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革与婚姻家庭变动 20世纪30-90年代的冀南农村》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跃生著
  • 出 版 社: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108024985
  • 页数:491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对社会变革背景下中国农村婚姻家庭变动所作的研究,集中探讨1930~1990年代冀南农民的婚姻家庭行为及其特征。试图通过集中观察一个区域婚姻家庭行为来透视全国农村婚姻家庭在剧烈的制度嬗变环境下所发生的变动。

第一章 绪论 1

一、研究对象的基本说明 2

二、20世纪30-90年代农村社会变革刍议 8

三、社会变革与婚姻家庭变动研究评述 25

四、冀南农村自然和人文环境 34

表1-1 调查村庄土改前阶级成分构成 38

表1-2 调查村庄不同时期人口变动 40

五、本项研究所用资料 45

第二章 婚姻年龄 53

一、初婚年龄 53

表2-1 不同年龄段受访者结婚时间 55

表2-2 土改前男女初婚年龄构成 56

图2-1 1945-1996年男女初婚年龄变动曲线 76

二、夫妻婚龄差 78

表2-3 土改前初婚夫妇年龄差异 79

三、初婚与初育间隔 86

表2-4 土改前结婚妇女初婚与初育间隔构成 87

四、结语 94

一、土改前通婚圈 96

第三章 婚姻范围 96

表3-1 冀南5个村庄通婚距离构成 99

表3-2 土改前不同阶级成分中村内婚、外县外省婚构成 104

二、土改后不同时期通婚圈 106

表3-3 土改后至集体化前通婚距离构成 108

表3-4 高级社至“四清”前通婚距离构成 110

三、通婚的社会范围 112

表3-5 土改前结婚男女双方家庭阶级成分构成 114

表3-6 20世纪50、60年代结婚男女双方家庭阶级成分构成 119

四、通婚的阶级差异与阶级人口变动 122

表3-7 不同阶级成分家庭人口变动 124

五、讨论 126

图3-1 不同时期婚姻距离构成曲线 127

图3-2 县内通婚距离曲线 128

六、结语 136

一、土改前家庭成年子女数量 138

第四章 生育行为 138

表4-1 70岁以上受访者父亲和本人兄弟姐妹数量构成 140

表4-2 60-69岁受访者父亲和本人兄弟姐妹数量构成 142

表4-3 50-59岁受访者父亲和本人兄弟姐妹数量构成 144

表4-4 40-49岁受访者父亲兄弟姐妹数量构成 145

二、土改后不同时期妇女生育子女数量 151

表4-5 土改前初婚妇女成年子女数量构成 152

表4-6 1947-1956年初婚妇女成年子女数量构成 155

表4-7 40-49岁年龄段受访者兄弟姐妹数量构成 157

表4-8 1957-1965年初婚妇女成年子女数量构成 158

表4-9 1966-1970年初婚妇女成年子女数量构成 159

表4-10 1971-1980年初婚妇女拥有成活子女数量构成 161

图4-1 冀南农村家庭成年子女数量变动曲线 164

三、不同时期结婚妇女生育延续时间 165

四、村落家庭子女性别构成 169

表4-12 不同年龄段再婚夫妇生育子女性别构成 170

表4-11 不同年龄段初婚夫妇生育子女性别构成 170

表4-13 1966年60岁以上户主的子女性别构成 173

表4-14 不同年龄段受访者祖父或父亲成年子女性别构成 176

表4-15 1966年50-59岁户主的子女性别构成 177

五、讨论 178

六、结语 190

第五章 家庭结构 191

一、家庭结构研究概述 191

二、土改前的家庭结构 198

表5-1 土改前家庭结构 199

表5-2 两种复合家庭构成比例 203

表5-3 直系复合家庭与父母存亡状态 204

表5-4 直系家庭与父母存亡状态 205

表5-5 家庭阶级成分与家庭结构关系 207

表5-6 家庭土地占有状况与家庭结构关系 211

三、土改后不同时期的家庭结构 215

表5-7 土改后(1946年)家庭结构 215

表5-8 高级社前家庭结构 217

表5-9 1966年家庭结构 219

表5-10 1999年家庭结构 222

表5-11 1999年不同年龄段受访者的家庭结构 224

四、讨论 225

五、结语 231

第六章 家庭规模 233

一、土改前家庭规模 234

表6-1 土改前家庭人口规模 234

表6-2 土改前家庭规模类型 236

图6-1 1945年冀南农村家庭规模曲线 237

表6-3 阶级成分与家庭规模关系 239

表6-4 不同阶级成分家庭人口规模排序 240

表6-5 家庭土地占有状况与家庭规模的关系 241

表6-6 地占有与家庭规模相关关系 243

二、土改后不同时期家庭规模 244

表6-7 土改后家庭规模 245

表6-8 高级社前夕家庭规模 247

表6-9 1966年家庭规模 248

表6-10 1999年家庭规模 250

图6-2 1996年冀南农村家庭规模曲线 250

三、“五口之家”与“八口之家” 252

图6-3 1999年冀南农村家庭规模曲线 252

表6-11 土改前“五口之家”的家庭结构 253

表6-12 土改前“八口之家”的家庭结构 254

表6-13 1966年“五口之家”的家庭结构 255

表6-14 1966年“八口之家”的家庭结构 256

四、单人户 257

五、家庭类型与家庭规模 260

六、家庭规模与家庭人口构成 268

七、结语 274

第七章 分家行为 275

一、私有制下的分家方式 275

表7-1 父母对不同年龄段子女分家的限制 296

二、社会变革对分家的推动 318

图7-1 70岁以上受访者分家变动曲线 319

表7-2 复合家庭长、次子土改时年龄 321

表7-3 结婚时间与分家时间关系 323

表7-4 直系复合家庭分家历史 327

三、集体经济下的分家 335

表7-5 土改至“四清”前分家时间分布 336

图7-2 60-69岁受访者与兄弟分家时间分布 337

表7-6 不同年龄段受访者分家间隔 337

表7-7 不同年龄段受访者与父母分家后居住方式 344

表7-8 不同年龄段受访者分家后父母所住房屋产权归属 345

表7-9 调查村庄不同时期人口和家庭数量变动 350

表7-10 不同年龄段受访者与父母分家原因 355

表7-11 不同年龄段受访者分家提出方式 359

四、讨论 360

五、结语 365

一、不同时期家庭代际构成 366

第八章 家庭同居代际 366

表8-1 土改前家庭同居代数 367

表8-2 1966年家庭同居代数 369

表8-3 磁县及其相邻县份家庭同居代际构成 370

表8-4 1999年家庭同居代数 371

二、家庭代际与家庭结构 372

表8-5 西大庄村不同时期家庭代际与家庭结构关系 373

表8-6 双寺村不同时期家庭代际与家庭结构关系 375

表8-7 西大庄村土改前复合家庭代际特征 376

三、家庭传承的中断 378

四、代际关系与老年照料 381

表8-8 70岁以上老年人生活方式 382

五、结语 384

第九章 家庭人口生存条件 386

一、土改前家庭人口生存状况 386

表9-1 土改前不同成分家庭平均占有土地 387

表9-2 土改前人均占有土地构成 389

表9-3 土改前村民主要谋生方式 393

表9-4 土改前代际之间谋生方式上升原因 396

表9-5 土改前家庭经济条件下降原因 398

表9-6 土改前村民谋生方式与家庭升降变化 399

表9-7 土改前无土地村民家庭人口 405

表9-8 土改前完全自耕农家庭土地占有状况 408

表9-9 土改前规模较大家庭生存方式 413

二、土改后集体化之前农民生存条件 416

表9-10 土改前与1966年不同成分家庭平均人口变动比较 422

三、集体经济时代农民家庭生存方式 423

表9-11 集体经济初期作物种植品种 425

图9-1 磁县红薯种植变动曲线 426

四、集体经济组织解体之后的农民生活 450

五、结语 451

第十章 总体认识和结论 455

一、不同时期农民的婚育和家庭环境特征 455

二、社会变革对农民婚育和家庭的影响 459

三、社会变革环境下的人口 466

四、农民婚育和家庭行为的“不变” 471

后记 475

主要参考文献 479

出版后记 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