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郑国玺主编
  • 出 版 社: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811040379
  • 页数:343 页
图书介绍:本书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基本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理论。

目录 1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科学 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理论体系 2

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2

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8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基本功能 8

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8

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功能 13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科学 17

一、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实践分析 17

二、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理论分析 19

思考题 20

一、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21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21

第一章 物质和意识 21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4

三、时间、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 25

四、世界统一于物质 26

第二节 意识的能动性 28

一、意识的本质 28

二、意识的作用 31

三、把握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实践意义 33

思考题 36

第二章 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37

第一节 辩证法的基本特征 37

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37

二、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41

一、矛盾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42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 42

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宇宙观 42

二、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44

三、矛盾的共性和个性 48

第三节 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51

一、事物的质、量、度 51

二、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 53

三、辩证的否定观 54

四、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55

思考题 57

第三章 认识和实践 58

第一节 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反映论 58

一、主体、客体、实践 58

二、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59

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61

一、一个正确认识的发展过程 62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62

二、认识运动的推移发展 64

第三节 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66

一、真理及其检验标准 66

二、价值、价值观、价值观建设 71

三、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75

思考题 77

第四章 社会基本矛盾 78

第一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78

一、作为系统存在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78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80

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81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83

一、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形态 83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及矛盾运动 85

三、社会形态演变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89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党的基本路线 90

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 90

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是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客观依据 91

思考题 93

第五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94

第一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94

一、人民群众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 94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95

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活动的社会制约性 96

第二节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98

一、个人、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 98

二、辩证理解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100

一、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02

第三节 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02

二、执政党要更加自觉地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05

思考题 106

第六章 商品和货币 107

第一节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107

一、使用价值 107

二、交换价值和价值 108

三、价值量及其与劳动生产力的关系 109

第二节 体现在商品中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111

一、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11

二、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114

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115

第三节 价值形式、货币和价值规律 116

一、价值形式的演变 116

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119

三、价值规律 122

第四节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124

一、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 124

二、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125

思考题 127

第七章 资本、剩余价值和资本积累 129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129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129

二、劳动力的买和卖 130

第二节 剩余价值生产和资本的作用 131

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31

二、深化对资本的认识 133

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35

四、资本主义工资 137

一、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138

第三节 资本积累 138

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140

三、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历史作用及发展趋势 143

思考题 147

第八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 148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 148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阶段和职能形式 148

二、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循环形式及实现连续循环的条件 149

三、资本是一种运动 151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 152

一、资本周转和资本周转速度 152

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153

三、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155

第三节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 156

一、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和理论前提 156

四、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156

二、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 158

三、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 160

思考题 164

第九章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165

第一节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165

一、生产成本 165

二、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166

三、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168

第二节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169

一、部门之间的竞争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169

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72

三、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的意义 174

思考题 175

一、商业资本的形成和作用 176

第十章 商业利润、借贷利息和地租 176

第一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176

二、商业利润和商业流通费用 178

第二节 借贷资本 180

一、借贷资本 180

二、利息和利息率 180

三、资本主义银行和银行利润 181

四、股份公司和股票 182

第三节 资本主义地租 184

一、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 184

二、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185

三、土地的价格 186

思考题 187

一、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发展为科学 188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 188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88

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的基本条件 191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 195

第二节 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97

一、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97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斗争的特点 200

第三节 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 204

一、社会革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一种基本形式 204

二、社会改革也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一种基本形式 205

思考题 207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08

第一节 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和发展阶段 208

一、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 208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 210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两个必然”的基本原理 214

第二节 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214

二、“两个决不会”思想是对“两个必然”原理的重要补充 216

三、中国社会经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必然性 219

第三节 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条件 221

一、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222

二、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 222

三、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 223

四、建立实行“真正民主制度”的新型国家 223

五、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人 225

思考题 227

第十三章 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228

第一节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228

一、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及自身优势 228

一、无产阶级革命是个世界性的历史进程 230

第二节 无产阶级革命及取得政权的方式 230

二、无产阶级运动的鲜明特点 230

二、东方国家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特殊性 232

三、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方式和特殊形式 237

第三节 无产阶级专政及其历史任务 239

一、无产阶级专政 239

二、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 241

三、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 242

无产阶级专政 242

思考题 245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和发展道路 246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对思想路线和发展道路的新贡献 246

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线的贡献 246

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贡献 252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思想路线的丰富发展 255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线和发展道路的丰富发展 255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发展道路的丰富发展 257

思考题 260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 261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在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方面的创新 261

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方面的创新 261

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方面的创新 266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方面的丰富发展 268

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方面的丰富发展 268

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方面的丰富发展 273

思考题 277

第十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根本任务 279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对发展动力和根本任务的创见 279

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创见 279

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创见 283

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方面的丰富发展 287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发展动力和根本任务方面的丰富发展 287

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方面的丰富发展 295

思考题 297

第十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对外开放和祖国统一战略 298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的对外开放和祖国统一战略 298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对外开放战略 298

二、“一国两制”统一祖国的战略 304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对外开放和祖国统一战略的丰富发展 306

一、对对外开放战略的丰富发展 306

二、对祖国统一战略的丰富发展 309

思考题 312

第十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313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关于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思想 313

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力量的思想 313

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靠力量的思想 319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方面的丰富发展 322

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力量方面的丰富发展 322

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靠力量方面的丰富发展 325

思考题 326

第十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327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关于根本目的的思想 327

一、“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及重大意义 327

二、办一切事情都要考虑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 332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根本目的思想的丰富发展 337

一、明确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更加自觉地贯彻好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337

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39

三、代表群众利益,必须具体落实到解决群众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问题上 341

思考题 342

后记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