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1
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1
1.1.1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1
1.1.2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计算机网络 2
1.1.3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开放式标准化网络 3
1.1.4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新阶段 4
1.1.5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5
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组成 7
1.2.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7
1.2.2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 8
1.2.3 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 8
1.3.1 计算机网络的不同分类 10
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0
1.3.2 根据网络的传输技术进行分类 11
1.3.3 根据网络的覆盖范围进行分类 11
1.4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 12
1.4.1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2
1.4.2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14
1.5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14
1.5.1 星形拓扑 15
1.5.2 环形拓扑 16
1.5.3 总线拓扑 17
1.5.4 树形拓扑 18
1.5.5 网形拓扑 18
1.5.6 混合拓扑 19
2.1.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20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20
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20
2.1.2 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质量指标 22
2.2 数据编码技术 23
2.2.1 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24
2.2.2 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调制 25
2.2.3 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26
2.2.4 模拟数据的模拟信号调制 26
2.3 多路复用技术 27
2.3.1 频分多路复用 27
2.3.2 时分多路复用 27
2.3.3 波分多路复用 28
2.3.4 码分多路复用 29
2.4 数据通信方式 30
2.4.1 并行通信与串行通信 30
2.4.2 单工、半双工与全双工通信 32
2.4.3 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 32
2.4.4 同步传输与异步传输 33
2.5 差错控制技术 35
2.5.1 差错控制方法 35
2.5.2 常用的差错控制编码 36
2.6 信息交换技术 38
2.6.1 线路交换 39
2.6.2 报文交换 39
2.6.4 三种数据交换技术的比较 40
2.6.3 分组交换 40
2.7 光纤通信 41
2.7.1 光纤通信基础 41
2.7.2 光纤通信编码 43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45
3.1 网络体系结构概述 45
3.1.1 网络协议及体系结构 45
3.1.2 OSI基本参考模型 47
3.1.3 其他著名体系结构简介 52
3.2 物理层 53
3.2.1 物理层功能 53
3.2.2 DTE和DCE 54
3.2.3 物理层接口举例 55
3.3 数据链路层 57
3.3.1 数据链路层功能 57
3.3.2 差错控制 59
3.3.3 流量控制 61
3.3.4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HDLC 63
3.4 网络层 67
3.4.1 网络层功能 67
3.4.2 虚电路服务与数据报服务 68
3.4.3 路由选择算法 69
3.4.4 拥塞控制技术 70
3.5 传输层 73
3.5.1 传输层功能 73
3.5.2 传输层协议的分类 75
3.6.1 会话层 76
3.6 高层 76
3.6.2 表示层 77
3.6.3 应用层 78
第4章 TCP/IP的体系结构 80
4.1 TCP/IP协议族概述 80
4.2 TCP/IP模型 80
4.3 TCP/IP与OSI参考模型的比较 82
4.4 网际层协议 82
4.4.1 网际协议IP 83
4.4.2 ICMP协议 87
4.4.4 SLIP和PPP协议 90
4.4.3 ARP和RARP协议 90
4.5 传输层协议 92
4.5.1 端口与套接字 92
4.5.2 TCP协议 93
4.5.3 UDP协议 97
4.6 应用层协议 97
4.6.1 域名系统DNS 97
4.6.2 远程登录Telnet 100
4.6.3 文件传输协议 101
4.6.4 电子邮件 103
4.6.5 万维网WWW 107
5.1.2 局域网的分类 112
5.1.1 局域网的定义和组成 112
5.1 局域网概述 112
第5章 计算机局域网 112
5.2 数据传输介质 113
5.2.1 有线传输介质 113
5.2.2 无线传输介质 119
5.3 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121
5.3.1 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法 121
5.3.2 令牌环访问控制方式 123
5.4 局域网体系结构 124
5.4.1 局域网参考模型 124
5.4.2 IEEE 802标准 125
5.5.1 以太网 126
5.5 局域网组网技术 126
5.5.2 快速以太网 128
5.5.3 千兆位以太网 130
5.5.4 万兆位以太网 132
5.6 无线网络技术 135
5.6.1 无线网络概述 135
5.6.2 无线网络规范 137
5.6.3 无线网络通信传输介质 139
5.6.4 微波扩频无线网的特点 139
5.6.5 无线局域网连接方式 141
5.6.6 微波扩频通信技术 141
5.6.7 无线局域网解决方案 142
5.6.8 无线局域网的安全 143
5.7.1 虚拟局域网概述 146
5.7 虚拟局域网 146
5.7.2 虚拟局域网的功能特点 147
5.7.3 虚拟局域网的实现 148
5.7.4 虚拟局域网划分的基本方法 149
5.8 网络工程 151
5.8.1 网络规划 151
5.8.2 网络设计 152
5.8.3 结构化布线 153
5.8.4 网络性能评价 156
5.9 网络管理 157
5.9.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157
5.9.2 Internet网络管理模型 159
5.9.3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160
5.9.4 公共管理信息协议 163
5.9.5 典型的网络管理软件 164
5.10 校园网系统集成实例 168
5.10.1 校园网概述 168
5.10.2 校园网规划原则 169
5.10.3 校园网的基本特点与基本构架 170
5.10.4 校园网的网络系统方案举例 171
第6章 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 177
6.1 网络操作系统概述 177
6.1.1 网络操作系统分类 177
6.1.2 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特性 177
6.2 Windows 2000 Server网络操作系统 178
6.2.1 目录文件与磁盘的管理 179
6.2.2 活动目录服务 185
6.3 Linux操作系统 199
6.3.1 Linux的由来与版本 199
6.3.2 Linux的系统结构 201
6.3.3 Linux文件系统 202
6.3.4 Linux目录结构 203
6.3.5 系统引导与关闭 205
6.3.6 用户管理 207
6.3.7 数据备份与恢复 209
6.3.8 进程管理 211
6.3.9 网络管理 212
7.1.1 网络互联要求 218
第7章 网络互联 218
7.1 网络互联原理 218
7.1.2 网络互联结构 219
7.2 局域网互联 221
7.2.1 局域网互联方式 221
7.2.2 物理层互连设备 222
7.2.3 数据链路层互连设备 225
7.2.4 网络层互连设备——路由器 228
7.2.5 高层互连设备——网卡 230
7.3 无连接互联网络 232
7.3.1 无连接互联网络的操作 232
7.3.2 无连接互联网络的设计 232
7.4.1 IP数据报的直接传送和间接传送 233
7.4 IP数据报的路由选择 233
7.4.2 IP路由选择表与算法 234
第8章 网络安全技术 236
8.1 网络安全概述 236
8.1.1 计算机安全和网络安全 236
8.1.2 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 237
8.1.3 网络所面临的安全威胁 243
8.1.4 网络安全涉及的内容 246
8.1.5 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247
8.2 数据加密技术 251
8.2.1 数据加密的基本原理 251
8.2.2 常规密钥加密技术 253
8.2.3 公开密钥加密技术 257
8.2.4 网络加密技术 260
8.2.5 PGP加密软件介绍 264
8.3 防火墙技术 266
8.3.1 防火墙的基本概念 266
8.3.2 防火墙的技术原理 267
8.3.3 防火墙系统的实现类型 270
8.3.4 典型防火墙产品 272
8.4 网络文件的备份与恢复 275
8.4.1 网络文件备份与恢复的重要性 275
8.4.2 网络文件备份的基本方法 276
8.5 网络防病毒技术 277
8.5.1 造成网络病毒感染的主要原因 278
8.5.2 网络病毒的危害 278
8.5.3 网络工作站防病毒方法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