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体制创新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步国著
  • 出 版 社: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21604584X
  • 页数:294 页
图书介绍:本书探讨“事业型单位,法人治理经营”并行体制下湖北日报报业集团体制创新问题。

第一章 中国媒介第一次体制改革分析:事业型单位、企业化管理 1

1.1 媒介改革在整体社会变革的宏阔背景下发生 2

1.1.1 媒介改革在三个现实前提下展开 2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市场化的制度安排 2

政治体制改革形成有效的社会激励结构 3

社会文化转型促成整体性变革和跨越式发展 5

1.1.2 媒介改革必须突破旧有体制结构 6

体制与发展形成辩证关系 6

计划经济体制对媒介发展产生束缚 7

新体制结构是推动媒介发展的关键 8

1.2 “面向市场”成为媒介改革的政策导向 9

1.2.1 媒介经济属性的凸现 9

市场经济的确立 9

媒介多元功能的彰显 10

媒介经济属性的生成 11

1.2.2 混合型体制成为媒介第一次体制改革的核心成果 12

国家对媒介产业化政策的逐步开放 12

混合型体制突破了旧有体制的约束 13

混合型体制促进了媒介的产业化发展 14

公共性精神产品开始彰显经济属性 15

1.2.3 文化产业发展的初始 15

对文化产品“商品性”的争论 16

1.3 混合型体制对媒介发展的重要意义 16

1.3.1 第一次实现体制的突破 17

媒介商品属性的确认:媒介传播观念的改变 17

聘任制的实施:人事制度的突破 18

社长负责制的实施:媒介管理体制的改变 19

广告经营合法化:媒介经营角色的凸显 20

初试多种经营:媒介市场探索的主动姿态 21

现代企业制度进入媒介改革视野 22

媒介资源补偿机制的重大调整 22

1.3.2 直接催生媒介的产业化 22

广告市场重开正式启动媒介产业发展 23

1.3.3 初期媒介的产业化发展实践 24

人民日报等首都8家报社的集体请示 24

文汇报的广告解禁与洛阳日报自办发行 24

从晚报、周末版的创办到都市报勃兴 25

文汇新民的上海模式 26

成都商报的借壳上市 27

1.4.1 “事业型单位”使媒介必须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28

公共服务性:“事业型单位”的性质特征 28

1.4 混合型体制给媒介进一步发展带来的重大障碍 28

社会效益:“事业型单位”的目标指向 29

1.4.2 “企业化管理”使媒介追逐市场利润规则存在 30

对利润的追逐:企业化管理的目标 30

激活内部竞争环境:企业化管理的本质 31

资源补给:解决媒介发展的现实问题 31

1.4.3 市场化机制导向与计划性机制导向的矛盾 32

市场机制导向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 32

二元结构矛盾不可回避 33

计划机制导向的计划性和稳定性 33

1.4.4 混合型体制使双重职责下的媒介步履艰难 34

事业体制定位的弊端和市场主体定位的模糊 34

双重角色难以调和使媒介发展处境尴尬 36

混合型体制成为媒介产业化推进的桎梏 37

第二章 中国媒介第二次体制改革分析:采编与经营分体运行 37

2.1 突破混合型体制成为第二次媒介体制改革的直接任务  39

2.1.1 文化产业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 39

增量式发展取得成果 39

文化产业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 41

媒介集团化趋势端倪初现 42

二元矛盾体制下的“边缘突破” 44

2.1.2 固有体制的先天局限无法克服 44

事业体制造成媒介实践的诸多弊端 45

媒介“市场主体”定位的艰难探索 46

2.1.3 媒介产业集团化发展阶段 47

报业体制转型的开始与广电行业的波澜不惊 47

媒介的集团化规模化发展 49

媒介产业综合实力竞争与结构性重组的发端 50

2.2 以“剥离”为核心的媒介体制改革探索 52

2.2.1 办报与经营“两分开” 53

初试“剥离”:以双重属性为基础 53

舆论宣传与企业经营:两股轨道上并行 54

经营性资本“剥离”:媒介进一步走向市场 55

2.2.2 多元化发展尝试 56

粗放式混合型的媒介多元化经营 56

集约式相关型的多元产业发展尝试 59

2.2.3 初试资本运营 60

传媒股成为金融市场新亮点 60

传媒资本运作以三种方式展开 62

初期媒介资本运作的经验和教训 63

2.3 “采编与经营剥离”带来新的改革难题 64

2.3.1 传媒事业性质使实质性的“剥离”难以实现 65

同一主体内二元体制无法共存 66

市场主体的含混阻碍传媒进一步发展 67

2.3.2 资本的剥离无法脱离媒体主体 69

采编业务缺乏正常运行的经济基础 69

经营性资产载体缺失和资源的无法补给 70

2.3.3 “剥离”是一个利益主体内的专业化分工 71

媒体完整地过渡为市场主体 71

政府控制舆论宣传导向 72

产业经营实现市场化运作 73

第三章 中国媒介第三次体制改革:在文化体制改革大背景下展开 73

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内涵 75

3.1.1 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背景 75

3.1 中国媒介的第三次体制改革 75

文化体制改革的形态与特征 77

3.1.2 报业集团发展的全面推进 79

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质性启动 79

报业集团化发展状况的勾勒 81

全面推进中的突出问题 82

3.2 媒介改革的现在进行时 85

3.2.1 文化产业的转制 85

文化产业转制的动因 85

文化产业转制的切入点 87

文化产业的发展步骤 89

3.2.2 媒介集团成为转制试点 90

集团是传媒发展新阶段的重要组织形式 90

传媒集团将成为传媒市场格局中的主导力量 92

市场经济下传媒集团必须经历转制过程 93

体制创新成为进一步改革的关键点 95

第四章 基本思路与总体设计:媒介体制创新的现实思考 97

4.1 体制创新的直接原因:媒介进入再发展阶段 97

4.1.1 媒介集团的主流体制和三种组建类型 98

主流体制:事业型单位、企业化管理 98

东中西部地区的不同发展格局 99

三种不同的报业集团组建类型 101

4.1.2 媒介集团全面发展的产业意义 104

媒介产业属性的实质性突破 104

媒介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105

集团化的媒介产业探索 106

4.1.3 媒介集团体制和机制的转变 108

企业主体强化与市场主体尚未形成 108

从形式组合走向实质性整合 109

从集中管理向集约化经营转变 110

4.2 体制创新的现实原因:集团运作遭遇现实矛盾 111

特殊体制带来特殊模式 112

4.2.1 体制定位模糊的问题关涉全局 112

政府对媒介集团的发展定位 113

媒介集团如何实现再发展 114

体制拐点迫切呼唤体制创新 115

4.2.2 运行困难使媒介运作机制处于关口 116

媒介集团不断进行的市场探索 116

六家报团的两分开试点 117

浅表层改革未能触及实质 118

媒介集团运作进入攻坚阶段 119

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是媒介的首要任务 120

4.2.3 媒介角色特殊性带来体制选择困难 120

实现利润最大化是媒介的市场追求 121

寻求实现双重保障的体制 122

4.2.4 媒介自身观念的难以转变 123

旧有体制带来的路径依赖 123

旧有观念形成的“故土难离” 123

旧有“特权”设置的改革障碍 124

4.3 媒介体制矛盾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125

4.3.1 不同体制取向带来二元结构矛盾 125

二元体制曾经发挥重要作用 125

二元体制成为产业发展瓶颈 126

大量社会资源的闲置耗费 127

4.3.2 实践中事业单位体制的弊端 127

单一产权使社会资本无法进入 128

“权利寻租”增加了市场交易成本 130

媒介产业发展缺乏内在动力 131

4.3.3 事业体制与市场主体定位的矛盾 132

市场主体如何重塑 132

运行体系如何创建 133

行政机构如何改造 133

4.3.4 媒介集团难以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 134

媒介集团形式组合的背后 134

媒介集团实质整合的困难 135

媒介集团进一步发展的困惑 136

4.4 媒介体制创新的集中体现:制度创新与主体创新 138

4.4.1 制度创新是媒介体制创新的核心 138

制度创新的经济学阐释 138

制度创新成为解决媒介体制矛盾的突破口 139

制度创新成为媒介体制实质性改革的保障 141

4.4.2 主体创新是媒介体制创新的内容 142

制度创新以重塑市场主体为核心目标 142

主体创新引导媒介体制全面创新 143

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础 144

4.5 创新模式依两个维度设计:制度选择与结构调整 144

4.5.1 现代企业制度是媒介体制创新的制度选择 144

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 145

选择现代企业制度是媒介体制创新的必由之路 146

4.5.2 以组织创新为基本手段的媒介结构调整 147

媒介结构调整的目的是建构现代企业 147

通过组织创新建立现代化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148

4.5.3 媒介集团体制模式的方案设计 149

媒介集团体制改革过渡时期的模式 149

未来媒介集团体制模式设计 150

“四跨”媒介集团的体制模式设计 152

5.1.1 经济学理论对现代企业制度的阐释 153

经济学视野中的现代企业 153

第五章 媒介体制创新的道路选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53

5.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媒介体制创新的直接目的 153

现代企业制度的两层经济学含义 154

5.1.2 现代企业制度的三个构成与四个特征 155

现代企业的产权制度、组织制度与管理制度 155

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157

5.1.3 引进现代企业制度是为了确定媒介主体地位 160

引进现代企业制度的主旨是改革传媒机构的机制 160

现代企业制度以催生传媒产业市场主体地位为首要目的 162

媒介现代企业特征的凸现 163

传媒产业的市场主体地位的最终确立 163

5.1.4 现代企业制度促使媒介产业整合扩张式发展 163

现代企业制度是媒介产业化的市场切入点 164

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媒介产业发展 165

5.2 媒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实现“一体三变” 165

5.2.1 通过“一体三变”确立媒介市场角色 166

“一体”是媒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根本 166

“三变”是媒介集团向现代企业过渡的途径 166

5.2.2 体制变性:传媒体制应定位在“企业” 167

市场经济中的三种社会角色 167

市场主体意味着媒介“企业”的体制地位 168

5.2.3 组织变型:建立公司制的法人治理结构 170

公司制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170

对组织结构内涵的阐释 170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 171

5.2.4 产权变活:核心是媒介集团产权的变活 173

产权:媒介制度创新的核心层面 173

市场化产权:媒介改革一直回避的问题 173

产权明晰:媒介产权改革的基本目标 174

三个改变:实现媒介集团产权变活的途径 176

经济学理论对组织创新的解释 182

6.1.1 组织创新的核心是建构现代企业 182

第六章 媒介体制改革的制度保障:集团内部组织创新 182

6.1 以内部组织创新为内容的媒介结构调整 182

组织创新成为现代企业建构的基本内容 183

6.1.2 通过组织创新完成媒介向现代企业转型 184

计划经济体制下媒介组织的特殊表现 184

市场经济环境对媒介组织的新要求 184

媒介组织通过组织创新实现转型 185

转型后的媒介企业 186

6.2 内部组织创新的具体方案 187

6.2.1 媒介集团公司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187

公司制管理体制的建立 188

公司制度体系的建立 191

激励和制约机制的建立 191

报业集团实践中突出问题的处理 192

改革中出现的两个典型案例 193

6.2.2 媒介集团实行政企分开的领导体制 195

传媒企业政企分开的特殊要求 195

政企分开的领导体制 196

6.2.3 明确政府与媒介集团的责权职能 197

明确各自责权职能范围 197

政府职能的实现 198

媒介集团职能的实现 199

6.2.4 媒介集团要真正成为市场主体 200

媒介市场主体的特征 200

媒介集团要成为法人实体 200

6.2.5 产权多元化和企业法人化 201

产权及产权多元化 201

打破地区、行业、部门界限,联合组建企业集团 203

集团公司资本扩张 204

“法人代表”成为媒介集团发展的一个关键词 205

6.2.6 媒介集团法人身份的人格化 205

集团公司的责任和义务由董事长集中承担 206

法人身份人格化的基础是建立规范的层级责任目标体系 206

6.2.7 内部治理结构的分权化 208

规范化的董事会 208

职业化的经理人 209

完善的制约机制 209

有效的激励机制 210

6.2.8 授权经营的规范化 210

政府授权经营 211

集团内部授权经营 212

集团对外授权经营 212

6.3 我国报业集团体制改革与经营模式分析 213

6.3.1 湖北日报报业集团经营模式分析 214

旧有经营模式弊端日益显现 214

以“整合”方式再造新模式 215

集团“整合经营”模式分析 216

6.3.2 南方日报报业集团经营模式分析 217

形成背景:广州报业市场竞争激烈 218

“集中决策,分散经营” 218

南方日报报业集团运营模式的利与弊 219

6.3.3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经营模式分析 220

改制前的报社问题众多 221

“联合舰队”式的运营模式 221

哈报集团运营模式的价值 222

6.3.4 深圳报业集团经营模式分析 222

深圳报业市场发展减缓 223

“统分结合”的运营模式 224

“统分结合”符合深圳报业集团实际 225

第七章 政府规制与媒介体制创新:设立“防火墙” 228

7.1 政府规制给予媒介发展的生存空间 228

新经济学理论框架下的政府规制 229

7.1.1 政府规制: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概念 229

寻找规避或解决“市场失灵”的方法 231

经济博弈、社会博弈与政府规制 233

7.1.2 政府宏观控制对媒介发展的重大作用 235

媒介双重角色的再思考 235

政府对媒介宏观调控的政策变迁 237

政府在媒介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40

7.1.3 政府对媒介产业规制的现状考量 241

一元化多层次的规制主体 241

制度渐进:媒介产业的政府规制特性 242

日益明晰的方向:政府规制促进媒介产业良性发展 243

缺位、越位与错位:出现的若干实际问题 243

7.2 “防火墙”:政府对媒介产业发展的有效规制 245

7.2.1 媒介的双重属性使设立“防火墙”成为必需 245

在宣传和经营之间构筑一道“防火墙” 245

“防火墙”有助于媒介体制的选择与定位 246

7.2.2 “防火墙”的设立围绕媒介双重属性展开 247

“两分开”的实质是专业化分工 247

围绕两重性设立防火墙 248

7.2.3 实现政府服务型角色的转变 250

建立和维护良性的市场秩序 251

为媒介发展提供政策性支持和指导 251

在国际背景下发挥作用 252

7.3 西方媒介政府控制模式给予的思考 252

7.3.1 美国的私营董事会领导制 253

美国模式概述 253

典型案例分析:美国广播公司 255

7.3.2 西欧的社会化领导制 257

西欧模式概述 257

典型案例分析:英国广播公司 259

媒介社会控制始终围绕法律法规这个核心 262

7.3.3 西方媒介政府规制模式提供的经验 262

媒介社会控制通常采用四种方法 262

媒介背后仍然有“看不见的手” 263

7.4 以六个基点为支撑构筑“防火墙” 264

7.4.1 “防火墙”的核心是法律制度 265

媒介法律制度创新的动力机制 265

媒介法律制度创新的原则 267

7.4.2 政府有效控制下媒介体制创新 269

核心:建立明晰的产权关系 269

关键:建立科学的领导体制 271

路径:从编辑经营分开到事企分开 272

目标:以产权管理为纽带的媒介集团 274

7.4.3 对媒介集团的特殊性管理 276

总编上级任命 276

内容检查监督 276

政治纪律约束 277

新闻纪律操守 278

7.4.4 对不同功能定位的媒介区别设置体制模式 279

公益性文化事业的体制模式 280

经营性文化产业的体制模式 281

两种体制模式的关系处理 282

“主管主办、宗旨不变”的特殊涵义 283

7.4.5 强化主管主办,坚定宗旨不变 283

“主管主办、宗旨不变”要和市场机制相联系 285

“主管主办、宗旨不变”的主体分析 285

主管主办的宗旨是为了促进媒介产业长远发展 287

7.4.6 媒介集团企业体制下的四个责任 288

媒介角色特殊性决定的政治责任 289

媒介的基本使命产生的文化责任 290

媒介产业发展中承担的经济责任 291

媒介主动担负的法律责任 292

后记 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