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浦兴祖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208055661
  • 页数:642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统地阐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

导论 1

1.“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 1

2.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 7

3.中国政治制度的55年历程 11

4.影响中国政治制度建立与变迁的八大因素 18

5.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25

6.研究方法:制度研究与经验研究相结合 32

第1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8

第1节 有中国特色的根本政治制度 38

1.历史的选择 39

2.涵义与原则 42

3.关于“特色”与“优势”的探讨 45

第2节 曲折发展的历程 49

1.萌芽与过渡 49

2.确立与挫折 51

3.恢复与发展 54

第3节 关于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的若干建议 56

1.理顺共产党组织与人大的关系 56

2.强化人大对其他国家机关的监督 58

3.密切人大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61

4.加强人大的自身建设 62

第2章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64

第1节 全国人大 64

1.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64

2.区域代表为主,职业代表为辅 65

3.职权的至高性与广泛性 68

4.会议与议事规则 69

第2节 全国人大常委会 77

1.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 77

2.趋向专职化的组成人员 77

3.正、副委员长限任制 79

4.逐步扩大的职权 79

5.会议与议事规则 83

6.委员长会议及其他机构 86

第3节 全国人大专委会与特调委 87

1.专门委员会 87

2.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 92

第4节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 92

1.立法权限 92

2.立法原则 95

3.立法程序 98

第5节 全国人大代表 104

1.角色特征探究 104

2.权利与义务 106

3.执行职务保障 112

4.辞职、停职、罢免与资格终止 114

第3章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16

第1节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 116

1.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116

2.组成 116

3.主要职权及关于完善地方立法的思考 118

4.会议及议事规则 122

5.专委会和特调委 129

第2节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 131

1.建立及其意义 131

2.组成人员不得兼任“一府两院”职务 132

3.主要职权 133

4.会议及议事规则 134

5.所属机构 138

6.上下级的监督、指导和联系 139

第3节 乡级人大 141

1.基层国家权力机关 141

2.主要职权 142

3.主席、副主席 142

4.会议及议事规则 143

5.乡镇人大的走向 143

第4节 地方各级人大代表 144

1.权利与义务 144

2.职务保障 147

3.资格问题 147

第4章 选举制度 149

第1节 概述 149

1.“选举”、“选举制度”涵义初探 149

2.新中国选举制度的形成 150

3.选举制度的“二”、“五”、“一”变迁 153

第2节 选举制度的主要原则 155

1.普遍原则 155

2.平等原则 156

3.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原则 157

4.秘密投票(无记名投票)原则 159

5.差额选举原则 160

第3节 主持选举的机构与选举程序 160

1.人大常委会与选举委员会 160

2.选民选代表:直接选举程序 161

3.代表选代表:间接选举程序 168

第4节 港澳台地区及解放军选举人大代表的办法 170

1.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 170

2.澳门特别行政区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 171

3.台湾省出席全国人大的代表的协商选举 172

4.人民解放军选举人大代表的办法 173

第5节 关于继续完善选举制度的思考 175

1.候选人提名方式问题 175

2.竞选机制问题 176

3.选区划分方式问题 178

4.扩大直接选举范围问题 178

5.减少人大代表名额问题 179

6.深化对选举的认识问题 180

第5章 国家元首制度 182

第1节 当代中国元首制度的沿革 182

1.元首、元首权与元首制度 182

2.从“中政委”起始的变迁 184

3.重设国家主席职位 187

第2节 国家主席的职权 189

1.对内与对外职权 189

2.职权的三点变化 191

3.副主席代行部分职权 192

第3节 国家主席的任职资格、任免程序与任期 192

1.任职资格 192

2.任免程序 193

3.任期与就职 194

4.辞职与补缺 195

第4节 中国元首制度有关问题的理论探索 196

1.关于“地位” 196

2.关于“虚位” 196

3.关于“集体制”与“单一制” 198

第6章 国家行政制度 200

第1节 概述 200

1.涵义与特征 200

2.形成与发展 201

第2节 国家行政组织制度 203

1.行政组织的法律地位 203

2.设置原则 204

3.结构类型 206

4.各类行政组织的职能配置 207

第3节 国家行政领导制度 208

1.委员会制(合议制) 208

2.行政首长负责制 209

3.首长负责制与民主集中制 210

第4节 国家行政决策制度 212

1.行政决策制度的构成 212

2.行政决策的程序 213

3.行政决策实施规程 214

第5节 国家行政监督制度 215

1.行政监督的特征 215

2.内外双重监督 216

3.行政监督制度现状分析 220

4.改革与完善行政监督制度的若干思考 221

第6节 国家行政区划制度 222

1.概念与原则 222

2.行政区划及其变更的审批权限 224

3.50年来行政区划沿革 224

4.现状与问题初探 226

第7节 国家行政制度改革 228

1.进程与成就 228

2.面向21世纪改革取向 231

第7章 国务院 233

第1节 概述 233

1.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233

2.组成与任期 234

3.六大方面的职权 236

第2节 国务院的行政机构 238

1.九“增”六“减”的轨迹 238

2.1998年机构改革述评 244

3.国务院机构之类别 249

第3节 国务院及其部、委的行政立法 254

1.依法行政与行政立法 254

2.权限 255

3.分类 256

4.程序 258

5.效力 260

第8章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262

第1节 省人民政府 262

1.双重从属与最高一级地方政府 262

2.组成与职权 263

3.机构的发展与问题 265

4.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 268

第2节 县人民政府 270

1.组成与职权 270

2.机构的现状与发展 271

3.深化机构改革的前提与方向 272

第3节 乡、民族乡人民政府 274

1.乡建制的沿革与发展 274

2.政府的组成和职权 275

3.精简机构提高效率 275

第4节 城市政府概述 276

1.城市与城市政府的基本特征 276

2.中国市建制的形成和完善 278

3.城市政府之分类 279

第5节 直辖市人民政府 281

1.直辖市的特征 281

2.政府的组成与结构 282

3.政府的城市管理与机构 283

4.直辖市政府机构改革的趋向 284

第6节 地级市人民政府 285

1.组成与分类 285

2.不同的行政结构与功能 286

3.关于市管县体制的若干思考 287

第7节 市辖区人民政府 288

1.从“半级政府”到“一级政府” 288

2.街道办事处:是否走向一级政府 289

第8节 县级市人民政府 291

1.组成与类型 291

2.“整县改市”之利弊 292

3.“切块建市”还是“整县改市” 292

第9节 镇人民政府 293

1.组成与机构 293

2.行政体制改革的方向 295

第9章 国家公务员制度 296

第1节 概述 296

1.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296

2.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与实施状况 297

3.特点分析 301

第2节 国家公务员的组织机制 302

1.职位分类 302

2.管理机构及其监控 305

3.公务员的义务与权利 308

第3节 国家公务员的管理机制 309

1.录用、任免、培训 309

2.考核、奖励、纪律 312

3.升降、交流、回避 315

4.工资、保险、福利 319

5.辞职、辞退、退休 324

第4节 关于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思考 326

1.完善法规 327

2.健全机制 327

3.加强监管 329

4.提高素质 329

第10章 司法制度 330

第1节 概述 330

1.“司法制度”涵义初探 330

2.人民司法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333

3.公、检、法的相互关系 336

第2节 审判制度 338

1.法院组织体系与职权 338

2.法院内部机构 342

3.审判工作的原则与制度 343

4.法官及法院其他人员 345

第3节 检察制度 347

1.检察院的性质、任务与职权 347

2.检察院组织体系与内部机构 349

3.领导体制与检察活动原则 352

4.检察官及检察院其他人员 353

第4节 律师、公证、仲裁与法律援助制度 354

1.律师制度 354

2.公证制度 358

3.仲裁制度 360

4.法律援助制度 362

第5节 关于推进司法制度改革的思考 363

1.改革目的:追求司法公正 363

2.从体制上保障“独立司法” 364

3.加强与完善领导、制约体制 365

4.健全司法人员的任用、管理体制 366

5.完善司法机关的组织体制与职权配置 367

6.巩固与发展已有司法改革成果 367

第11章 国家军事制度 369

第1节 概述 369

1.人民军事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369

2.人民武装力量的组成 370

3.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373

第2节 军事领导体制 375

1.党和国家共同设立中央军委的领导体制 375

2.军事领导体制的根本原则 377

3.军内领导机关及其职权 378

第3节 政治工作制度 381

1.人民军队的生命线 381

2.党委制 382

3.政治委员制度 383

4.政治机关制度 384

第4节 兵役制度 384

1.“两个结合”的兵役制度 384

2.士兵服现役制度 386

3.干部制度与军官军衔制度 387

4.民兵与预备役制度 389

5.国防教育与国防动员制度 391

第12章 国家结构制度 393

第1节 单一制:中国的选择 393

1.国家权力的纵向配置 393

2.历史传统 394

3.长期的探索 396

4.选定单一制的原因分析 398

第2节 有中国特色的单一制 401

1.中国实行的是单一制 401

2.特色之一: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结合 402

3.特色之二:与特别行政区制度结合 403

第3节 单一制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404

1.改革前 404

2.改革中 407

3.分税制的影响 410

第13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13

第1节 历史轨迹 413

1.建立 413

2.推行 415

3.恢复与发展 417

第2节 制度的内容与中国特色 419

1.建立民族自治地方 419

2.没立民族自治机关 422

3.享有民族自治权 424

4.上级国家机关的职责 427

5.中国特色 429

第3节 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自治权问题的思考 431

1.落实经济自治权 431

2.增强全局观念与自治意识 432

3.加强上级国家机关的帮助 433

4.推进法制建设 435

第14章 特别行政区制度 436

第1节 “一国两制”与特别行政区制度 436

1.“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436

2.特别行政区制度的基本涵义 440

第2节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筹建 441

1.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筹建 441

2.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筹建 448

第3节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 451

1.香港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 451

2.澳门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 459

第4节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的初步运作 464

1.第一届政府和临时立法会的运作 464

2.首届立法会的选举 466

第5节 两岸关系与特别行政区制度的台湾模式 467

1.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467

2.海峡两岸人民的反殖斗争 468

3.1949年以来两岸关系的发展 469

4.特别行政区制度的台湾模式 471

第15章 人民直接参与制度 474

第1节 概述 474

1.涵义初探及理论渊源 474

2.内容及意义 476

3.初步具备的条件 478

4.基本形式 480

第2节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481

1.历史沿革 481

2.组成与职权 483

3.会议与机构 485

4.与三“会”一“总”的关系初探 488

5.提高职代会实际功效的思考 490

第3节 人民信访制度 491

1.历史轨迹 491

2.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 493

3.信访者的权利、义务和信访投向 495

4.信访的接待和处理 497

第4节 村民自治制度 499

1.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涵 499

2.村民自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500

3.村民会议与村民代表会议 501

4.村民委员会 504

5.健全村民自治制度的思考 506

第5节 城市居民自治制度 510

1.形成与发展 510

2.居民委员会的组成与任务 512

3.组织机构 512

4.居民会议与居民代表会议 513

5.发展趋向分析 513

第16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517

第1节 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517

1.从孕育、确立到新的发展 517

2.政党制度的中国特色分析 521

第2节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523

1.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523

2.党的领导及其基本途径 524

3.党组织与国家机关的关系 526

第3节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多党合作 528

1.政治基础与基本方针 528

2.内容与方式 531

第4节 坚持与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535

1.关系大局的基本政治制度 535

2.坚持、加强与改善党的领导 537

3.坚持、健全和完善多党合作 539

第17章 中国共产党组织体系与主要制度 542

第1节 组织体系 542

1.中央组织 542

2.地方组织 548

3.基层组织 551

4.派出机关与党组 555

第2节 主要制度 558

1.民主集中制 558

2.代表大会制度与选举制度 561

3.领导制度 565

4.组织生活制度 567

5.监督制度 569

6.干部制度 570

第3节 关于加强制度建设的思考 572

1.根本在于加强制度建设 572

2.制度建设的目标取向 573

3.确立制度建设的原则 575

4.实现党的领导制度化 576

第18章 中国各民主党派组织体系与主要制度 578

第1节 各民主党派概述 578

1.八个民主党派 578

2.社会主义学院 584

第2节 组织体系 585

1.中央组织 585

2.地方组织 587

3.基层组织 589

第3节 主要制度 590

1.组织制度 590

2.参政议政制度 593

3.举荐制度 597

4.成员的权利、义务和奖惩制度 598

5.机关工作制度 599

第4节 关于加强民主党派建设的思考 600

1.把握参政党角色 600

2.加强组织建设 601

3.加强制度建设 603

第19章 政治协商制度 606

第1节 有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 606

1.涵义与特点 606

2.制度的创立 607

3.制度的发展 610

第2节 人民政协的任务、职能与提案 615

1.性质与任务 615

2.主要职能 617

3.政协的提案 622

第3节 人民政协的组成和组织体系 623

1.组成 623

2.全国委员会 626

3.地方委员会 629

4.政协上下级关系 631

第4节 关于坚持与完善政治协商制度的思考 631

1.加强与完善执政党对政协的领导 632

2.提高政治协商的质量 632

3.增强民主监督的实效 632

4.拓展参政议政的领域 633

5.重视社情民意的反映 633

6.发挥政协委员的作用 633

参考书目 634

后记 638

重印附言 641

2004年修订附言 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