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绪论 1
1.1 传质分离过程的分类 1
1.2 分离过程的研究和技术开发 4
参考文献 7
第二章 传质分离过程的热力学基础 8
2.1 相平衡基础 8
2.1.1 气液平衡 8
2.1.2 液液平衡 21
2.2 多组分物系的泡点和露点计算 21
2.2.1 泡点温度和压力的计算 22
2.2.2 露点温度和压力的计算 29
2.3 闪蒸过程的计算 29
2.3.1 等温闪蒸和部分冷凝过程 31
2.3.2 绝热闪蒸过程 36
2.4 液液平衡过程的计算 39
2.4.1 二元液液系统 40
2.4.2 多元液液系统 40
2.5 多相平衡过程 42
2.5.1 气—液—液系统近似计算法 42
2.5.2 气—液—液系统的严格计算 43
2.6 共沸系统和剩余曲线 45
2.6.1 二元共沸物系 45
2.6.2 三元共沸物系 48
2.6.3 剩余曲线 49
本章符号说明 50
习题 51
参考文献 54
3.1 设计变量 55
第三章 气液传质分离过程 55
3.1.1 单元的设计变量 56
3.1.2 设备的设计变量 59
3.1.3 流程的设计变量 65
3.2 多组分精馏 67
3.2.1 多组分精馏过程分析 67
3.2.2 最小回流比 71
3.2.3 最少理论塔板数和组分分配 72
3.2.4 实际回流比和理论板数 77
3.2.5 多组分精馏塔的简捷计算方法 81
3.3 特殊精馏 82
3.3.1 萃取精馏 82
3.3.2 共沸精馏 92
3.3.3 加盐精馏 108
3.4 间歇精馏 111
3.4.1 间歇精馏工艺 112
3.4.2 多组分间歇精馏的简捷计算法 117
3.5 吸收与解吸 121
3.5.1 多组分吸收和解吸过程 122
3.5.2 多组分吸收和解吸的简捷计算法 129
本章符号说明 140
习题 141
参考文献 146
第四章 液液传质分离过程 148
4.1 液液萃取 148
4.1.1 萃取剂的选择和萃取体系的分类 148
4.1.2 多级逆流萃取的计算 151
4.1.3 分馏萃取 155
4.1.4 微分逆流萃取模型 156
4.2.1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热力学基础 163
4.2 超临界流体萃取 163
4.2.2 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 165
4.2.3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应用 167
4.3 反胶团萃取 168
4.3.1 反胶团的特性 168
4.3.2 反胶团萃取机理 169
4.3.3 反胶团萃取的应用 171
4.4 双水相萃取 172
4.4.1 双水相体系 173
4.4.2 双水相中溶质分配理论 174
4.4.3 双水相萃取的应用 175
本章符号说明 177
习题 178
参考文献 179
5.1 平衡级的理论模型 181
第五章 传质分离过程的严格模拟计算 181
5.2 三对角矩阵法 183
5.2.1 泡点法(BP法) 184
5.2.2 流率加和法(SR法) 188
5.2.3 等温流率加和法 192
5.3 同时校正法(SC法) 196
5.4 多组分分离非平衡级模型 205
本章符号说明 207
习题 208
参考文献 211
第六章 气固、液固传质分离过程 212
6.1 吸附分离过程 212
6.1.1 吸附过程基础 212
6.1.2 吸附分离过程与技术 223
6.2.1 粒状晶体的特征 235
6.2 结晶 235
6.2.2 结晶基础 237
6.2.3 结晶器简介 253
6.3 膜分离 257
6.3.1 膜 258
6.3.2 膜组件 268
6.3.3 膜分离过程 276
本章符号说明 285
习题 287
参考文献 289
第七章 分离过程的节能优化与集成 291
7.1 分离过程的最小功和热力学效率 291
7.1.1 最小分离功 291
7.1.2 非等温分离和有效能 294
7.1.3 热力学效率和净功消耗 295
7.2 精馏的节能技术 297
7.2.1 精馏塔的多股进料和侧线采出 298
7.2.2 热泵精馏 300
7.2.3 设置中间冷凝器和中间再沸器的精馏 302
7.2.4 精馏系统的热集成 304
7.3 分离流程的优化 307
7.3.1 分离方法的选择和分离顺序数 307
7.3.2 分离序列的确定 309
7.4 分离流程的集成 314
7.4.1 反应精馏 314
7.4.2 精馏与其他分离过程的集成 319
7.4.3 膜催化分离过程 323
本章符号说明 324
习题 325
参考文献 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