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马时荣主编;严蕊琳,董来华副主编;毛宇飞,叶宁海,张岳灿,陈维亚,柴荣奎编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34122775
  • 页数:202 页
图书介绍:本书针对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及特点,比较系统、完整地介绍了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有选择性地介绍了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理知识。内容涵盖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两部分。

第一节 绪论 1

一、病理学的概念及在医学中的地位 1

二、病理学的学习内容 1

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发展 1

第一章 绪论及疾病概论 1

第二节 疾病概论 3

一、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3

二、病因学概述 3

三、发病学概述 4

四、疾病的经过和转归 5

一、萎缩 7

第二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7

第一节 适应 7

二、肥大 8

三、增生 8

四、化生 9

第二节 损伤 9

一、原因及机制 9

二、形态学改变 9

第三节 修复 13

一、再生 13

二、纤维性修复 14

三、创伤愈合 15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8

第一节 充血 18

一、动脉性充血 18

二、静脉性充血 19

第二节 出血 20

一、出血的类型 20

第三节 血栓形成 21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21

三、出血的后果 21

二、病理变化 21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和形态 22

三、血栓的转归 23

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23

第四节 栓塞 24

一、栓子的运行途径 24

二、栓塞的类型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25

第五节 梗死 26

一、梗死的原因和条件 26

二、梗死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26

三、梗死对机体的影响 27

第二节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28

第一节 炎症的原因 28

第四章 炎 症 28

一、变质 29

二、渗出 30

三、增生 34

第三节 炎症的类型及病理变化特点 34

一、变质性炎 35

二、渗出性炎 35

三、增生性炎 37

第四节 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和全身反应 37

一、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 37

一、炎症的经过 38

二、炎症的全身反应 38

第五节 炎症的经过和结局 38

二、炎症的结局 39

第五章 肿 瘤 40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 40

第二节 肿瘤的病因学与发病学 40

一、肿瘤的病因学 40

二、肿瘤的发病学 42

第三节 肿瘤的形态学和生物学特点 42

一、肿瘤的形态学特点 42

二、肿瘤生长的特点 44

三、肿瘤扩散的特点 45

四、肿瘤的分期 46

五、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46

第四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46

第五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47

一、肿瘤的命名原则 47

二、肿瘤的分类 48

第六节 常见肿瘤举例 49

一、上皮组织肿瘤 49

二、间叶组织肿瘤 50

四、其他组织肿瘤 52

三、淋巴造血组织恶性肿瘤 52

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54

第一节 风湿病 54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54

二、基本病理变化 54

三、各器官的病理变化 55

第二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56

一、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56

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56

第三节 慢性心瓣膜病 57

一、二尖瓣狭窄 57

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58

三、主动脉瓣狭窄 58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 58

第四节 原发性高血压 59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59

二、类型及病理变化 59

第五节 动脉粥样硬化 61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61

二、基本病理变化 62

三、主要动脉病理变化 62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63

二、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63

第六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63

第七节 心肌炎及心肌病 65

一、心肌炎 65

二、心肌病 66

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 67

第一节 慢性阻塞性肺病 67

一、慢性支气管炎 67

二、肺气肿 68

三、支气管扩张症 70

第二节 肺炎 71

一、大叶性肺炎 72

二、小叶性肺炎 73

三、间质性肺炎 74

第三节 硅沉着病 75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75

二、病理变化 75

二、病理变化 76

第五节 呼吸系统常见肿瘤 76

三、临床病理联系 76

一、鼻咽癌 76

、病因及发病机制 76

第四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76

三、并发症 76

二、肺癌 77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 79

第一节 慢性胃炎 79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79

二、类型及病理变化 79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 80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80

二、病理变化 80

三、临床病理联系 81

四、结局及合并症 81

二、基本病理变化 82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82

第三节 病毒性肝炎 82

三、临床病理类型及特点 83

第四节 肝硬化 85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85

二、病理变化 85

三、临床病理联系 86

四、结局 87

第五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 87

一、食管癌 87

二、胃癌 88

三、大肠癌 89

四、原发性肝癌 90

第九章 泌尿系统疾病 92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 92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92

二、临床表现 93

三、病理分类 94

第二节 肾盂肾炎 97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98

二、类型 98

一、病因 99

二、病理变化 99

第三节 膀胱癌 99

三、转移 100

四、临床病理联系 100

第十章 生殖系统疾病 101

第一节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101

一、子宫颈癌 101

二、妊娠滋养层肿瘤 102

三、乳腺癌 103

第二节 男性生殖系统疾病 105

一、前列腺增生 105

二、前列腺癌 105

一、概述 107

第十一章 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107

第一节 结核病 107

二、肺结核 108

三、肺外器官结核 111

第二节 伤寒 112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13

二、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113

第三节 细菌性痢疾 114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14

二、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114

二、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115

第四节 流行性出血热 115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15

第五节 钩端螺旋体病 116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16

二、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116

第六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16

第七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117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17

二、病理变化 117

三、临床病理联系 117

二、病理变化 117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17

三、临床病理联系 118

第八节 性传播性疾病 118

一、淋病 118

二、尖锐湿疣 119

三、梅毒 119

四、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121

第九节 阿米巴病 121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21

二、肠阿米巴病 121

三、肠外阿米巴病 122

二、基本病理变化及发生机制 123

第十节 血吸虫病 123

一、病因及感染途径 123

三、各脏器病理变化 124

第十二章 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125

第一节 脱水 125

一、高渗性脱水 125

二、低渗性脱水 126

三、等渗性脱水 127

第二节 水肿 128

一、水肿的发生机制 128

三、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131

二、水肿的临床病理特点 131

第三节 钾代谢紊乱 132

一、低钾血症 132

二、高钾血症 134

第十三章 酸碱平衡紊乱 136

第一节 酸碱平衡及其调节 136

第二节 酸碱平衡紊乱常用检测指标及意义 137

一、判断酸碱中毒的检测指标 137

二、呼吸性因素的检测指标 137

二、非呼吸性因素的检测指标 137

二、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138

一、基本概念 138

第三节 酸碱平衡紊乱 138

三、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142

第十四章 缺 氧 144

第一节 常用的血氧指标 144

第二节 缺氧类型及特点 145

、乏氧性缺氧 145

二、血液性缺氧 145

三、循环性缺氧 146

四、组织性缺氧 146

一、呼吸系统的变化 147

第三节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147

二、循环系统的变化 148

三、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 148

四、血液系统的变化 148

五、组织细胞的改变 149

第四节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149

一、代谢耗氧率 149

二、机体的代偿能力 149

第五节 氧气疗法 149

一、氧气疗法的指征 149

二、氧中毒 150

二、发病机制 151

一、原因和分类 151

第十五章 发 热 151

第一节 发热的原因、分类和发病机制 151

第二节 发热的热型 153

第三节 发热时机体代谢和功能变化 154

一、代谢变化 154

二、功能变化 155

第四节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及处理原则 155

第十六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57

第一节 DIC的原因、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 157

一、原因和发病机制 157

第二节 DIC的发展过程 158

二、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158

第三节 DIC时机体功能、代谢变化与临床表现 159

第四节 DIC的防治与护理原则 160

第十七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161

第一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161

一、原因 161

二、影响因素 161

第二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161

一、自由基的作用 162

二、钙超载 163

三、微血管损伤和白细胞的作用 164

一、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165

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165

第三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功能及代谢变化 165

三、其他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166

第四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及护理原则 166

第十八章 休 克 167

第一节 休克的概念 167

第二节 休克的分类 167

一、按原因分类 167

第三节 休克的分期与微循环变化 168

、休克早期 168

三、按血液动力学的特点分类 168

二、按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分类 168

二、休克期 169

三、休克晚期 170

第四节 休克时细胞代谢改变及器官功能障碍 171

一、细胞损伤和代谢变化 171

二、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171

三、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 172

第五节 休克的防治及护理原则 172

二、诱因 174

一、病因 174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病因和诱因 174

第十九章 心力衰竭 174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分类 175

一、按发生的部位分类 175

二、按发生的速度分类 175

三、按心输出量的高低分类 175

四、按病情严重程度分类 176

第三节 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偿功能 176

一、心脏的代偿 176

第四节 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177

一、心肌收缩性减弱 177

二、心脏以外的代偿 177

二、心室舒张功能异常 178

三、心室舒缩活动协调性障碍 178

第五节 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主要功能和代谢变化 178

一、心血管系统变化 178

二、肺呼吸功能变化 179

三、消化系统功能变化 179

四、肾脏功能变化 179

五、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179

第六节 心力衰竭的防治与护理原则 180

一、肺泡通气不足 181

第一节 呼吸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81

第二十章 呼吸衰竭 181

二、弥散障碍 182

三、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182

第二节 呼吸衰竭时机体的主要功能和代谢变化 184

一、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 184

二、呼吸系统变化 184

三、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185

四、循环系统变化 185

五、肾功能变化 185

六、消化系统变化 185

第三节 呼吸衰竭的防治与护理原则 186

一、原因 187

二、分类 187

第二十一章 肝性脑病 187

第二节 肝性脑病的原因与分类 187

第一节 肝性脑病的概念 187

第三节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188

一、氨中毒学说 188

二、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189

三、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 190

四、γ-氨基丁酸学说 190

五、综合学说 190

第五节 肝性脑病的防治及护理原则 191

二、诱发因素 191

第四节 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 191

一、神经毒质及作用 191

第二十二章 肾功能衰竭 193

第一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193

一、概念 193

二、原因 193

三、发病机制 194

四、类型和功能、代谢变化 195

一、概念 196

二、原因 196

第二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 196

三、发病机制 197

四、发展过程 197

五、功能和代谢变化 198

第三节 尿毒症 200

一、概念 200

二、尿毒症毒素 200

三、功能和代谢变化 201

第四节 防治及护理原则 201

一、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防治及护理原则 201

二、慢性肾功能衰竭及尿毒症的防治和护理原则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