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第一编 理论与探索一、旅游地理旅游地理学——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2
前言 3
旅游地理学已在我国立足 3
关于自然地理与旅游资源开发作用体系的研究 4
二、旅游地学旅游风景资源开发的地学基础 10
旅游地学诸概念的研究 12
旅游地学的创立、发展和研究趋势 14
——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1~7次学术研讨会述评我国石窟寺的地学机制研究 18
三、旅游文化旅游文化学及其系统结构分析 26
中国文化的源流 30
中国祭天文化及旅游价值探寻 72
我国丹霞地貌区丹霞古文化研究 78
四、生态旅游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 98
与时俱进的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 103
风景名胜区的生态旅游 111
五、观光农业观光农业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研究 119
观光农业产品的规划与设计 128
六、旅游规划理论论旅游理论的综合研究 135
旅游开发规划 139
旅游规划要突出四“化” 150
景区规划的创新和发展 151
旅游规划应走出误区 157
七、旅游可持续发展自然景观旅游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开发保护战略研究 163
旅游致灾及防灾减灾对策研究势在必行 167
自然景观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72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 181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184
第二编 资源与产业八、旅游资源评价理论与方法旅游特色资源界值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 190
论名山的特性、类别和旅游功能 197
震迹、震记旅游资源的研究 201
我国大中型洞穴旅游开发总体特征及潜能研究 204
我国旅游洞穴游览效应结构体系研究 209
旅游资源的调查和评价 212
森林公园资源级值定量评价研究 216
九、旅游产业发展北京郊区旅游项目形象策划与包装 221
国内旅游产业兴衰意识思考 229
透视中国人造景点 234
康体休闲 242
旅游产业:智者的选择 245
防止走入旅游误区 248
山区旅游开发的科学走向 250
第三编 区域与开发十、区域资源调查与评价北京岩溶造景奇观 258
北京城市旅游条件的综合分析 260
首都郊区旅游资源特色区界的评定 264
吉林龙岗火山群及火山口湖景观资源评价和建议 270
资源—新宁盆地丹霞地貌风景形成、类型及旅游资源评价 277
资江、八角寨丹霞地貌风景区微观绝景研究 281
十一、区域旅游开发战略中国西部地区旅游资源科学开发利用战略 285
慕田峪长城的开发保护思考 287
试论北京旅游资源的优势及其开发战略措施 290
北京地区喀斯特洞穴与旅游开发体系研究 294
东北地区旅游资源特征及开发战略研究 302
北京市代内代际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312
北京房山地质公园景观价值评估与开发研究 315
深层次地认识和挖掘野三坡百里峡的科学含金量 321
河北旅游业品牌体系研究 323
太原晋祠—天龙山风景区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 327
本溪水洞与温泉寺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330
贺州市旅游资源需求—供给评价及产品开发模式研究 334
九乡风景区地学机制及其开发研究 340
关于青海省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345
赛里木湖生态旅游及其他专项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349
十二、专题研究运用科学发展观审视我国西部旅游业 354
在十渡地质公园建立和谐社区的若干构想 360
河东文化形态特征及其地学形成机制 365
如何实现台州作为现代化生态旅游休闲城市及海内外旅游者重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 370
巴马长寿风景旅游区长寿原因研究 376
论海南“热岛”独特的注意力经济 383
川南旅游“金三角”及其网络研究 387
兴文喀斯特美学环境要素及其造因、形象研究 392
云南建水燕子洞游客和雨燕生态环境质量的研究 399
后记 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