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节 研究动机、研究现状及本书结构 1
一、研究动机和研究意义 1
二、研究现状和相关文献 5
三、本书结构和研究重点 31
第二节 戊戌以前近代议会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演变 34
一、近代议会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34
二、中国近代议会思想的演变 49
第一章 议会思想的渊源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近代化 59
第一节 议郎制与民选议院 65
一、“议院”之渊源来自《德国议院章程》——证据之一 67
二、“辟门”是“民选议院”——证据之二 71
三、“议郎”是民选议员的别称——证据之三 73
第二节 从《德国议院章程》中汲取营养——民选下院及其受理请愿权 76
一、《德国议院章程》的传播 76
二、不接受上院和立法权的原因 78
三、仿行民选下院的民选“议郎” 81
第三节 儒家政治思想的近代化 86
一、公民的请愿权:“国人之皆可”、“谋及庶人”和“上书”等 89
二、两种议决方式:“然后可”、“然后察”与“三占从二” 93
三、下院对行政命令的监督权:“命众至庭”、“上驳诏书”等 100
第二章 下院一院制到上下两院制的转变——以《第四书》和《第五书》为主 108
第一节 《第四书》的议会结构调整 111
一、上院机构的增设及其职权调整 113
二、光绪帝的态度与康氏对君权设计的调整 120
三、维护公民选举权的康氏表达方式 125
第二节 立法权归属——《第五书》的议会思想 134
一、“国会”的渊源 137
二、立法权的归属 139
三、“国会”结构:上下两院制 148
第三节 戊戌以前康有为民选下院在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上的意义 150
一、对赋税等财政问题的议决权 156
二、对政府命令的监督权 160
三、受理请愿权 162
第三章 上议院的议会思想和立宪思想——以《第六书》其后为主 166
第一节 从上、下两院到上议院的转变原因及其过程——从《第五书》到《第六书》的转变过程 170
一、强化君权和对民选下院的让步 170
二、受理请愿权归属的转变 177
三、以公民选举权作为妥协和让步的对象 181
第二节 上议院及其称谓各异的组织机构 189
一、康有为与“特开立法院” 192
二、对日本制度局的改造与上院化的制度局 195
三、“议政处”:中国化的上议院 200
第三节 二权分立与制定宪法的程序和原则 203
一、“修撰”的角色——议事程序第一阶段 212
二、军机处提出的法律草案——议事程序第二阶段 215
三、“参与”或“参议”的议决——议事程序第三、第四阶段 217
第四章 仿行上议院的筹备始末——以“司员士民上书”、“参预新政”和“懋勤殿”为中心 221
第一节 仿行上议院的筹备措施 225
一、“士民司员上书”与康氏从《第二书》以来的夙愿 226
二、仿行上院化制度局的“参预新政” 234
第二节 上议院的结局——筹划懋勤殿及其失败 245
一、倡设懋勤殿的背景 245
二、懋勤殿的渊源及其职权 250
三、上议院的终结——光绪帝有关懋勤殿的密诏 255
第三节 戊戌时期康有为立宪思想的意义及其历史地位 267
一、集行政和议政于一身的君主集权 268
二、民主理论与民主实践的二律悖反 271
三、康有为立宪思想在中国近代立宪史的地位 281
征引文献和参考书目 285
重点名词索引 304
后记 308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已出书目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