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现代化必须要有中国特色——探讨戏曲现代戏在表现形式上的继承与发展问题 陈贻亮 1
向人物的深层心理掘进——闽剧《丹青魂》偶识 袁荣生 26
论戏曲现代戏艺术形式的“戏曲化” 林瑞武 29
别开生面的《大河谣》 陈世雄 41
道是无情却有情——赣剧《丹桂情》观后 云深 46
论戏剧中的情节借用 陈世雄 51
知识分子的完整化和精神归位——观《御前侍医》有感 王评章 71
梨园戏《董生与李氏》和当代文艺的审美价值观念 孙绍振 76
文人士子与中国传统戏剧 齐建华 85
王仁杰散论 王评章 95
试论《团圆之后》、《春草闯堂》、《嵩口司》的形象创造和结构艺术 袁荣生 105
从比较文学角度看李漁戏剧理论的价值 李万钧 126
奋发进取,再创福建戏剧的强势和辉煌 吴凤章 147
论对比——戏剧技法研究 陈贻亮 150
传统戏剧的世纪行程 齐建华 175
新时期的历史剧创作——《大河谣》创作谈 许一纬 183
坎坷人生的喜剧情结——剧作家诸葛辂散论 李建民 188
“闽派戏剧”风格成因刍论 林瑞武 194
东风又放花干树——写在九七福建剧展前夕 吴凤章 207
《沧海争流》的艺术特点及其对史剧创作的突破 王评章 210
梨园拾得旧时调 翻作新声唱断肠——习剧心得杂谈 王仁杰 219
承古启今 返本开新 吴凤章 225
谈《状元与乞丐》的改编 北京 郭汉城 228
对真善美统一的追求——读陈仁鉴的戏曲剧作 北京 安葵 236
荒谬的,却是真实的——莆仙戏《鸭子丑小传》的喜剧意蕴 北京 苏国荣 256
珍惜舞台上的诗意——莆仙戏《秋风辞》观后 北京 张庚 260
追寻历史的沉积物——看莆仙戏《秋风辞》 北京 郭启宏 263
嘲谑嬉笑寓深思——高甲戏《凤冠梦》观后 北京 林毓熙 266
亿兆命重 生死报国——新编历史闽剧《林则徐充军》观后 北京 易凯 269
侨乡歌剧新花——《台湾舞女》 北京 颜振奋 272
郑怀兴剧作论 陕西 田涧菁 275
东海猜想——谈福建戏曲的创作态势 北京 安葵 284
《山花》的群戏 北京 林克欢 292
《郑怀兴戏曲选》序 北京 郭汉城 295
是凡人,也是超凡的人——析《丹青魂》的吴道子形象 北京 沈尧 302
历史剧创作的新收获——简谈高甲戏《大河谣》的人物塑造 北京 周明 306
“三寡”作家王仁杰和他的《董生与李氏》 北京 曲六乙 310
现代意味的民间历史剧——散说高甲戏《大汉魂》 北京 沈达人 316
树立剧种本体意识——高甲戏《玉珠串》的挑战 北京 曲六乙 319
一出属于美学范畴的喜剧——看福建安溪高甲戏《玉珠串》 北京 章诒和 324
《保婴记》观后遐思 北京 曾镇南 327
新时期福建戏剧文学大事记 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