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专题 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1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提出及其历史背景 1
(一)“实事求是”的提出及其历史背景 1
(二)“解放思想”的提出及其历史背景 4
(三)“与时俱进”的提出及其历史背景 8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9
(一)“实事求是”的内涵 10
(二)“解放思想”的内涵 12
(三)“与时俱进”的内涵 14
(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 17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地位和重大意义 19
(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9
(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和致胜法宝 20
(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科学理论体系创新的精髓 21
(四)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们永恒的历史使命 22
四、主要参考文献 22
第二专题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26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基本内涵 26
(一)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26
(二)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 27
(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9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30
三、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过程 38
四、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在实践中的新的发展 42
(一)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42
(二)赋予公有制及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以新的含义 43
(三)提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制度的具体措施,防止平均主义和两极分化 44
(四)解决地区发展差距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44
(五)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45
五、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 45
(一)提供了对社会主义完整深刻的认识 45
(二)确立了评判姓“社”姓“资”的根本标准 47
第三专题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53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本内涵 53
(一)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53
(二)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地位 53
(三)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54
(四)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任务 55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55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设想 55
(二)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探索 56
(三)我国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探索 60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61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实践中的发展 65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伟大意义 73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确立,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基本原理的深化和发展 73
(二)它指导我们更清醒地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 73
(三)它指导我们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74
(四)它指导我们在工作中避免出现“左”的或右的错误 75
第四专题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 78
一、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的发展过程 78
二、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的基本内容 82
(一)改革的作用和目的 82
(二)改革的性质 85
(三)改革的内容 86
(四)改革是一个探索、实验的过程 86
(五)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的标准 86
三、我国改革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 87
四、邓小平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的重大意义 94
(一)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94
(二)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使人们摆脱了过去僵化的思维模式,使中国出现了全面进步与发展 98
第五专题 关于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的理论 102
一、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02
二、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理论的基本内容 106
三、我国的对外开放实践与对外开放格局的发展过程 108
四、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重要意义 117
(一)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对外开放理论的重大发展 117
(二)对外开放改变了我国长期对外闭关锁国的状态 119
(三)实行对外开放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19
第六专题 关于社会主义政治保证的理论 122
一、社会主义政治保证理论的内涵 122
(一)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122
(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24
(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125
(四)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26
(五)四项基本原则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127
二、社会主义政治保证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29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 130
(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 133
(三)邓小平反复强调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36
(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申和与时俱进 138
三、社会主义政治保证理论的重要作用和历史地位 141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障 141
(二)在新世纪的征程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145
四、主要参考文献 147
第七专题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理论 152
一、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理论的基本内容 152
二、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54
(一)“四个现代化”战略的发展过程 154
(二)“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形成与发展 156
三、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理论的完善与发展 162
四、主要参考文献 168
第八专题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170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内涵 170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探索的历史背景 171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 174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183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伟大意义 186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是对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次重要革命,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186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不仅为成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找到了有效的模式和途径,而且也为世界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187
六、主要参考文献 187
第九专题 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 190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的基本内容 190
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的创立 190
(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193
(二)积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196
(三)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99
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202
(一)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202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203
(三)继续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207
第十专题 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 209
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基本内容 209
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 210
(一)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问题的探索 210
(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创立 213
(三)江泽民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发展 221
第十一专题 关于社会主义国际关系和外交战略的理论 229
一、我国社会主义国际关系和外交战略理论的基本内容 229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29
(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30
(三)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30
(四)强调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处理国与国的关系 231
(五)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国际关系新秩序 231
(六)用新的方法解决国际争端 232
(七)处理国际问题的一系列战略策略方针 232
(八)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 233
二、国外社会主义国际关系和外交战略理论的发展 234
(一)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国际关系和外交战略的论述 234
(二)列宁、斯大林有关国际关系和外交战略的思想和实践 237
三、我国国际关系和外交战略理论的提出及其在实践中的发展 240
(一)毛泽东时期 240
(二)邓小平时期 241
(三)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外交战略的发展 245
四、邓小平国际关系和外交战略理论的伟大意义 249
(一)开创了我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249
(二)维护了国家主权,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50
(三)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252
第十二专题 关于用“一国两制”统一祖国的理论 255
一、“一国两制”理论的内涵 255
二、“一国两制”理论的形成及发展过程 256
(一)毛泽东及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和平统一祖国的探索 256
(二)邓小平“一国两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58
(三)江泽民对“一国两制”理论的实践、完善和发展 263
三、“一国两制”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 269
(一)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269
(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 270
(三)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和平共处的原则 271
(四)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的理论 272
(五)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战略策略原则 272
四、“一国两制”理论的伟大意义 273
(一)树立了创造性地运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光辉典范 273
(二)推进了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 274
(三)有利于保持港澳台的稳定与发展 274
(四)有利于促进祖国大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74
(五)开拓了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局面 275
(六)为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良好范例 276
第十三专题 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理论 278
一、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思想 278
(一)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 278
(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281
(三)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283
二、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思想 287
(一)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 288
(二)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95
(三)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 299
三、邓小平、江泽民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理论基础 302
(一)邓小平、江泽民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根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 302
(二)邓小平、江泽民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直接来源于毛泽东军事思想 306
第十四专题 关于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依靠力量的理论 311
一、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依靠力量理论的基本内容 311
二、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依靠力量理论的思想渊源 311
(一)我国优秀文化遗产——“民为贵”的思想 311
(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312
(三)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理论 313
三、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依靠力量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314
四、邓小平爱国统一战线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324
第十五专题 关于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理论 328
一、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关于革命时期的党建理论 328
(一)马克思、列宁的党建理论 328
(二)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党建理论和实践经验 329
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建党理论和实践 333
(一)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 333
(二)必须发扬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加强党同群众的联系 335
(三)必须健全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党的集体领导原则和扩大党内民主 336
(四)必须反对个人崇拜,但要坚决维护代表党和人民利益的党的领导人的威信 337
三、新时期邓小平党的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339
四、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及其科学内涵 343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344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发展的过程 346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348
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 351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进一步回答了新时期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 351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新时期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351
附录: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历次代表大会、中央全会和部分重要会议简介 355
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次代表大会 355
二、八大至九大期间党的部分重要会议 357
三、中国共产党第九全国次代表大会 370
四、九大至十大期间党的部分重要会议 373
五、中国共产党第十全国次代表大会 374
六、十大至十一大期间党的部分重要会议 378
七、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全国次代表大会 380
八、十一大至十二大期间党的部分重要会议 383
九、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全国次代表大会 387
十、中共十二大至十三大期间党的部分重要会议 391
十一、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393
十二、中共十三大至十四大期间党的部分重要会议 396
十三、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401
十四、中共十四大至十五大期间党的部分重要会议 404
十五、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 409
十六、中共十五大至十六大期间党的部分重要会议 412
十七、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417
十八、中共十六大以来党的部分重要会议 420
附录编写参阅资料书目 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