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鉴赏”到“消费”——消费文化与文艺学研究范式变革 1
文艺学的“越界”——大众文化背景下文艺学的“边界”问题 10
“突破”与“坚守”——大众文化视野中的文学研究 18
文学语言研究之我见 26
走向新的综合 29
叛乱的眼睛——从霍桑的《红字》谈起 33
新理性精神:文学的立身之本——兼论理性与感性生命的关系 48
文化冲突·命运观念 感伤色彩——师陀的《果园城记》和都德的《磨坊文札》 56
“地之子”朴实而热烈的灵魂——论师陀的小说创作 65
智慧的朴素——论陆蠡的散文 74
在时代烈焰中更生的诗魂——论抗战时期的散文诗 85
晦明交替时代的情感踪迹——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散文诗的审美特征 94
反抗绝望——鲁迅与安德列耶夫 107
雪的精魂——鲁迅与迦尔洵 123
简论鲁迅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转变 137
《阿Q正传》的审美形态结构 146
古典诗美规范的突破——“五四”时期郭沫若诗歌的历史贡献 156
历史精神与时代精神的交融——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特征 164
客观理智的创作心态——茅盾小说创作论之一 171
体现时代精神的“力之美”——茅盾小说创作论之二 184
对真善美的不倦追求——茅盾小说创作论之三 194
时代·个性 作品——论茅盾的《蚀》三部曲 206
心灵的历程——论茅盾小说《虹》的心理描写 217
《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结构艺术 224
形式美与情感内涵——徐志摩《再别康桥》的审美特征 235
人生价值的多重变奏——莫洛散文诗《生命被审判》鉴赏 240
视觉的角力场——舒婷《惠安女子》视觉现象分析 243
揭开神秘的面纱——陈河《布偶》的艺术魅力 247
“五四”时期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 249
评《九叶诗派研究》 254
后记 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