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急慢性肝炎证治 1
第一节 急性肝炎 2
一、急性黄疸型肝炎 2
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17
第二节 重型肝炎(即暴发型肝炎) 26
一、症状 27
二、体征 28
三、实验室检查 29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29
五、主证 30
第三节 迁延性及慢性肝炎 32
附:调理脏腑功能辨证用药 43
第四节 淤胆型肝炎 45
第五节 乙型肝炎 48
一、慢性乙肝成因及治疗对策 53
二、乙肝的辨证分型 54
三、辨证分型与乙肝病毒复制指标,肝功能异常的关系及用药体会 57
第六节 狼疮样肝炎 60
第七节 脂肪肝 62
第八节 中毒性肝炎 65
第九节 妊娠期肝炎 66
第十节 肝炎后综合征 68
第十一节 老年人肝炎 69
第十二节 肝炎合并症 70
一、胆管炎、胆囊炎 70
二、胰腺炎 71
三、原发性肝癌 72
四、糖尿病 73
六、肾炎 74
五、血糖过低 74
七、皮肤合并症 75
八、关节合并症 76
九、结节性多动脉炎 76
十、低热 76
十一、贫血 78
十二、上呼吸道感染 79
第十三节 急慢性肝炎某些症状及体征证治 79
一、胁痛(肝脾区痛) 79
二、腹胀(肠胀气) 81
三、腹泻 83
四、肝脾肿大 84
第二章 肝硬化证治 88
第一节 早期肝硬化(肝纤维化) 89
一、症状 90
二、体征 90
三、影像及实验室检查 91
四、诊断 91
六、早期肝硬化的治疗 92
七、辨证分型 92
五、隐匿症状应警惕早期肝硬化的出现 92
八、抗纤维化以益气化瘀为主 94
第二节 门静脉性肝硬化(相当小结节性肝硬化) 95
附:辨病选药 105
第三节 坏死后性肝硬化(相当大结节性肝硬化) 108
第四节 胆汁性肝硬化 111
第五节 肝硬化并发症 115
一、上消化道出血 115
二、肝性昏迷 116
三、脾机能亢进 120
附:对肝硬化出现肝脾肿大的治疗 122
第一节 调护 124
一、调护 124
第三章 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的调护、食疗、预后及预防 124
二、劳逸 125
三、性生活 125
第二节 食疗 126
一、药补不如食补 126
二、饮食有节 126
三、食物疗法 126
第三节 预后 130
四、食物禁忌 130
第四节 预防 132
一、病毒性肝炎各临床型的诊断要点 134
二、化验情况与中医临床症状的分析 136
第四章 脂肪肝的食疗及预防 138
第一节 食物疗法 138
第二节 药物预防 139
一、形体肥胖消肥散 139
四、益气活血化瘀汤 140
二、化脂通络汤 140
三、三仙胃苓汤加味 140
五、降脂益肝汤 141
第五章 简述常用治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的中药应用 142
人参 142
党参 143
黄芪 144
白术 145
黄精 146
生地黄 147
何首乌 148
白芍 148
枸杞子 149
鳖甲(附:鳖肉、鳖血、鳖甲胶) 150
大黄 151
黄芩 152
黄连 154
黄柏 155
栀子 156
龙胆草 157
夏枯草 158
金银花 158
连翘 159
大青叶 160
板蓝根 160
蚤休(又名:草河车、七叶一枝花、重楼、紫参) 161
赤芍 162
犀角 162
金钱草 163
丹皮 163
藿香 164
佩兰叶 165
白蔻仁 165
车前子(附:车前草) 166
茵陈 166
大腹皮 168
甘遂 168
大戟 169
芫花 170
厚朴 171
柴胡 172
元胡 173
丹参 174
郁金 176
泽兰叶 177
白茅根 177
五味子 178
第一节 部分中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病 180
一、中药种类 180
第六章 药物与肝病 180
二、中药损害肝脏的病理类型 181
第二节 部分西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病 182
一、药物对胆红素代谢的影响 182
二、对肝脏有毒副作用的药物 183
第七章 病案 186
急性黄疸型肝炎(湿热郁结型) 186
急性黄疸型肝炎(湿热郁结,湿邪偏盛) 187
急性黄疸型肝炎(湿热郁结,热重于湿) 189
急性黄疸型肝炎(湿热郁结,湿从寒化) 190
急性黄疸型肝炎(湿热郁结,湿从热化) 192
急性黄疸型肝炎(热毒内盛) 193
急性黄疸型肝炎(湿热郁结,热重于湿) 195
重型肝炎(热毒壅盛,内陷心包) 197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湿热中阻,肝胃不和) 200
乙型肝炎(肝郁脾虚,湿热内蕴) 202
乙型肝炎(大三阳、乙肝病毒-DNA增高) 203
慢性肝炎(气滞血瘀) 208
慢性肝炎(脾肾两虚,湿热未清) 209
慢性肝炎(脾虚湿困,肝血不足) 211
脂肪肝(湿热郁结) 213
脂肪肝(痰湿内阻) 214
中毒性肝炎(湿邪中阻,肝胃不和) 216
肝炎后综合征(肝肾阴虚) 218
早期肝硬化(气滞血瘀) 219
肝硬化(湿热郁结,脉络被阻) 221
肝硬化(寒湿内阻,气滞血瘀) 223
肝硬化(肝脾血瘀,气血两虚) 225
肝硬化(湿热郁结,瘀阻肝脾,气水互结) 229
丙肝后肝硬化(肾阳虚衰,脾阳不振,肝脾血瘀,湿浊缠绵)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