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知识创新 2
第一章 导论 2
第一节 创新的意义和作用 2
第二节 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 4
第三节 创造力的构成 7
第四节 创造力的培养 10
第二章 知识的获取 18
第一节 信息的搜集 18
第二节 注意力 22
第三节 观察力 27
第四节 记忆力 34
第五节 操作能力 43
第六节 自学能力 47
第三章 知识的加工与运用——思维的基本方式 50
第一节 逻辑思维 50
第二节 形象思维 64
第四章 知识的创新——创造性思维 68
第一节 观察、机遇与鉴识 69
第二节 想像力 73
第三节 比较与分类方法 79
第四节 类比方法 83
第五节 移植与渗透方法 90
第六节 发散性思维与创造力 94
第七节 顿悟 96
第八节 有关创造性思维的几个问题 99
第五章 新知识的验证 101
第一节 提出假说的方法 101
第二节 假说的类型及其形成过程 103
第三节 形成和应用假说的注意事项 106
第四节 假说的检验及其转变为科学理论的途径 110
第五节 科学实验的准备 114
第六节 科学实验的实施 122
第七节 实验结果的处理与解释 123
第六章 TRIZ和计算机辅助创新 127
第一节 概述 127
第二节 TRIZ的构成及产品进化法则 128
第三节 物质-场分析 130
第四节 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 132
第五节 40条发明创造原理及示例 134
第六节 系统矛盾对立的消除——矛盾矩阵 143
第七节 计算机辅助创新软件(TechOptimizer) 154
第八节 农业与TRIZ 159
第二篇 技术创新 170
第七章 技术创新技法 170
第一节 发明创造技法及分类 170
第二节 智力激励法 171
第三节 检核表法 172
第四节 综摄法 173
第五节 中山正和法 174
第六节 特性列举法 174
第七节 自然现象仿拟法 176
第八节 TT-HS创造法 176
第九节 模仿创造法 178
第十节 缺点列举法 178
第十一节 希望点列举法 179
第十二节 类比发明法 180
第十三节 联想发明法 181
第十四节 情报分析法 182
第十五节 适应需求法 183
第十六节 背逆思考法 184
第十七节 设问法 185
第十八节 要素排列组合法 186
第十九节 假想构成法 186
第二十节 补偿法 187
第二十一节 投入产出法 189
第一节 科学研究选题 191
第八章 科学研究过程 191
第二节 科技项目申报 194
第三节 项目调研和研究 201
第四节 科研总结、验收与鉴定 208
第九章 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215
第一节 科技成果的内涵、类别及保密 215
第二节 科技成果的中试、示范和推广 217
第三节 产学研合作 219
第四节 科技企业的孵化 223
参考文献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