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融机构激励约束机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学彬等著
  • 出 版 社: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309049098
  • 页数:37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金融机构激励约束机制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

第一章 激励约束机制的理论基础 1

1.1 管理激励理论 1

1.1.1 多因素激励理论 2

1.1.2 行为改造理论 12

1.1.3 过程激励理论 17

1.1.4 综合激励模式理论 21

1.1.5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22

1.2 经济学激励理论综述 25

1.2.1 所有权与激励约束机制理论 26

1.2.2 团队生产与激励约束机制 28

1.2.3 信息不对称与激励约束机制理论 31

1.2.4 博弈论与激励约束机制理论 35

1.2.5 其他学者有关激励约束机制理论的研究 40

1.3 我国激励约束机制理论研究 43

第二章 国外金融机构激励约束机制比较分析 47

2.1 引言 47

2.2 薪酬机制 49

2.2.1 美国商业银行的薪酬机制 51

2.2.2 德、日商业银行的薪酬机制 52

2.2.3 美、英、德、日商业银行薪酬机制比较 54

2.3 控制权机制 57

2.4 声誉机制 62

2.5 市场竞争机制 64

2.6 国外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比较研究的启示 66

2.6.1 经理人员的自我实现需要 66

2.6.2 四种机制会综合作用于商业银行经理层的行为 67

2.6.3 建立现代银行企业制度 67

2.6.4 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需要完善的外部支撑体系 68

2.6.5 公司经营业绩的改善 68

2.6.6 建立多目标激励约束机制体系 69

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分析 80

3.1 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特点与管理者地位 80

3.2 我国商业银行激励机制现状 82

3.2.1 经济激励机制现状 82

3.2.2 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薪酬激励机制的实证分析 99

3.2.3 关于商业银行薪酬合理水平问题的控讨 107

3.2.4 行政激励机制现状 110

3.2.5 心理激励机制现状 113

3.3 我国商业银行约束机制现状 115

3.3.1 内部约束 115

3.3.2 外部约束 117

3.4 我国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的主要问题 119

3.4.1 行政激励为主,经济激励不足 119

3.4.2 收入缺乏有效激励作用 122

3.4.3 收入与职责不相对应,风险和责任差异体现不足 123

3.4.4 缺乏长期激励机制,行为严重短期化 124

3.4.5 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违规违纪现象严重 124

3.5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的建议 125

3.5.1 完善银行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125

3.5.2 建立以绩效薪酬为主的员工薪酬激励约束制 126

3.5.3 确定合理的综合业绩考核目标 126

3.5.4 薪酬水平必须综合考虑市场竞争业绩因素 127

3.5.5 调整薪酬结构,注重长期激励 127

3.5.6 提高高管人员薪酬信息透明度,增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128

第四章 我国保险公司激励约束机制分析 136

4.1 我国保险业现状分析 136

4.2 我国保险业激励约束机制现状 138

4.2.1 我国保险公司的激励机制 139

4.2.2 我国保险公司约束机制 142

4.2.3 我国保险业管理激励约束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46

4.3 国外保险公司激励约束机制 149

4.3.1 股份保险公司的激励约束特点 150

4.3.2 相互式保险公司的委托代理分析 152

4.4 保险与其他金融行业激励约束机制比较 153

4.5 我国保险业激励约束机制构想 154

4.5.1 建立起灵活高效、适应市场竞争的考核制度 154

4.5.2 加大教育培训力度 155

4.5.3 股权激励模式 156

4.5.4 不拘一格聘人才 157

4.5.5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157

第五章 我国证券公司激励约束机制分析 158

5.1 证券公司的角色与特点 158

5.1.1 证券公司的角色 159

5.1.2 证券公司的特点 161

5.2 证券公司的激励约束机制:理论描述 165

5.2.1 证券公司的激励约束机制概述 165

5.2.2 代理理论与证券公司激励约束机制 166

5.2.3 人力资本理论与证券公司激励约束机制 167

5.3 国外证券公司的激励约束机制:实证分析 169

5.3.1 产权结构:不同组织形式下的激励约束机制 169

5.3.2 治理结构:证券公司上层的激励与约束 174

5.3.3 薪酬制度:激励约束机制的核心 179

5.3.4 案例:高盛证券的激励约束机制 182

5.4 中国证券公司的激励约束机制 186

5.4.1 中国证券公司的激励约束状况 186

5.4.2 中国证券公司激励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 193

5.4.3 完善证券公司激励约束机制的思路与对策 195

第六章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激励约束机制分析 199

6.1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现状 199

6.2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激励约束机制 200

6.2.1 证券投资基金现行激励机制 201

6.3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激励约束机制的问题 206

6.3.1 基金管理费固定制的弊端 206

6.3.2 治理结构问题严重 207

6.3.3 基金持有人利益代表缺位 208

6.3.4 基金托管人职责缺失 208

6.3.5 监管部门行政监管不力 209

6.4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激励约束机制的改革目标 209

6.4.1 契约型证券投资基金的激励约束机制的改善 210

6.4.2 公司型证券投资基金的激励约束机制的尝试 213

6.4.3 重点发展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 215

第七章 完善我国金融机构激励约束机制的博弈分析 217

7.1 引言 217

7.2 金融机构长期经济激励约束机制模型 218

7.2.1 分析前提 218

7.2.2 基本函数关系 219

7.2.3 效用函数 221

7.2.4 模型的基本结构及其均衡解 223

7.3 金融机构激励约束机制模型分析 226

7.3.1 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226

7.3.2 根据经营者特点选择合适的激励水平和激励方式 226

7.3.3 将资产质量和盈利水平统一纳入经营者激励考核体系 228

7.3.4 有效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为基础 229

附录7.1 231

附录7.2 231

第八章 我国金融机构激励约束方式比较分析 236

8.1 我国国有金融机构的激励约束现状 237

8.2 组织和市场重影响下的经理行为选择 238

8.3 金融机构的行政激励及其局限性 240

8.3.1 行政激励方式激励作用的局限性 241

8.3.2 行政激励不利于人才选拔 242

8.4 金融机构的经济激励方案分析 244

8.4.1 金融机构的短期与长期收入函数 246

8.4.2 最优化选择与均衡条件 247

8.4.3 不同薪酬合同下的经营者行为对比分析 249

8.4.4 小结 254

8.5 实行股权激励需要吸取的教训和关注的问题 255

8.6 改革思路与建议 260

第九章 我国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的Swarm模拟分析 261

9.1 Swarm模拟的基本原理 261

9.1.1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和Swarm软件平台 261

9.1.2 Swarm建模的思想、结构和方法 263

9.1.3 Swarm程序的构成 264

9.1.4 Swarm建模的步骤 265

9.2 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模拟系统设计 266

9.2.1 定义环境 266

9.2.2 定义行为主体的属性 267

9.2.3 定义行为主体的各种行为规则 269

9.2.4 行为主体的行为时间表 272

9.3 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模拟Swarm程序 273

9.3.1 定义行为主体的行动和模型Swarm 273

9.3.2 观察站Swarm程序 276

9.3.3 Swarm的主引导程序 279

9.3.4 Swarm程序界面 280

9.4 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的Swarm模拟分析 283

9.4.1 基本均衡分析 283

9.4.2 源励方式变动效果模拟分析 287

9.4.3 经营者风险偏好变动的影响分析 290

9.4.4 不同风险激励系数组合的模拟分析 292

第十章 金融分支机构激励约束机制分析 297

10.1 引言 297

10.2 金融机构的经营目标和决策标准 300

10.2.1 金融机构经营的最终目标 300

10.2.2 金融机构选择风险与收益的标准 301

10.3 对分支机构管理者的激励 302

10.3.1 分支机构管理者的目标和约束 302

10.3.2 高层管理者的目标和约束 305

10.3.3 对于分支机构经理的激励 306

10.3.4 相对业绩评价 309

10.3.5 平衡激励 310

10.4 对分支机构管理者承担风险的激励约束 311

10.4.1 对单个分支机构经理的风险激励约束 312

10.4.2 对多个分支机构经理承担风险激励约束 313

10.5 结论 316

第十一章 我国金融机构激励约束机制的重构 318

11.1 我国金融机构激励约束机制重构的目标 318

11.2 我国金融机构激励约束机制重构的模式 320

11.2.1 金融机构激励约束机制重构模式概述 321

11.2.2 激励机制 324

11.2.3 约束机制 331

11.3 我国金融机构激励约束机制重构的路径与层次 336

11.3.1 金融机构激励约束机制重构的路径 336

11.3.2 金融机构激励约束机制重构的层次 338

第十二章 完善金融机构激励约束机制的外部条件分析 358

12.1 引言 358

12.1 国有金融机构与政府 359

12.1.1 政府对国有金融机构实施强控制力的制度基础 359

12.1.2 政府与国有金融机构关系之规范:法律的地位和作用 360

12.1.3 转型中的金融机构监管 361

12.3 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结构 363

12.3.1 金融产品市场 364

12.3.2 资本市场 366

12.3.3 经理人市场 367

12.4 国有商业银行与国有企业 368

12.4.1 对国有银企关系问题的理论研究 369

12.4.2 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的特殊关系 369

12.4.3 银企关系之重塑 371

12.5 结语 372

参考文献 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