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统计工作实务指导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2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昊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地震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02819835
  • 页数:970 页
图书介绍:

第一节 统计工作的特点 3

一、数量性 3

第一篇 新世纪统计工作概论 3

第一章 统计工作的特点、任务和方法 3

四、社会性 4

三、具体性 4

二、总体性 4

一、统计的职能 5

第二节 统计的职能和任务 5

二、统计工作的任务 6

一、统计工作过程 7

第三节 统计工作的过程和基本方法 7

二、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 8

一、统计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 10

第一节 统计管理体制的演变和现状 10

第二章 统计工作的组织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10

二、统计管理体制的现状 11

二、部门统计机构 13

一、政府统计机构 13

第二节 统计组织机构 13

一、国家统计局的职责 14

第三节 统计机构的主要职责 14

三、企业事业组织的统计机构 14

四、民间统计组织或称群众统计组织 14

四、各级人民政府主管统计机构的职责 15

三、乡镇统计的职责 15

二、县级(含县和市辖区)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职责 15

五、企事业单位统计机构的职责 16

一、对知识经济与新经济的再认识 17

第一节 知识经济时代与统计发展 17

第三章 新经济时代统计工作的发展 17

二、知识经济时代与统计发展 19

一、网络经济时代统计需求骤增 21

第二节 网络经济时代与统计发展 21

二、统计在网络经济时代如何发展 22

二、统计客观范围上,宏观统计系统和微观统计核算的双赢整合 25

一、统计核算体系中的SNA并不是惟一,需要和其他统计核算进行合作 25

第三节 新世纪我国统计战略的整合 25

三、统计主体上,官方统计和民间统计两大统计队伍应互有侧重,形成统计的合力 26

五、统计方法上,应致力于社会经济统计方法和数理统计方法的相互借鉴,而不是相互顶牛或相互替代 27

四、统计领域上,应在进一步完善经济统计的同时,对社会问题的统计给予进一步的关注 27

七、统计的国际合作特点,要求将国内统计特色和统计国际化趋势有机结合 28

六、统计调查方法上,新型调查方法愈来愈多,应努力使其融入到传统调查方法体系之中去,并力求使传统调查方法体系有实质性的改变 28

八、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走近,迫使我们重视对非实物经济统计问题的研究,实物型经济统计和非实物经济意义的统计课题 29

九、统计理论和统计实践关系方面,应在继续发挥各自特长和互有侧重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将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到统计战备发展的高度来认识 30

一、中心工作——抓数据质量 31

第一节 英国的统计体制与统计工作 31

第四章 国外统计工作的发展 31

三、当务之急——开发新领域 32

二、重要目标——提高工作效率 32

一、德、法两国统计体制概况 33

第二节 德、法两国统计体制与统计工作 33

二、德、法两国统计法制建设 34

三、德、法两国统计人才的培养 35

四、经验借鉴 36

第三节 外国政府统计体制的类型及其特点 37

一、政府统计体制类型的划分标准 38

二、高度集中型政府统计体制的特点 39

三、“专业集中、地方分散”型政府统计体制特点 40

四、“专业分散、地方集中”型政府统计体制特点 41

五、高度分散型政府统计体制的特点 42

六、外国政府统计体制的共同特点 43

二、统计设计的种类 47

一、统计设计的概念 47

第二篇 统计工作原理 47

第一章 统计设计 47

第一节 统计设计概述 47

三、统计整体设计的内容 49

四、全阶段统计设计的内容 50

一、统计指标 52

第二节 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 52

二、统计指标体系 54

一、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设计的内容 56

第三节 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设计 56

二、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58

一、统计调查概述 60

第一节 统计调查及其方案设计 60

第二章 统计调查 60

二、统计调查的方案设计 61

一、统计调查的种类 63

第二节 统计调查的种类与组织形式 63

二、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 64

二、采访法 71

一、填报法 71

第三节 统计资料的获得方式 71

四、实验法 72

三、观察法 72

一、统计报表的意义和种类 74

第四节 统计报表制度 74

二、统计报表制度的基本内容 75

三、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 76

第五节 统计调查误差 78

二、统计调查误差的防止 79

一、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 79

二、统计整理的原则和步骤 81

一、统计整理的概念和作用 81

第三章 统计整理 81

第一节 统计整理及统计分组 81

三、统计整理的方法 82

四、统计分组及其应注重的问题 85

五、统计分组的种类 87

六、我国社会经济统计中常用的统计分组 90

七、统计资料的汇总与显示 91

一、统计表的概念与构成 92

第二节 统计表与统计图 92

二、统计表的种类 93

三、统计表的编制规则 94

四、统计表的设计与制作 95

五、设计统计表应注意的问题 97

八、统计图的绘制 98

七、统计图的制作要求 98

六、统计图的概念与种类 98

第三节 统计数列 99

一、时间数列的编制 100

二、分布数列的编制 102

三、次数分布的图示 106

四、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 108

二、与概率分布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 110

一、理论模型的概念 110

第四节 变量分布数列的理论模型 110

三、概率的计算方法 111

四、概率分布模型的主要类型 112

五、概率分布与频率分布的区别与联系 118

一、总量统计分析及其作用 120

第一节 总量统计分析与总量指标 120

第四章 总量统计分析 120

二、总量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121

四、总量指标的种类 122

三、总量指标的意义与作用 122

五、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124

七、总量指标的基本计算方法 125

六、总量指标资料统计的要求 125

一、国内总产出 128

第二节 常用社会经济统计总量指标的计算 128

二、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 131

三、国内生产净值、国民生产净值与物质产品净值 133

四、国民可支配收入 134

二、相对指标的意义及其表现形式 136

一、对比统计分析及其作用 136

第五章 对比统计分析 136

第一节 对比统计分析与相对指标 136

一、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计算方法 137

第二节 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计算方法 137

二、相对指标计算的要求 142

三、用组相对指标补充说明总相对指标 143

二、正确选择对比标准 143

第三节 对比统计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143

一、严格保持子项与母项的可比性 143

四、将相对指标与总量指标结合分析 144

六、结合使用“百分点”和差数作对比分析 145

五、将有联系的多种相对指标结合分析 145

二、平均指标的种类 146

一、平均统计分析的概念 146

第六章 平均统计分析 146

第一节 平均统计分析与平均指标 146

三、平均指标的意义 147

二、简单算术平均法 148

一、算术平均法的基本形式 148

第二节 算术平均法 148

三、加权算术平均法 150

四、算术平均数的数学性质 157

五、算术平均数的特点 158

一、调和平均法 159

第三节 调和平均法、几何平均法与方程法 159

二、几何平均法 162

三、方程法 165

四、算术平均数、调整和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关系 167

一、众数 168

第四节 众数法和中位数法 168

二、中位数 170

三、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数的关系 172

一、总体的同质性计算平均指标的基本要求 173

第五节 平均统计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173

四、应将平均数与个别情况和次数分布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74

三、要用组平均数补充说明总平均数 174

二、必须根据事物的实际意义恰当选择公式计算平均指标 174

一、变动度的作用 176

第二节 变动度的测定 176

第七章 变异统计分析 176

第一节 变异统计分析与变异指标 176

一、变异统计分析与变异指标的概念 176

二、变异指标的种类 176

二、全距和四分位差 178

三、平均差 179

四、标准差与方差 180

五、离散系数 187

一、偏度 188

第三节 偏度与峰度 188

二、峰度 189

二、抽样推断分析的数理依据 191

一、抽样推断及其有关概念 191

第八章 抽样推断分析 191

第一节 抽样推断分析及其数理依据 191

三、抽样推断中估计量的优劣标准 193

二、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 195

一、抽样误差的概念 195

第二节 抽样误差及其计算 195

三、抽样平均误差 196

四、抽样极限误差 201

一、抽样推断的基本方法 203

第三节 对总体指标的抽样推断 203

二、简单随机抽样方式下的抽样推断 204

三、类型抽样方式下的抽样推断 206

四、等距抽样方式下的抽样推断 207

五、整群抽样方式下的统计推断 210

六、多阶段抽样方式下的抽样推断 212

七、单侧置信区间估计 215

一、统计检验的意义及步骤 216

第四节 统计检验 216

二、平均数与成数的检验 219

三、统计检验中可能造成的两类错误 223

第五节 非参数检验 224

四、抽样方案的检查 224

一、符号检验法 225

二、秩和检验法 226

三、游程检验法 228

二、必要抽样数目的计算 230

一、确定抽样数目应注意的问题 230

第六节 必要抽样数目的确定 230

三、运用公式的注意事项与计算举例 231

二、统计指数的作用 234

一、统计指数的种类 234

第九章 统计指数分析 234

第一节 统计指数的意义和种类 234

二、个体指数体系的两因素分析 235

一、个体指数及其指数体系的编制基本原理 235

第二节 个体指数及其指数体系 235

三、个体指数体系的多因素分析 237

一、编制综合指数的基本步骤 238

第三节 综合指数及其指数体系 238

二、关于指数体系分析基本理论问题介绍 240

三、编制综合指数及其指数体系分析一般原理与方法 241

一、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247

第四节 平均数指数 247

二、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248

三、作为综合指数变形的加权平均指数体系 250

四、作为独立形式的加权平均指数 251

一、可变组成指数 253

第五节 平均指标变动分析中指数法的应用 253

二、结构影响指数和固定结构指数 254

三、可变组成指数体系 256

四、利用可变组成指数体系对总量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 256

二、相关关系的种类 259

一、相关关系的概念 259

第十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 259

第一节 相关关系与相关分析 259

三、相关分析的基本内容 260

一、相关表 261

第二节 相关图表和相关系数 261

三、相关系数 262

二、相关图 262

二、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264

一、回归分析的概念 264

第三节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264

三、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检验 268

四、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预测 272

一、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其理论假设 273

第四节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73

二、筛选自变量的方法 274

三、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 275

四、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假设检验 279

五、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预测分析 285

第五节 可化为线性回归的曲线回归 287

一、回归分析法在企业中的应用作用 291

第六节 回归分析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291

二、简单回归分析方法的应用 292

三、企业应用回归分析方法应当注意的若干问题 296

二、时间数列的种类 298

一、时间数列的涵义 298

第十一章 时间数列分析 298

第一节 时间数列概述 298

三、编制时间数列的原则 299

第二节 时间数列发展水平指标 300

一、发展水平和增长量 301

二、平均发展水平和平均增长量 302

第三节 时间数列速度指标 307

一、发展速度和增减速度 308

二、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减速度 310

三、计算和应用平均速度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315

一、时间数列的变动 316

第四节 时间数列变动分析 316

二、长期趋势的测定 317

一、统计综合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327

第一节 统计综合评价 327

第十二章 综合评价与综合分析 327

二、统计综合评价的一般步骤 328

三、综合评价的常用方法 329

一、统计综合分析的意义 332

第二节 统计综合分析 332

四、综合国力评价 332

二、统计综合分析的一般步骤 333

第三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国民经济统计分析 334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内容 335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方法 336

三、国际上的两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338

四、我国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339

五、国民经济统计分析 340

二、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专题分析 342

一、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基本状况分析 342

第四节 企(事)业单位活动统计分析 342

一、国民经济统计的内容 349

第一节 国民经济统计概述 349

第三篇 国民经济统计 349

第一章 国民经济统计综述 349

二、国民经济统计的分类 352

三、国民经济统计的特点 355

四、国民经济统计的方法 356

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产生和发展 358

第二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358

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361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理论依据 361

四、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 363

一、中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实施情况 365

第三节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365

二、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方向 366

一、人口数量统计 370

第一节 人口统计 370

第二章 国民经济资源统计 370

二、人口构成统计 371

三、人口变动统计 374

一、劳动力资源总量统计 377

第二节 劳动力资源统计 377

二、劳动力数量构成统计 381

三、劳动力资源变动统计 383

四、人力资源统计的内容与指标体系设计 384

一、自然资源统计的含义及原则 386

第三节 自然资源统计 386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 388

三、土地资源统计 389

四、森林资源统计 391

五、矿藏资源统计 392

六、水资源统计 393

七、自然资源表 395

八、环境统计 396

一、建立和发展 398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综述 398

第三章 国内生产总值统计 398

二、基本概念和部门分类 399

三、核算方法与核算原则 403

一、国内生产总值 405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 405

二、国内生产总值使用表 407

一、国内生产总值及其相关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409

第三节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409

二、国内生产总值及其相关指标的数据应用 410

三、生产账户 412

一、投入产出与部门联系 415

第一节 投入产出的结构原理 415

第四章 投入产出核算 415

二、投入产出的表式结构 416

三、投入产出的平衡方程 418

二、直接消耗系数 420

一、直接消耗、间接消耗和完全消耗的概念 420

第二节 技术经济系数与投入产出模型 420

三、完全消耗系数 423

四、投入产出模型 424

五、消耗系数修订方法:RAS法 426

一、供给表 430

第三节 投入产出核算中的供给表和使用表 430

二、使用表 432

三、供给表和使用表的编制 434

第四节 投入产出核算数据的应用 435

一、供给与需求预测 436

二、分析各部门之间的比例与结构 438

三、研究生产要素的综合平衡 440

一、资金流量的核算内容 443

第一节 资金流量核算的内容范围 443

第五章 资金流量与资产负债统计 443

二、资金流量的核算范围 444

三、资金流量的核算原则 445

三、资金流量表编制方法 446

二、资金流量表中的平衡关系 446

第二节 资金流量表 446

一、资金流量表的表式结构 446

一、赤字、盈余和融资分析 452

第三节 资金流量核算数据的应用 452

四、资金流量表与金融账户的异同 452

三、货币需求因素分析 453

二、国民储蓄——投资分析 453

一、资产负债核算内容及其分类 454

第四节 资产负债核算的内容和方法 454

二、各个资产负债项目的核算 455

三、资产负债的估价 457

一、资产负债账户 461

第五节 资产负债账户及资产负债表 461

二、资产负债表 463

三、资产负债账户及资产负债表内存在的基本平衡关系 467

四、国民资产负债核算的资料来源 469

一、资产数量其他变化账户 470

第六节 资产变动账户及其核算 470

二、资产负债表和积累账户的关系 473

三、资产重估价账户 475

一、资产负债的总量分析 477

第七节 资产负债核算数据的应用 477

二、资产负债的构成分析 478

三、国民资产的利用效果分析 479

一、对外贸易统计的两种体系海关统计和商品流转统计 481

第一节 对外经济贸易统计概述 481

第六章 对外经济贸易统计 481

二、对外贸易统计的范围 482

三、对外贸易数量统计和价值统计 485

第二节 我国海关统计 488

一、海关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发布 489

二、海关统计的时间和地点 493

三、海关统计的内容、任务、原则及范围 494

四、海关统计中的数量统计和价值统计 496

五、海关统计国别及经营单位 500

一、对外贸易业务统计综述 502

第三节 我国对外贸易业务统计 502

二、进口业务统计 508

三、出口业务统计 521

四、出口商品的国内收购、销售和库存统计 531

第四节 无形贸易统计 536

一、对外货物运输统计 536

二、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统计 542

第四篇 统计工作实务操作 551

第一章 劳动统计 551

第一节 劳动统计概述 551

一、劳动统计的意义和任务 551

二、劳动统计的地位 551

三、劳动统计的主要内容 552

四、劳动统计的实施范围和工作组织 552

一、劳动力统计主要数量指标 555

五、劳动统计的管理体制 555

第二节 劳动力统计指标与调查 555

二、劳动力统计调查 560

第三节 劳动生产率统计 564

一、劳动生产率统计的任务 564

二、工业劳动生产率的计算 565

三、其他部门劳动生产率统计 570

第四节 人工成本统计 575

一、人工成本的概念 575

二、人工成本统计的任务 577

三、平均人工成本 577

四、人工成本构成 578

五、人工成本统计分析 580

第五节 劳动安全与卫生统计 582

一、劳动安全与卫生统计的内容和任务 582

二、劳动保护措施统计 583

三、劳动保护机构和人员配备统计 585

四、劳动保护措施费用统计 585

五、劳动安全卫生监察检测统计 586

六、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劳动保护措施实现情况 588

第六节 社会保险与职工福利统计 589

一、社会保险统计概述 589

二、社会保险统计内容 590

三、职工福利与企业保险福利费用统计 595

第七节 劳动关系统计 598

一、劳动关系的涵义 598

二、劳动监督统计 600

三、劳动争议统计 603

四、工会统计 609

第一节 投资统计概述 613

一、投资的类型和投资统计的任务 613

第二章 投资统计 613

二、投资统计资料的来源 615

三、投资统计与相关工作的关系 619

第二节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总论 620

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概述 620

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指标体系 622

三、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调查方法 624

四、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资料的整理 625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投资的投入统计 627

一、固定资产投资投入统计概述 627

二、建设项目统计 628

三、固定资产投资额统计 635

第四节 固定资产投资成果统计 641

一、新增生产能力统计的概念及意义 641

二、房屋建筑面积统计 644

三、新增固定资产统计 652

第五节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综合分析 660

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综合分析的一般问题 660

二、固定资产投资投入产出分析 661

三、固定资产投资计量经济模型分析 667

第一节 工业企业产品统计 676

一、工业产品实物量统计 676

第三章 工业企业统计 676

二、工业产品价值量统计 679

三、工业产品质量统计 685

第二节 工业企业劳动统计 691

一、工业企业劳动力统计 691

二、工业企业劳动时间统计 694

三、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 698

四、工业企业劳动报酬统计 700

第三节 工业企业设备统计 703

一、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统计 703

二、工业企业动力设备统计 706

三、工业产品生产能力统计 709

第四节 工业企业材料与能源统计 713

一、工业企业原材料统计 713

二、工业企业能源统计 719

第五节 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与技术进步统计 724

一、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统计 724

二、工业技术进步及技术水平统计 728

第六节 工业企业财务成本统计 733

一、工业企业资产统计 733

二、工业企业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统计 738

三、工业企业产品成本统计 743

四、工业企业损益及分配统计 746

第七节 对企业统计改革的思考 748

一、企业统计改革的目标:适应两个根本性转变 748

二、企业统计改革的关键:观念的转变 749

三、企业统计工作的定位:与建设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相结合 749

四、提高企业统计工作的地位:充分体现统计信息在信息流中的主体作用 750

五、推动企业统计改革的动力:统计法制建设 752

第一节 现代商业统计概述 753

一、统计与商业 753

第四章 现代商业统计 753

二、宏观商业统计机构的设置 754

三、现代商业统计的几个基本问题 756

第二节 商品流通统计 759

一、商品流通统计的基本理论 759

二、商品流通统计指标体系的设置 763

三、商品流通统计分析 766

第三节 市场商品供需统计 772

一、市场商品需求量统计 772

二、市场商品供应量统计 778

三、商品供求关系统计分析 781

第四节 价格统计 784

一、市场价格统计的范围和任务 784

二、价格统计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785

三、商品差价和比价统计 789

四、价格统计分析 793

第五节 商业投入产出统计 796

一、商业投入统计 796

二、商业经济成果统计 801

三、商业经济效益统计 804

一、市场商情监测 809

第六节 市场商情监测与预测 809

二、市场商情监测指标体系的建立方法 810

三、市场商情预测概述 816

四、市场商情预测方法 818

第一节 信贷统计 824

一、中央银行金融统计项目 824

第五章 金融统计 824

二、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统计分析指标 832

第二节 货币流通和现金收支统计 840

一、货币流通统计 840

二、现金收支统计 846

第三节 对外金融统计 852

一、外汇信贷统计 852

二、国际收支统计 854

三、国家外汇统计 859

第四节 金融市场统计 862

一、资金市场统计 862

二、金融市场结构与金融风险分析 869

三、外汇市场统计 871

第五节 保险统计 874

一、保险业务主要统计指标 875

二、保险业务统计分析 879

一、环境统计的性质 882

第一节 环境统计概述 882

二、环境统计的框架 882

第六章 环境统计 882

三、自然环境统计的具体框架 884

第二节 自然资源环境与人类生存环境统计 886

一、自然资源与环境 886

二、自然资源利用及有关活动统计 888

三、人类生存环境统计 888

第三节 自然资源统计 891

一、自然资源储备及构成统计 891

二、环境利用与保护统计 897

三、资源承载力统计 899

第四节 环境污染与保护统计 900

一、环境保护统计 900

二、环境污染统计 904

第五节 环境质量评价 907

一、污染源评价 908

二、单环境要素质量评价 909

三、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909

第一节 国际经济统计概述 911

一、国际通行的统计活动 911

第七章 国际经济统计 911

二、国际经济统计的统计调查方法 912

三、国际经济统计的一般分类方法 915

第二节 国际综合统计指标体系 918

一、金融的国际统计 918

二、投资的国际统计 924

三、国际竞争力统计指标体系 926

第三节 国际收支与国际贸易统计 928

一、国际收支统计 928

二、国际贸易统计的基本问题 931

三、国际贸易与国际收支统计分析 936

第四节 国际比较项目 939

一、国际经济比较统计分析常用的总量指标 939

二、国际比较项目的基本问题 947

三、国际比较项目的基本数据处理 950

第五节 几种主要的国际经济统计分类 960

一、国家分类 960

二、国民经济部门国际标准分类 962

三、三次产业分类 964

四、社会和人口统计体系 965

五、标准国际贸易分类 966

六、经济粗分类 967

七、国际标准职业分类 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