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失调机理与修复方法》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应刚著
  • 出 版 社:北京:气象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02939946
  • 页数:27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探讨了生态恢复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渊源,阐述了国内外生态恢复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和实用技术。全书分九章,前四章主要讨论了生态恢复理论,后五章主要探讨了受损生态系统的实用修复技术。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亦可供有关管理人员及科研人员参考。

第一节 恢复生态学的概述 1

一、恢复生态学的定义 1

二、恢复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二节 恢复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6

一、恢复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6

二、恢复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6

三、恢复生态学的任务 8

二、恢复生态学的学科基础 9

三、恢复生态学的发展趋势 9

一、恢复生态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9

第三节 恢复生态学的学科基础 9

第四节 恢复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及意义 10

一、恢复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0

二、恢复生态学研究的意义 11

第二章 生态修复的非生物基础 13

第一节 非生物环境与非生物因子 13

一、非生物环境与非生物因子的概念 13

二、非生物因子的分类 13

第二节 非生物因子的生态作用 14

一、光对生物的生态作用 14

二、温度对生物的生态作用 15

三、水对生物的生态作用 17

四、土壤对生物的生态作用 20

五、大气对生物的生态作用 21

第三节 非生物环境损伤及修复机理 22

一、非生物环境的损伤 22

二、非生物环境的修复机制 26

第四节 脆弱生态环境 27

一、脆弱生态环境的概念 27

二、脆弱生态环境的特性 27

三、研究脆弱生态环境的意义 30

四、脆弱生态环境的形成原因 30

五、脆弱生态环境的损伤 31

六、受损脆弱生态环境的修复策略 32

七、脆弱生态环境的整治修复措施 34

第三章 生态修复的生物基础 37

第一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37

一、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限度的调整 37

二、内稳态生物和非内稳态生物 39

三、生物保持内稳态的行为机制 40

四、生物的形态构造适应 41

五、生物的行为适应 41

六、生物的生理适应 43

七、生物的适应组合 44

第二节 种群损伤及修复 45

一、种群的概念 45

二、种群的损伤 46

三、种群的修复机理 51

第三节 生物群落损伤及修复 53

一、生物群落的定义 53

二、生物群落的损伤 53

三、生物群落的修复机理 54

第四章 生态系统受损及恢复机理 56

第一节 生态系统概述 56

一、生态系统的定义 56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57

三、生态系统的类型划分 59

一、生态系统的发展 60

第二节 生态系统发展与平衡 60

二、生态系统的平衡 63

第三节 生态系统受损与修复机理 66

一、生态系统受损的原因 66

二、生态系统受损后的特征 67

三、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机理 68

第五章 修复受损农田生态系统 70

第一节 农田生态系统概述 70

一、农田生态系统的概念 70

二、农田生态系统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70

三、农田生态系统的组成 72

四、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 74

五、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 75

六、农田生态系统的功能 76

第二节 农田生态系统受损机理 81

一、农田生态系统受损原因 82

二、农田生态系统受损症状 82

第三节 受损农田生态系统修复技术 97

一、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过少的修复技术 98

二、农田土壤团粒结构的修复技术 98

三、沙化农田土壤的修复技术 101

四、受侵蚀农田土壤的修复技术 101

五、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技术 106

六、次生盐渍化农田土壤的修复技术 112

七、受损农田土壤肥力的修复技术 120

第六章 修复受损河流生态系统 125

第一节 河流生态系统概述 125

一、河流的概念 125

二、水系 125

三、流域 126

四、河流水位 127

五、河流水量 127

六、河水补给 127

七、河流的环境特点 130

八、河流生物群落 131

一、河流的悬浮固体物污染 133

第二节 河流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133

二、河床淤积 134

三、河流的农药污染 135

四、河流的重金属污染 136

五、河流的酸、碱及一般无机盐污染 138

六、河流的有机物污染 138

七、河流的酚类化合物污染 140

八、河流的氰化物污染 141

九、河流的致病微生物污染 141

第三节 修复受损河流生态系统的技术 142

一、控制和治理河水中的悬浮固体物的技术 142

十、河流生物受到损害 142

二、治理和防治河床淤积的技术 143

三、农药污染河流的修复技术 144

四、重金属污染河流的修复技术 144

五、酸、碱及一般无机盐污染河流的修复技术 145

六、有机物污染河流的修复技术 146

七、酚类化合物污染河流的修复技术 161

八、氰化物污染河流的修复技术 161

九、致病微生物污染河流的修复技术 162

十、受损河流生物系统的修复技术 162

二、湖泊生态系统的分类 164

一、湖泊生态系统的概念 164

第一节 湖泊生态系统概述 164

第七章 修复受损湖泊生态系统 164

三、湖泊的地理分布 166

四、湖水的理化性质 167

五、湖水的动态 171

六、湖泊生态系统的沉积过程 175

七、湖泊生态系统的形态特征 178

八、湖泊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179

第二节 湖泊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188

一、湖泊围垦日趋严重 188

二、湖泊淤积速度过快 189

三、湖泊生物资源破坏严重 190

四、湖泊有机物污染 192

五、湖泊富营养化严重 192

六、湖泊的重金属污染 194

七、湖泊的酸、碱污染 196

八、湖泊的酚类污染 196

九、湖泊的氰化物污染 197

十、湖泊的盐碱化 197

第三节 修复受损湖泊生态系统的技术 198

一、过度围垦湖泊的修复技术 198

二、淤积湖泊的修复技术 200

三、生物资源受损湖泊的修复技术 200

四、有机物污染湖泊的修复技术 201

五、富营养化湖泊的修复技术 202

六、重金属污染湖泊的修复技术 203

七、酸、碱污染湖泊的修复技术 204

八、酚类污染湖泊的修复技术 204

九、氰化物污染湖泊的修复技术 205

十、盐碱化湖泊的修复技术 205

第八章 地下水受损与修复 207

第一节 地下水概述 207

一、地下水的概念 207

二、地下水的形成条件 207

三、岩石的水理性质 209

四、地下水的理化性质 210

五、地下水的类型 212

六、地下水的分布特征 215

第二节 地下水受损问题 217

一、地下水污染严重 217

二、地下水资源超采严重 222

三、地下水资源破坏引起的危害 222

四、地下水矿化度升高 223

第三节 受损地下水资源的修复技术 223

一、地下水污染的修复技术 223

二、过量开采地下水资源的修复技术 227

三、地下水过量开采引起危害的修复技术 231

四、地下水矿化度过高的修复技术 232

第一节 森林生态系统概述 233

一、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 233

二、森林的生物组成和结构 233

第九章 修复受损森林生态系统 233

三、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 234

四、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 236

第二节 森林受损的原因与程度 241

一、森林生态系统破坏的原因 241

二、森林受损程度 246

一、加快沙漠化进程 248

二、气候出现异常 248

第三节 森林生态系统破坏后的危害 248

三、自然灾害加重 249

四、生物多样性受到损害 250

五、加剧水土流失 250

六、影响大气化学成分 251

第四节 修复受损森林生态系统的技术 251

一、火灾破坏森林的修复技术 252

二、病虫害破坏森林的修复技术 256

三、垦殖农业破坏森林的修复技术 265

四、过度采伐木材破坏森林的修复技术 267

五、环境污染破坏森林的修复技术 269

参考文献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