建 167
7.2.1 构划东西条状异质经济区:重建区域关系两级调控框架 168
7.2 化解区域利益冲突与实现协调发展的关键对策 168
7.2.2 自主发展,等价交换:强化双重开放下的市场导向 172
7.2.3 改善要素收益率:实现政府调节与市场机制对接 177
表7-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地区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变化情况(%) 184
表7-3 1999年各地区利用外资和对外开放程度比较(亿美元,%) 185
表7-2 1999年各地区对外贸易比较(亿美元,%) 185
图7-1 要素区域流动的经济效应分析 187
7.2.4 弱化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193
7.3 小结 195
第八章 中西部地区实现利益增进的战略选择与协调发展 198
8.1 中西部双重战略优势分析 198
8.1.1 比较优势的“运用陷阱”及其向竞争优势的转化 198
8.1.2 后发优势内涵及对中西部实践意义 204
8.1.3 实施比较优势、后发优势的双重优势战略 207
8.2 中西部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路径 211
8.2.1 跨越式发展战略的提出 211
8.2.2 中西部跨越式发展的战略路径 213
8.2.3 中原城市群与中西部跨越式发展 223
图8-1 中原城市群示意图 225
8.3 小结 234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236
9.1 重要研究结论 236
9.2 主要创新点 239
9.3 研究前景展望 242
附录: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博士论文所产出的相关成果 244
参考文献 248
后记 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