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5
第一章 建置 38
第一节 建置沿革 38
第二节 行政区域 39
一、明、清时期的行政区域 39
二、民国时期的行政区域 39
三、建国后的行政区域 40
第三节 县城 42
第四节 乡况 44
二、白垩系下统河口群 60
四、第四系及侵入岩 60
三、新第三系新统临夏组 60
第一节 地质 60
一、前第三系震旦系马啣山群 60
第二章 自然地理 60
第二节 地貌 61
一、山梁 62
二、山沟 62
第三节 水文 63
一、地表水 63
二、地下水 64
一、土壤成因 65
二、土壤分类 65
三、水质 65
第四节 土壤 65
三、土壤肥力状况 66
第五节 物产资源 67
一、植物 67
二、动物 68
三、矿产资源 68
四、能源 68
第三章 气象 70
第一节 气象 70
一、气象观测 70
二、天气预报 70
三、气象服务 70
一、气候特征 71
第二节 气候 71
二、降水 72
三、气温 73
四、光照 75
五、其它气象要素 76
六、农业气候区划 77
第三节 灾害 80
一、干旱 80
二、地质性灾害 81
三、其它 83
第四章 人口 91
第一节 人口综述 91
一、人口源流 91
二、人口发展 92
三、人口构成 95
四、人口迁移 97
五、人口普查 100
第二节 计划生育 101
一、机构 101
二、计划生育工作 101
第三节 家庭 103
一、婚姻 103
二、家庭结构 104
第五章 民族 105
第一节 历代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 105
一、贯彻民族平等团结政策 107
二、民族区域自治 109
三、民族干部的培养 110
四、优惠政策 110
第二节 民族 111
一、东乡族 111
二、回族 124
三、汉族 125
第六章 宗教 127
第一节 伊斯兰教 130
一、传入发展 130
二、教派门宦 130
三、清真寺、拱北 135
四、经堂教育 145
五、朝觐 146
第二节 佛教 147
第七章 农业 149
第一节 机构 149
一、行政管理机构 149
二、事业单位 149
第二节 体制 151
一、土地改革 151
二、农业合作化 151
三、人民公社化 152
四、联产承包责任制 153
第三节 土地与区划 154
一、土地 154
二、区划 158
第四节 耕作制度 160
一、轮作 160
二、耕作改制 160
三、复种 163
第五节 农作物 164
一、粮食作物 164
二、经济作物 168
第六节 种子 170
一、地方品种 170
二、引进推广品种 170
三、品种试验与培育 178
四、良种兑换 179
一、病害 181
第七节 植物保护 181
二、虫害 182
三、病虫害防治 182
四、其它 184
第八节 肥料 189
一、农家肥 189
二、化学肥料 190
三、其它肥料 191
第九节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193
一、水利建设 193
二、农田基本建设 194
第十节 农机具 194
一、农具 194
二、农机 197
第一节 语音 199
三、管理 200
第八章 水利电力 203
第一节 机构 204
一、局级行政机构 205
二、局属机构 205
第二节 水库 河堤 206
一、水库 206
二、河堤 208
三、自流灌溉 208
四、电力灌溉 211
第三节 人畜饮水 217
第四节 电力 218
一、电力建设 218
二、电力供应 219
三、用电管理 220
第五节 水土保持 221
一、水土流失 221
二、水土保持 222
第九章 林业 226
一、林业用地 227
二、树种 227
第一节 林业资源 227
三、林种与分布 228
第二节 育苗采种 228
第三节 植树造林 229
第四节 林业技术 233
一、试验课题及成果 233
第五节 林木管护 234
二、育苗、造林技术 234
第六节 经济林木 236
第十章 畜牧业 239
第一节 畜禽繁育 240
第二节 饲料饲草 245
一、饲养资源 245
二、饲料资源 246
第三节 畜禽改良 247
一、黄牛改良 247
四、饲养管理 247
三、饲料加工业 247
二、驴的改良 248
三、绵羊改良 248
第四节 疫病防治 249
一、防疫 249
二、兽医 250
第十一章 工业、乡镇企业 252
第一节 手工业 252
第二节 地方国营工业 255
一、管理机构 255
二、主要企业 256
三、主要产品和经营 259
第三节 乡镇企业 260
一、建筑材料业 261
二、机械修理业 261
三、建筑业 262
四、运输业 262
六、食品加工业 263
五、印刷业 263
七、皮毛业 264
八、饮食服务业 264
九、木材加工及油漆业 265
十、裁剪缝纫业 265
十一、养殖业 266
十二、开矿采金业 266
一、道路 267
第一节 交通 267
第十二章 交通邮电 267
二、桥梁渡口 270
三、水路运输 272
四、公路运输 273
一、机构沿革 274
五、公路养护 274
第二节 邮电 274
二、邮路 275
三、电路 276
四、邮电业务 279
五、邮电管理 281
第十三章 商业 283
一、集市 285
第一节 集市贸易 285
二、重点集市介绍 287
第二节 私营商业 288
第三节 公私合营 289
第四节 供销合作社 290
一、机构 290
二、业务经营 292
三、经营管理 294
第五节 国营商业 297
一、机构 297
二、网点建设 297
三、购进 298
四、商品销售 300
五、经营管理 301
第十四章 粮油 304
第一节 粮油购销 306
一、征购 306
二、供销 309
一、粮仓 314
第二节 储运 314
二、粮油网点 314
三、入库 315
四、保管 315
五、调运 316
第三节 加工 317
一、土法加工 317
二、动力加工 318
三、半自动化加工 318
第四节 财务管理 318
一、财务管理 318
二、财政补贴 319
第一节 税务 320
一、农牧业税 320
第十五章 财税金融 320
二、工商各税 323
第二节 财政 326
一、财政收入 326
二、财政支出 329
三、财政监督 335
四、审计 336
第三节 金融 337
一、机构沿革 337
二、货币 338
三、储蓄 工商信贷 公债 341
四、农村金融 344
第十六章 经济管理 347
一、计划 347
二、基本建设投资 347
第一节 计划管理 347
第二节 工商行政管理 352
一、机构 352
二、登记发证 353
三、市场管理 354
第三节 物资管理 355
一、民国时期物价 356
第四节 物价管理 356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物价 357
三、物价监督 360
第十七章 科学技术 365
第一节 科技队伍 365
第二节 引进推广 366
第三节 科研成果 367
第四节 科技管理 371
第十八章 党派群团 373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373
一、组织建设 373
二、党代会 381
三、纪律检查 386
四、宣传工作 387
五、统战工作 390
六、档案工作 393
七、党校工作 395
第二节 群众团体 396
一、总工会 396
八、信访工作 396
二、共青团 397
三、妇联 399
四、科学技术协会 401
五、伊斯兰教协会 402
六、农代会 402
七、贫协会 402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 404
一、选举 404
第十九章 政权 404
二、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406
三、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406
四、人大常委会 410
第二节 人民政府 412
一、县人民政府 412
二、工作部门 414
三、基层行政机关 416
第三节 人民政协 418
一、历届委员会 418
二、工作部门 419
三、政协工作 420
第一节 基层选举 421
第二十章 民政 421
第二节 优抚安置 422
第三节 救济救灾 423
第四节 社会福利和公益 426
第五节 婚姻登记 428
第六节 边界地界争议 428
第二十一章 劳动人事 431
第一节 干部队伍 432
第二节 工人队伍 435
第三节 劳动工资 436
一、退职和离、退休待遇 438
第四节 劳动福利 438
二、地区性补助 439
三、职工福利和对职工遗属生活补助 440
第二十二章 政法 441
第一节 公安 441
一、机构设置 441
二、职能工作 442
第二节 检察 445
一、机构 445
二、职能工作 445
第三节 审判 447
一、机构 447
二、职能工作 448
第四节 司法 450
一、机构 450
二、职能工作 451
第一节 反抗斗争 453
一、闯塌天反清斗争 453
二、配合苏四十三反清 453
第二十三章 军事 453
三、阿不都举旗反清 454
四、马悟真反清起义 454
五、参加光绪二十一年反清斗争 455
六、抗击八国侵华联军 456
七、参加马仲英反对国民军斗争 456
九、东乡族人民参加抗日斗争 457
八、反对国民党军队的镇压 457
第二节 武装 458
一、民兵 458
十、参加甘南农民起义 458
二、人民武装 460
第三节 军事设施 463
第四节 兵役 463
一、历代兵役 463
二、新中国兵役 464
第二十四章 文化艺术 466
第一节 文化艺术 466
一、文化馆(站) 466
二、电影 467
三、图书发行 468
四、广播、电视 468
五、新闻报道 471
第二节 民族文艺 472
一、民间文学艺术 472
二、著书作品和诗文选辑 478
三、文艺演出 491
四、美术、书法、摄影 493
第三节 文物古迹 494
第二十五章 东乡语 498
第二节 词汇 503
第三节 词类 505
第四节 句法 516
第五节 方言词汇 520
第六节 谚语、歇后语 527
第二十六章 教育 530
第一节 幼儿教育 531
第二节 小学教育 531
第三节 中学教育 535
第四节 专业教育 师范教育 538
一、农业中学 539
二、医护教育 539
三、成人教育 539
四、工农教育 539
一、回教教育促进会 540
第五节 民族教育 540
五、职工业余教育 540
二、学校教育 541
第六节 教师、经费 541
一、队伍 542
二、培训 542
三、经费 543
第七节 主要学校简介 545
一、锁南民族小学 545
二、唐汪回民小学 545
三、东乡民族中学 546
四、东乡民族师范学校 546
一、行政机构 549
二、事业机构 549
第一节 机构 549
第二十七章 医疗卫生 549
第二节 医疗 550
一、医疗设施 550
二、医疗技术 551
第三节 医药 553
一、管理机构 553
二、药品供应 554
三、地产药材 554
第四节 防疫 557
一、地方病 557
二、传染病防治 558
一、妇女保健 561
三、结核病 561
第五节 妇幼卫生 561
二、幼儿保健 562
第六节 爱国卫生 563
一、环境卫生 563
二、饮水卫生 564
三、除兽灭病 564
四、食品卫生 564
第二十八章 体育 566
第一节 传统体育 566
一、传统体育 566
二、民间游戏 567
第二节 学校体育 568
第三节 群众体育 569
第四节 体育竞赛 569
第二十九章 人物 574
一、人物传 574
二、人物简介 585
三、人物简表 593
第三十章 附录 599
一、修志文件选录 599
二、编修始末 601
三、关于《东乡族自治县志》编纂情况汇报 602
四、“撒尔塔”与东乡族族源 608
五、东乡族自治县自治条例 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