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类及其形态特征 5
第一章 泥鳅的生物学特性 5
(一)真泥鳅 6
(二)沙鳅 7
(三)大斑泥鳅 8
(四)条鳅 8
(五)小花鳅 9
二、生态特性 10
(一)底层生活习性 10
(二)光照 11
(三)温度 12
(四)气 12
(五)相对湿度 13
(六)栖息取向 14
三、食性 14
五、繁殖特性 16
(一)性成熟性状 16
四、年龄与生长 16
(二)繁殖习性 17
第二章 泥鳅养殖环境的生态要求 19
一、养殖场地的主要环境因素 20
二、场地的泥土质量 21
(一)泥土的物理性状 21
(二)泥土的化学性状 23
(三)酸碱度 24
(二)透明度 24
(一)水温 24
三、场地的水况 24
(四)无机盐 25
(五)溶解气体 27
(六)水源 30
(七)水体中的氮磷比 34
四、地理特征 35
(一)自然地域的选择 35
(二)模拟自然生态环境的地域选择 36
(一)建池参数和池底要求 37
第三章 泥鳅池的设计和布局 37
一、多层次平面泥台养殖池 37
(二)生态设计原理和布局 38
二、稻田生态养鳅泥池 47
(一)结构及施工 47
(二)生态布局 49
三、立穴生态种养池 50
(一)立穴池的建造 50
(二)植物的布局及种植 51
(三)龟、鳖、鳅共生空间的布局 53
第四章 泥鳅的饲养 55
一、泥鳅种苗的来源与选择 55
(一)商品泥鳅的选择 55
(二)专育杂交泥鳅苗的选购 59
二、泥鳅种苗的投放 61
(一)投苗前的准备 61
(二)鳅苗投放的密度和监控 65
(一)饲喂驯化 68
三、商品泥鳅的饲养管理 68
(二)池水的生态要求及其监控 72
(三)春季管理 81
(四)夏季管理 89
(五)秋季管理 94
(六)冬季管理 97
第五章 泥鳅的人工繁育 100
一、亲鳅的选择和培育 100
(一)亲鳅的来源 101
(二)亲鳅的培育 101
二、一级杂交 101
(一)配对组合 102
(二)人工催产 104
(三)人工授精 108
(四)孵化 109
(五)鳅苗的培育 118
(一)二级二元杂交 127
(二)三级四元杂交 127
三、二级杂交及四元杂交亲代的组合 127
第六章 泥鳅的饲料及活饵 128
一、泥鳅饲料的种类 128
(一)动物性鲜活饵料 128
(二)动物下脚料 129
(三)人工配合饲料 129
二、饲料的营养成分及其功能 130
(一)蛋白质和氨基酸 131
(二)碳水化合物 132
(三)脂肪 133
(四)维生素 134
(五)矿物质 137
三、人工配合饲料的配制 138
(一)饲料原料 138
(二)配方设计 142
四、泥鳅的活饵及其养殖 145
(一)蚯蚓 145
(二)蝇蛆 150
(三)福寿螺 155
(四)河蚬 159
(五)田螺 160
(六)水蚯蚓 161
第七章 泥鳅病害防治 165
一、发病过程及对策 165
(一)潜伏期 165
二、病害预防 166
(三)发展期 166
(二)前驱期 166
(一)水体微生态平衡及消毒 167
(二)鳅体消毒 168
(三)食台消毒 169
(四)投喂药饵 170
三、疾病诊断 170
(一)泥鳅疾病的特征 170
(二)泥鳅疾病的分析 171
(一)病毒性疾病 173
四、泥鳅主要病害治疗 173
(二)细菌性疾病 174
(三)真菌性疾病 178
(四)原虫引起的疾病 180
(五)其他疾病 184
第八章 泥鳅的捕捞、暂养与运输 186
一、特殊用途的捕捞和暂养 186
(一)取样捕捞 186
(二)亲鳅选捕 188
(三)分级捕捞 189
(四)病鳅捕捞 190
二、专育种苗的捕捞与暂养 190
(一)出售种苗的捕捞与暂养 191
(二)收售地域性“纯化”种鳅的暂养 194
三、商品泥鳅的捕捞与暂养 195
(一)高容量聚捕笼捕捞 196
(二)商品泥鳅的暂养 199
四、泥鳅的运输 201
(二)充氧运输 202
(一)装运前的准备 202
(三)桶装运输 203
(四)铁箱运输 204
(五)带冰运输 204
(六)散装运输 205
(七)装运及运输途中的管理要点 206
主要参考文献 209
一、水质测试盒 210
(一)酸碱度(pH)的检测 210
附录 210
(二)溶解氧(DO)的检测 211
(三)氨(NH3)的检测 211
(四)亚硝酸盐(NO2)的检测 213
(五)硫化氢(H2S)的检测 213
二、“5409”融合菌 214
(一)作用机理和功能 214
(二)菌液配制 215
三、鱼病施药量查对表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