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3
1.1类型研究的背景 3
1.2类型研究的目标 3
2研究方法总论 3
2.1实地调查点的位置 3
云南环境与贫困相关性类型研究报告 3
2.2云南省扶贫办对“云南环境与贫困类型区”的划分以及实地调查点的选择 4
2.3对调查村的定性分析 5
2.4能力与脆弱性分析(CVA)和可持续生计方法(SLA)的分析框架 5
3所选定地区贫困的总体特征 8
3.1 6个实地调查区域的贫困状况 8
3.2贫困分布状况及分析 8
4.1实地调查6县12个村的环境与贫困相关性研究一览表 9
4环境与贫困的相关性 9
4.2 6个研究地区的环境与贫困相关性 21
5环境与贫困的“诱因”和“循环” 24
5.1环境与贫困主要相关性分析 24
5.2导致贫困的环境因素分类 28
5.3环境与贫困的循环 30
6“类型研究”工作对云南环境发展与扶贫项目的意义 33
6.1“类型”研究工作对项目“政策回顾”的意义 34
6.2“类型”研究所识别的环境与贫困相关性类型在云南省的覆盖范围 34
6.3对干预活动的建议 34
云南环境与扶贫政策及机构能力分析报告执行概要 39
1.3研究方法与步骤 40
1.2研究的必要性和目的 40
1.1研究基础 40
1绪论 40
1.4目标人群和服务对象 42
2云南发展对环保与扶贫的要求 42
2.1科学发展观对环保与扶贫提出了新的要求 42
2.2云南的可持续发展对环境发展与扶贫提出要求 43
2.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环境保护和扶贫开发提出更高要求 43
2.4云南社会经济发展规划重视环境保护和扶贫工作 44
2.5国际合作项目发展对环境发展与扶贫提出要求 45
3环保政策和机构能力总体分析 45
3.1环境政策的发展演变 45
3.2环境发展政策分析 47
3.3环境政策实施及机构能力建设面临的问题 58
3.4对策和建议 59
4扶贫政策与机构能力总体分析 60
4.1中国扶贫历程及扶贫政策的演变 60
4.2与环境相关的现行扶贫开发政策分析 63
4.3扶贫政策及机构能力建设的难点和挑战 69
4.4主要对策建议 70
5环境和扶贫相关联的政策实施及机构面临的问题分析 71
5.1环境和扶贫相关联政策本身存在的问题 71
5.2环境和扶贫相关联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72
5.3环境和扶贫相关联政策实施监测评估存在的问题 73
5.4环境和扶贫政策实施的机构存在的问题 74
6完善政策和提高机构能力建设的建议 74
6.1促进政策的有效实施和政策体系完善的建议 74
6.2提高政策制定和执行机构能力的建议 76
云南环境与贫困相关性特征及变化趋势研究报告 81
1导言 81
1.1研究背景 81
1.2云南省的环境与贫困问题 81
2环境与贫困相关性的研究思路及工作方法 82
2.1环境与贫困相关性研究框架及过程 82
2.2环境与贫困相关性研究方法的概述 82
3环境与贫困的相关性特征 83
3.1影响环境与贫困相互作用的5种主要因素及其表现特征 83
3.2贫困村社农户对于环境与贫困的认识 87
3.3环境与贫困的相互关系分析 87
4.1云南省生态环境总体变化趋势 89
4环境与贫困相关性变化趋势 89
3.4“环境与贫困相关性分析”研究案例——昌宁示范点翠华村 89
4.2云南省农村扶贫工作的进展 90
4.3云南环境发展与扶贫项目(YEDP)示范项目干预活动下的变化 90
5摆脱环境性贫困的对策与措施 95
5.1关于环境性贫困的干预策略思考 95
5.2摆脱环境性贫困的对策与措施建议 100
结语 102
研究资料 102
云南省环境发展与扶贫开发结合型战略研究报告 105
1云南省环境发展与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情况 105
1.1环境发展工作的重大举措和主要成效 105
1.2扶贫开发的重大举措和主要成效 106
2.1云南省环境发展与扶贫开发政策形成机制 107
2云南省环境发展与扶贫开发政策评价 107
2.2环境发展政策的扶贫性评价 109
2.3扶贫开发政策的环保性评价 112
3云南省环境和贫困的现状及相关性分析 115
3.1云南省地形地貌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 115
3.2云南省环境与贫困的总体现状及分布 117
3.3分布因子的总体相关性分析 124
4生态环境与贫困互动关系的探讨 127
4.1决定生态环境与贫困的主要因素 127
4.2 YEDP试点项目对结合型战略的启示 129
4.3 YEDP政策回顾和机构能力分析对结合型战略的启示 133
5云南省环境发展与扶贫开发结合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134
5.1机遇 134
5.2挑战 135
6云南省环境发展与扶贫开发结合型战略的建议 136
6.1指导思想 136
6.2基本原则 137
6.3战略目标 137
6.4战略实施阶段 138
6.5战略实施重点 138
6.6战略实施的政策保障 144
7中国环境发展与扶贫开发的基本理论概述及新时期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政策 149
7.1中国环境发展的基本理论概述 149
7.2新时期中国环境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政策 150
7.3贫困理论概述 152
7.4区域开发基本理论概述 161
7.5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扶贫开发的思路和主要政策措施 175
云南省绿色GDP考核指标研究报告 179
1项目背景 179
1.1绿色GDP的概念和内涵 179
1.2云南省可持续发展与绿色GDP 179
1.3项目研究的主要目标及主要工作内容 181
2国内外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 183
2.1国外研究发展概况 183
2.2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83
2.3推行绿色GDP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障碍 185
3云南省绿色GDP考核指标的筛选与构建 185
3.1指标筛选的原则 185
3.2指标筛选 186
3.3拟选考核指标的调整及确定 188
4绿色GDP考核指标评价方法 190
4.1评价方法研究 190
4.2方案比选 191
4.3协调系数法说明 192
5案例研究 193
5.1案例研究对象及研究目的 193
5.2案例研究的主要内容 193
5.3昌宁县案例研究结果及分析 193
5.4安宁市案例研究结果及分析 195
5.5对考核指标及评价方法的验证分析 197
6云南省开展绿色GDP考核工作的对策建议 199
参考文献 200
1.1生态旅游、扶贫与环境保护 205
云南省生态旅游区环境保护规划指南研究报告 205
1研究背景 205
1.2生态旅游环境保护规划 206
2云南生态旅游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9
2.1云南生态旅游资源状况 209
2.2云南生态旅游资源类型 210
2.3云南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11
2.4未来云南生态旅游发展战略 213
3云南省生态旅游区环境保护规划指南研究 213
3.1规划适用范围确定 213
3.2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14
3.3规划目标与规划原则 214
3.4规划的工作流程 215
3.5规划指南中的关键问题和方法研究 216
4云南省生态旅游区环境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 229
5生态旅游区环境保护规划实施的保障体系 229
5.1法制保障 229
5.2组织保障 230
5.3生态旅游区环境管理 230
5.4社区参与 231
5.5资金筹措和投资保障 232
5.6技术保障 233
5.7教育保障 234
6泸沽湖景区案例研究 235
6.1泸沽湖概况 235
6.2泸沽湖旅游开发现状 235
6.3泸沽湖生态旅游区环境保护评价 238
6.4对策措施 241
7存在问题及建议 244
参考文献 245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指南 249
1编制背景 249
1.1国家环境保护工作指导思想的变化与环保工作重心的转移 249
1.2云南省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 249
1.3云南省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选择 250
2“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概念及用户 250
2.1概念 250
2.2用户 251
3“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的方法与原则 251
3.1编制方法 251
4“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的过程与步骤 252
3.2编制“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基本原则 252
4.1规划制定的流程 253
4.2规划的逻辑框架 253
4.3规划的主要步骤介绍 254
5“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重点方向与内容 260
5.1规划重点方向与内容确定的基本原则 260
5.2建议的几个规划重点方向与内容 260
6“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审查与考核指标体系 261
6.1“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审查 261
6.2“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考核办法与指标体系 262
附录1“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工具介绍 265
附录2“云南省生态乡镇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276
2云南农村能源资源状况 281
云南农村能源开发应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 281
1云南概况 281
3云南农村能源消耗状况 282
3.1云南农村薪柴资源消耗现状及存在问题 282
3.2云南农村开发利用沼气现状及存在问题 284
3.3云南农村节柴(煤)灶推广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285
3.4光伏发电在云南农村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286
3.5小水电在云南农村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287
4妇女是云南农村能源开发应用的关键 288
5云南农村能源机构现状及政策 289
5.1日常工作机构 289
5.2机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90
5.3农村能源政策简析 290
6云南农村能源发展的威胁因子分析 291
7云南农村能源基本原则和实施目标 292
7.1基本原则 292
7.2农村能源实施目标 292
8云南农村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 292
8.1对省政府的建议 292
8.2良政良策政策引导 292
8.3管理对策 293
8.4财政扶持创新建立投融资机制 293
8.5加强宣传注重人才培养 294
8.6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294
8.7实现山区人口的生态移民 294
8.8加强国际合作 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