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论 1
第一节 历史回顾 2
第二节 概念特色 6
第三节 治疗原理 8
一、平衡阴阳 10
二、调节机体功能 11
第四节 基本穴道 12
一、手太阴肺经经穴 15
二、手阳明大肠经经穴 17
三、足阳明胃经经穴 20
四、足太阴脾经经穴 22
五、手少阴心经经穴 24
六、手太阳小肠经经穴 26
七、足太阳膀胱经经穴 27
八、足少阴肾经经穴 33
九、手厥阴心包经经穴 35
十、手少阳三焦经经穴 36
十一、足少阳胆经经穴 38
十二、足厥阴肝经经穴 41
十三、督脉经穴 43
十四、任脉经穴 46
十五、头颈部位奇穴 49
十六、躯干部位奇穴 52
十七、四肢部位奇穴 55
十八、头部奇穴 61
十九、耳部奇穴 63
二十、足部奇穴 66
二十一、全身穴位备考 73
二十二、头颈部经外奇穴 76
二十三、躯干部经外奇穴 76
一、按法 77
二十四、四肢部经外奇穴 77
第五节 常用手法 77
二、摩法 78
三、推法 79
四、拿法 79
五、滚法 80
六、揉法 81
七、点法 82
八、擦法 82
九、抹法 83
十、捏法 83
十一、捻法 84
十二、搓法 84
十四、踩法 85
十五、弹拨法 85
十三、勾法 85
十六、拧法 86
十七、抓法 86
十八、抖法 86
十九、拍法 87
二十、击法 87
二十一、叩法 88
二十二、摇法 89
二十三、背法 90
二十四、扳法 90
二十五、拔伸法 92
二十六、刮痧 93
第六节 养生康复 95
一、双耳保健 95
四、双眼保健 96
二、口腔保健 96
三、颜面保健 96
五、鼻腔保健 97
六、头部保健 97
七、颈部保健 98
八、胸部保健 98
九、腹部保健 98
十、腰背保健 99
十一、上肢保健 99
十二、下肢保健 100
第二章 治疗 102
第一节 常见征候 103
一、发热 103
二、感冒 104
三、头痛 106
四、失眠 108
五、泄泻 110
六、便秘 111
七、呕吐 113
八、呃逆 114
九、疲劳 116
十、肥胖 120
十一、脱发 122
十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125
十三、昏厥 127
第二节 内科疾患 127
一、高血压病 127
二、中风(痿症、半身不遂) 129
三、风湿(痹症) 131
四、糖尿病 133
五、冠心病 134
六、肺气肿 137
七、慢性支气管炎 138
八、咳嗽 139
九、哮喘 141
十、胃痛 142
十一、胃下垂 144
十二、慢性胆囊炎 145
十三、痢疾 147
十四、瘫痪 148
十五、高脂血症 149
十六、痔疮 151
第三节 外科疾患 153
一、颈椎病 153
二、颈部扭伤及落枕 155
三、前斜角肌综合症 156
四、颈环枢椎半脱位 157
五、肩周炎 158
六、冈上肌肌腱炎 161
七、肱二头肌短头肌腱炎 162
八、“网球肘” 163
九、肱骨内上髁炎 164
十、腕关节损伤 165
十一、狭窄性腱鞘炎 166
十二、胸胁进伤(岔气) 167
十三、腰扭伤 168
十四、功能性腰痛(腰肌劳损) 170
十五、腰椎间盘脱出症 172
十六、“椎骨错缝” 174
十七、髋关节扭伤 175
十八、梨状肌综合症 176
十九、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 178
二十、半月板损伤 179
二十一、膝关节十字韧带损伤 181
二十二、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182
二十三、髌骨软化症 183
二十四、髌下脂肪垫劳损 184
二十五、膝部滑囊炎 186
二十六、腓肠肌劳损 187
二十七、胫骨结节骨骺炎 188
二十八、踝关节扭伤 189
二十九、腓骨长短肌腱滑脱 190
三十、跖管综合症 191
三十一、跖跗关节扭伤 192
三十二、副舟骨损伤 193
三十三、跟腱周围炎 194
三十四、跖跗关节劳损 195
三十六、跟底综合症 196
三十五、跖痛症 196
三十七、拇囊炎 198
第四节 妇科疾患 199
一、功能性子宫出血 199
二、痛经 201
三、经期畏寒症 203
四、闭经 205
五、胸部扁平 206
六、乳房外阔下垂 207
七、乳腺增生 208
八、乳腺炎 210
九、乳房肿瘤 211
十、化脓性乳房炎 212
十一、子宫脱垂 213
十三、淋症 214
十二、子宫肌瘤 214
十四、腰痛 216
十五、更年期综合症 218
十六、带下 219
第五节 儿科总论 220
一、推拿概述 220
二、常用手法 222
三、常用穴位 225
第六节 儿科疾患 232
一、腹泻 232
二、腹痛 233
三、脱肛 234
四、肠套叠 234
五、便秘 235
六、厌食症 236
七、疳积 237
八、流涎 238
九、佝偻病 239
十、百日咳 240
十一、遗尿 241
十二、夜啼 242
十三、哮喘 243
十四、惊风 244
十五、斜颈 244
十六、尿潴留 245
十七、脑瘫 246
十八、疳症 247
第七节 五官科疾患 248
一、眼疲劳 248
二、屈光不正 250
三、青光眼 252
四、白内障 254
五、眼皮抖跳 255
六、音哑及失音 256
七、耳鸣、耳聋 257
八、重听 258
九、牙痛 259
十、口腔溃疡 260
十一、下颌咬合不正 260
十二、内耳眩晕症 261
十三、慢性鼻炎 262
十四、面神经麻痹 264
十五、慢性咽喉炎 265
第八节 泌尿生殖科疾患 267
一、遗尿及尿失禁 267
二、遗精 268
三、早泄 269
四、阳痿 270
五、阴茎异常勃起 272
六、不射精 273
七、射精疼痛 274
八、前列腺炎 276
第三章 保健 278
第一节 日本式国际按摩套路 279
一、头颈部按摩 282
二、肩背腰骶部按摩 283
三、下肢部按摩 287
四、颈部、胸胁、上肢按摩 292
五、腹部、面部按摩 294
第二节 美容按摩 296
二、通行按摩 297
一、一般程序 297
三、特别介绍 299
四、器械介质应用 300
五、面部减肥 303
第三节 美体按摩 304
一、淋浴法按摩 304
二、食盐法按摩 305
三、牛奶法按摩 306
四、小苏打法按摩 306
五、刺激法按摩 307
第四节 美发按摩 308
一、科学梳理养护 308
二、推拿按摩方法 311
三、介质按摩 313
一、人体奥秘 314
第五节 “美床”按摩 314
二、按摩准备 316
三、乳房之光 317
四、爱人的脸 318
五、肥臀秀腿 319
六、玉臂生辉 319
七、“毛手毛脚” 320
第六节 传统保健按摩 321
一、老子按摩法 321
二、方开摩腹功 323
三、保真十功 324
四、郑暄九功法 325
五、养身坐功六法 326
六、五脏疾病按摩法 327
七、婆罗门按摩法 328
八、灵剑子按摩法 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