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秦道论发微 1
前言 3
叙录 5
道论通说 29
序 29
第一 阐明“道”与“道经”之名义 31
第二 阐明“一”即“道”之别名 33
第三 阐明周秦学者言主术同宗“道德” 35
第四 阐明西汉诸儒皆深识“道德”之要 37
第五 阐明荀子及伪尚书“危微”之语皆为主术而发 38
第六 阐明两书所称“人心道心”犹《礼记》中之“外心内心” 39
第七 阐明“危微精一”之本义 40
第八 阐明“人心惟危”原理在南面术中之实际运用 42
第九 阐明“道心惟微”原理在南面术中之实际运用 51
第十 阐明庄子所称“内圣外王”亦即危微之旨 61
道论足徵记 63
老子疏证 83
序 83
略例 86
引用各种版本目录 88
引用各家注说目录 89
老子疏证卷上 90
老子疏证卷下 162
管子四篇疏证 209
序 209
引用各家注说简目 210
心术上篇疏证 211
心术下篇疏证 250
白心篇疏证 266
内业篇疏证 304
太史公论六家要指述义 328
史学三书平议 341
引言 343
史通平议序 344
史通平议 345
内篇(卷一) 345
六家第一 345
二体第二 358
载言第三 360
本纪第四 362
世家第五 365
列传第六 368
内篇(卷二) 370
表历第七 370
书志第八 376
论赞第九 380
序例第十 383
题目第十一 386
断限第十二 387
编次第十三 388
称谓第十四 391
内篇(卷三) 394
采撰第十五 394
载文第十六 399
补注第十七 401
因习第十八 404
邑里第十九 407
言语第二十 408
浮词第二十一 410
叙事第二十二 411
内篇(卷四) 416
品藻第二十三 416
直书第二十四 418
曲笔第二十五 420
鉴识第二十六 422
探赜第二十七 424
摸拟第二十八 426
书事第二十九 428
人物第三十 430
核才第三十一 432
序传第三十二 433
烦省第三十三 435
杂述第三十四 436
辨职第三十五 437
自叙第三十六 438
外篇(卷五) 441
史官建置第一 441
古今正史第二 446
外篇(卷六) 466
疑古第三 466
惑经第四 469
申左第五 471
点烦第六 472
杂说上第七 474
杂说中第八 478
杂说下第九 480
汉书·五行志错误第十 482
汉书·五行志杂驳第十一 482
暗惑第十二 483
忤时第十三 483
通志总序平议小序 485
通志总序平议 486
文史通义平议小序 517
文史通义平议 518
内篇一 518
易教上 518
易教中 519
书教上 519
书教下 520
诗教上 522
经解上 523
经解下 523
内篇二 524
原道中 524
原学上 525
原学下 526
博约上 527
博约中 527
浙东学术 528
朱陆 529
文理 530
古文公式 531
古文十弊 532
内篇三 534
繁称 534
内篇四 535
言公上 535
知难 537
释通 538
申郑 539
答客问中 541
内篇五 542
史德 542
史注 543
诗话 544
妇学 544
妇学篇书後 544
内篇六 546
文集 546
答问 547
篇卷 547
外篇一 548
立言有本 548
论文辨伪 550
史学例议上 550
史篇《别录》例议 551
外篇二 552
郑学斋记书後 552
读《史通》 554
外篇三 556
报黄大俞先生 556
为毕制军与钱辛楣宫詹论续鉴书 557
与史余村简 558
与汪龙庄书 559
报孙渊如书 559
家书二 560
後记 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