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中国近现代区域规划的特殊意义 1
1.1.1 区域规划是国家进行空间治理的重要手段 1
第1章 导论 1
1.1.2 区域规划是国家或地方应对环境变化的战略选择 3
1.1.3 中国近现代区域规划具有历史独特性 3
1.1.4 在“现代化”范式下审视中国近现代区域规划 4
1.2 中国近现代区域规划的发展脉络 6
1.2.1 “实业救国”浪潮下区域规划的产生(1840—1926年) 6
1.2.2 国家重建过程中的区域规划实践(1911—1949年) 7
1.2.3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进程中的区域规划实践(1949—1978年) 8
1.2.4 改革开放时期的区域规划探索(1979年以来) 9
1.3 国际视野中的中国近现代区域规划 9
1.3.1 现代世界区域规划的发展 10
1.3.2 中国近现代区域规划的国际比较 12
1.3.3 中国近现代区域规划在世界区域规划史上的地位 14
1.4.1 已有研究评述 18
1.4 研究思路与组织结构 18
1.4.2 本书的研究方法 20
1.4.3 本书的组织结构 21
1.5 重要术语辨析与界定 22
1.5.1 区域 22
1.5.2 规划 23
1.5.3 区域规划 24
1.5.4 区域空间规划 25
1.5.5 现代化、近代化与近现代 26
第2章 近代区域规划思想与实践 28
2.1 张謇的“村落主义”与区域现代化实践(1895—1926年) 28
2.1.1 “村落主义” 29
2.1.2 区域现代化的一个样板 33
2.1.3 “测绘—规划 建设”的工作程序 34
2.1.4 张謇区域思想的来源及其价值 35
2.2 孙中山《建国方略》之“实业计划”(1918—1921年) 37
2.2.1 通过区域开发实现全国一体化 38
2.2.2 全面发展与重点发展相结合 39
2.2.3 借鉴国际先进规划思想 39
2.2.4 目标导向的工作程序:“规划设想—调研/测绘 建设” 41
2.3 “黄金十年”的区域规划与建设(1927—1937年) 42
2.3.1 国民政府南京“首都计划” 42
2.3.2 “实业计划”的研究与设计 47
2.3.3 “九·一八”事变后对抗战的筹备 52
2.3.4 苏维埃运动根据地建设 55
2.3.5 乡村建设运动 58
2.4 抗战烽火中的区域规划与建设事业(1937—1945年) 59
2.4.1 后方战略基地建设 59
2.4.2 拓展西南、西北的交通路线 61
2.4.3 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63
2.4.4 沦陷区的区域规划 64
2.5.1 “实业计划”实施方案研究 65
2.5 设想战后重建与解放战争中的空间战略(1940—1949年) 65
2.5.2 综合的扬子江水利工程计划 67
2.5.3 资源委员会设想战后重建 67
2.5.4 战后大城市区域规划 69
2.5.5 共产党力量与政策重点的空间转移 74
2.6 中国近代区域规划发展的特征 75
2.6.1 区域规划服从救国、建国需要 75
2.6.2 区域规划围绕实业建设而展开 75
2.6.3 重视区域规划与测绘、调查的关系 76
2.6.4 规划进步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巨大矛盾 77
第3章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进程中的区域规划实践 79
3.1 三年经济恢复奠定发展基础(1949—1952年) 79
3.1.1 面向全流域综合规划的治水事业艰难起步 80
3.1.2 修建西南、西北铁路和公路 80
3.1.3 恢复东北地区的重工业 81
3.2 区域规划的迅速开展(1953—1960年) 81
3.2.1 工业布局与城市规划结合,奠定区域规划基础 81
3.2.2 合理布置新建的工业企业和居民点要求“迅速开展区域规划” 83
3.2.3 “大跃进”的客观形势要求广泛开展区域规划工作 87
3.2.4 其他区域性规划工作 89
3.3 区域规划遭受曲折与挫折(1961—1978年) 95
3.3.1 区域规划走“下坡路” 95
3.3.2 “三线建设” 95
3.3.3 规划工作的局部恢复 98
3.4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区域规划发展的遗产与缺陷 100
3.4.1 区域规划服务于经济建设 101
3.4.2 区域规划与国民经济计划、城市规划、工业区与厂址选址密不可分 102
3.4.3 区域规划兼有战略性与技术性 104
3.4.4 忽视区域规划危害甚多 105
第4章 改革开放与区域规划探索 106
4.1 计划经济体制内的空间规划改革(1979—1991年) 106
4.1.1 国土开发与整治规划的试点及推行 107
4.1.2 城镇体系规划与市域规划的开展 113
4.1.3 耕地资源保护工作引起重视 119
4.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区域规划发展(1992—2002年) 120
4.2.1 跨省区区域经济规划工作的起步与尝试 120
4.2.2 国土规划的衰变与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利用规划的兴起 121
4.2.3 城镇体系规划的提升 123
4.3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区域规划新探索(2003年以来) 129
4.3.1 “十一五”规划把区域规划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 130
4.3.2 开展城市规划的区域研究与加强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131
4.3.3 重视国土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 135
4.4 改革开放以来区域规划的特征与问题 139
4.4.1 市场机制对区域规划的影响加大 139
4.4.2 地域空间规划引起重视,但尚不成熟 140
4.4.3 政府区域规划职能形成部门分置局面 140
4.4.4 区域空间规划体系尚未形成 141
第5章 中国近现代区域规划演进的环境、形式与内容 143
5.1 中国与世界 143
5.1.1 被迫开放(1840—1949年) 143
5.1.2 被迫封闭(1949—1972年) 144
5.1.3 主动开放与融入世界(1972年以来) 146
5.2 计划与市场 147
5.2.1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1949—1978年) 148
5.2.2 从计划向市场转型(1979—1991年) 148
5.2.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1992年以来) 149
5.3 区域规划形式与内容的变迁 150
5.3.1 区域规划实践的不同类型 150
5.3.2 区域规划进步与中国道路探索 153
5.4.1 中国近现代区域规划表现出强烈的综合取向 156
5.4 走向综合的区域空间规划 156
5.4.2 历史经验证明空间规划的重要性 157
5.4.3 开展综合的区域空间规划 158
第6章 中国区域空间规划体系展望 163
6.1 新形势下区域规划功能及规划体系变化的趋向 163
6.1.1 区域规划是提高区域竞争力参与世界经济循环的战略措施 163
6.1.2 区域规划是国家对经济建设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163
6.1.4 从更高层次把握规划体系的变化趋势 164
6.1.3 区域规划是建设良好的人居环境的技术保障 164
6.2 转变部门规划思想,开展横向合作 166
6.2.1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体系要突出区域规划及其相应的区域政策 167
6.2.2 城市规划体系要加强区域战略问题研究 169
6.2.3 国土规划体系要加强对各项用地供需的综合协调功能 170
6.3 明确区域规划编制与实施的主体,开展纵向合作 170
6.3.1 明确的区域规划编制与实施主体:以省与县为依托 171
6.3.2 区域规划的两种基本类型 172
6.3.3 明确的职权划分,保障在获得权力的同时承担相应的责任 175
6.4 因势利导,注重实效,不断推进区域规划体制改革 176
6.4.1 横向合作与纵向合作相结合 176
6.4.2 “三规合作”与“三规合一”相结合 177
6.4.3 政府间合作与非政府间协作相结合 179
6.4.4 在推进政治文明的过程中不断改革区域规划体制 180
参考文献 181
后记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