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提纲 1
1.2 太阳病经证 1
1.2.1 表虚证 1
第一章 太阳病证治 1
1.2.2 表虚兼证 7
1.2.3 太阳病轻证 20
1.2.4 表实证 24
1.2.5 表实兼证 27
1.3 太阳病腑证 34
1.3.1 蓄水证 34
1.3.2 蓄血证 37
1.4.1 邪热壅肺证 41
1.4 太阳病变证 41
1.4.2 肠热下利证 43
1.4.3 心阳虚证 44
1.4.4 心阴心阳两虚证 52
1.4.5 脾胃阳虚证 54
1.4.6 肾阳虚证 60
1.4.7 阴阳两虚证 63
1.4.8 结胸证 67
1.4.9 痞证 73
1.4.10 上热下寒证 83
1.4.11 胃中不和,肝气上逆证 85
1.5.1 风湿留着肌肉证 87
1.5 太阳病类似证 87
1.5.2 风湿留着关节证 90
1.5.3 水饮证 92
1.5.4 痰实壅塞胸膈证 93
太阳病小结 94
第二章 阳明病证治 97
2.1 提纲 97
2.2 热扰胸膈类证 97
2.2.1 热扰胸膈证 97
2.2.2 热扰胸膈兼腹满证 101
2.2.3 热扰胸膈兼中寒下利证 102
2.2.4 热扰胸膈兼心下痞塞证 102
2.3 阳明经证 103
2.3.1 胃热及胃热伤津证 104
2.3.2 胃热津伤气逆证 107
2.4 阳明腑证 110
2.4.1 燥实证 110
2.4.2 痞满实证 112
2.4.3 痞满燥实证 113
2.5 脾约证 117
附:导法 119
2.6 阳明热利证 121
2.7 湿热发黄证 122
2.7.1 湿热并重发黄证 122
2.7.2 热重于湿发黄证 124
2.7.3 湿热兼表发黄证 125
阳明病小结 127
第三章 少阳病证治 129
3.1 提纲 129
3.2 少阳病本证 129
3.3 少阳病兼证 135
3.3.1 兼太阳病 135
3.3.2 兼阳明腑实证 137
3.3.3 兼阳明下利证 140
3.3.4 兼水饮证 142
3.3.5 兼烦惊谵语证 143
少阳病小结 146
4.2.1 脾虚寒湿证 149
4.2 虚寒及兼证 149
4.1 提纲 149
第四章 太阴病证治 149
4.2.2 下利便脓血证 152
4.2.3 太阴兼太阳证 153
4.3 寒湿发黄证 155
太阴病小结 156
第五章 少阴病证治 157
5.1 提纲 157
5.2 少阴寒化证 157
5.2.1 阳衰阴盛下利厥逆证 157
5.2.2 阴盛格阳于外证 161
5.2.3 阴盛格阳于上证 163
5.2.4 阳虚身痛证 165
5.2.5 阳虚水泛证 167
5.2.6 下焦不固,滑泄不禁证 169
5.3 少阴热化证 170
5.3.1 阴虚火旺证 170
5.3.2 阴虚水热互结证 172
5.4 少阴咽痛证 174
5.4.1 猪肤汤证 174
5.4.2 甘草汤证、桔梗汤证 175
5.4.3 苦酒汤证 177
5.4.4 半夏散及汤证 178
5.5 少阴兼太阳证 179
5.5.1 麻黄细辛附子汤证 179
5.5.2 麻黄附子甘草汤证 180
少阴病小结 182
第六章 厥阴病证治 183
6.1 提纲 183
6.2 厥阴寒证 184
6.2.1 寒逆干呕头痛证 184
6.2.2 血虚寒凝证 185
6.3 寒热错杂证 189
6.3.1 蛔厥证 189
6.3.2 上热下寒吐利证 191
6.3.3 上热下寒阳郁证 192
6.3.4 气郁证 194
厥阴病小结 196
跋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