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青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505339656
  • 页数:152 页
图书介绍:暂缺《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简介

第一章 集群通信系统概述 1

第一节 集群通信系统的概念及特点 1

第二节 集群通信系统基本网络结构及设备组成 2

一、集群通信系统网络结构 2

二、集群通信系统的基本设备及组成 4

三、集群通信系统组成实例 5

第三节 集群通信系统分类及功能 6

一、系统的分类 6

二、系统功能 7

三、集群通信的工作过程 9

第四节 集群通信的集群方式与控制方式 10

一、话务量与呼损 10

二、集群方式 12

三、控制方式 14

第五节 集群通信系统的信令 16

一、集群通信系统信令定义及分类 16

二、三种不同功能的信令 17

三、两种形式的信令 17

四、数字信令规约 19

第六节 国外几种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简介 21

一、SMARTNET集群移动通信系统 21

二、FAST集群移动通信系统 27

三、MULTI-NET集群移动通信系统 29

四、ACTIONET集群移动通信系统 31

五、集群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 34

二、集群通信的数字化进展 35

一、引言 35

第一节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理论基础 35

第二章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综述 35

三、数字通信的实现 36

四、数字集群通信的关键技术 38

五、数字技术对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的改善作用 41

第二节 数字集群移动系统特点 42

一、数字通信的主要特点 42

二、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网的主要特点 43

第三节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的几种典型系统 45

一、MOTOROLA 800M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 45

二、爱立信EDACS 800MHz数字集群调度系统 49

第四节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应用概况 56

一、美国本土应用MOTOROLA公司iDEN的情况 56

二、世界范围其它地区800M数字集群网应用 57

第三章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基本技术 58

第一节 调制技术 58

一、正交调幅原理 59

二、16进制星型QAM(16-Level Star QAM) 60

第二节 语音编码技术 62

一、概述 62

二、矢量和激励线性预测编码 63

第三节 同步技术 69

一、帧同步 69

二、网同步 71

第四节 保密通信 73

一、扩频 73

二、码分多址 74

三、跳频 75

四、密码学 76

五、数据加密标准 77

第四章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及其工作原理 79

第一节 系统功能 79

一、系统主要功能 79

二、其它服务功能 79

第二节 系统构成 81

第三节 无线子系统 85

一、增强型基本收发信机系统EBTS的基本构成 85

二、通道控制器ACG 85

三、时频基准TFR 86

四、信道业务单元CSU 87

五、基台BR 87

七、基站控制器BSC 88

六、RF分配系统 88

第五章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的工程组网设计 90

第一节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工程设计的关键 90

一、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设计要点简述 90

二、数字信道的误码特性 90

第二节 移动通信系统设计技术标准与质量指标 95

一、通信概率 95

二、话音质量 95

三、信噪比标准 96

四、移动通信网进入固定公众电话网的接口技术要求 96

五、编号方式 100

第三节 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预测 100

一、系统用户量预测 101

二、系统话务量估算 102

第四节 通信概率的计算 103

三、无线信道呼损率与信道数的估算 103

一、基站覆盖区边缘处通信概率的计算 104

二、无线覆盖区的区内通信概率的计算 106

三、移动台之间通信时的通信概率计算 108

第五节 工程设计中其它问题简介 108

一、基本工作方式的确定 108

二、网络结构的确定 108

三、无线移动通信网进入公众市话网的接入方式的选择 111

四、移动通信网的中继方式 114

五、移动无线通信系统电路设计 116

六、移动通信系统设计需要考虑的电磁干扰及其对策 117

七、移动通信系统的场强测试 119

一、系统构成 126

第六节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组网设计举例 126

二、话务量计算 128

三、基站布置 129

四、频率分配 130

第六章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未来发展趋势 131

第一节 数字集群向蜂窝化迈进 131

第二节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专业化 133

一、共享专用网 133

二、公共安全网 134

三、公共服务部门 134

附录一 136

附录二 142

附录三 147

参考文献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