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篇 开采损害类型及特征 1
第一章 开采沉陷损害类型及特征 1
第一节 开采沉陷土地损害 1
序 1
第二节 开采沉陷房屋损害 3
第三节 开采沉陷地面及地下构筑物损害 8
第四节 开采井筒煤柱不均匀沉陷导致的工业广场设施及井筒本身损害 11
第五节 开采沉陷导致的工程地质损害 15
第六节 近地表开采(挖)损害 19
第一节 水下开采损害 22
第二节 水上开采损害 22
第二章 开采水动力损害 22
第三节 矿井水污染及水资源损害 24
第三章 开采大气损害 27
第一节 大气烟尘污染 27
第二节 有害气体污染 28
第四章 开采固体废弃物(尾矿)损害 32
第一节 固体废弃物损害 32
第二节 大气损害 33
第三节 地下水资源损害 33
第五章 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5
第一节 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 35
第二节 矿山开采沉陷的生态损害 36
第一节 开采围岩移动破坏形式 39
第二篇 开采损害防治 39
第六章 岩层移动变形机理 39
第二节 岩层移动破坏分带特征 40
第三节 岩层移动变形研究方法 43
第四节 开采岩层移动变形影响因素 51
第七章 开采沉陷的一般规律 55
第一节 地表移动变形的概念 55
第二节 地表移动盆地及其特征 59
第三节 地表移动盆地的空间分布和时间过程 74
第四节 地表移动变形的预计方法 81
第五节 山区开采沉陷的一般规律 87
第一节 开采损害的监测 91
第八章 开采损害的监测与评价 91
第二节 开采损害的立法 106
第三节 开采损害的评价 107
第九章 保护煤(岩)柱或矿(岩)柱的留设 113
第一节 保护煤(岩)柱或矿(岩)柱的概念与类型 113
第二节 开采沉陷煤(岩)柱留设参数的确定 114
第三节 开采沉陷各类保护矿(岩)柱的留设方法 119
第十章 建筑物下压煤开采 130
第一节 概述 130
第二节 协调开采 134
第三节 局部开采 139
第四节 充填法开采 147
第一节 铁路下开采 158
第十一章 线性构筑物下开采 158
第二节 地下开采对公路的影响及防护措施 162
第十二章 水体下开采 167
第一节 概述 167
第二节 水体下开采的关键技术—防水矿(岩)柱的留设 171
第三节 导水裂缝带高度的计算 179
第十三章 水体(承压水)上开采 183
第一节 水体上开采概述 183
第二节 “下三带”理论的概念 185
第三节 确定“下三带”数据的观测与计算方法 188
第四节 “下三带”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198
第一节 概述 201
第十四章 村庄、城镇建筑物的地上保护措施 201
第三篇 矿山环境保护 201
第二节 加固措施 202
第三节 抗变形房屋建筑措施(就地重建措施) 207
第四节 压煤开采的其他措施 214
第十五章 开采沉陷盆地土地治理 216
第一节 概述 216
第二节 开采沉陷盆地的土地复垦 218
第三节 矿区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 234
第十六章 矿山固体废弃物处理 244
第一节 矿山固体废弃物处理概述 244
第二节 坑口电厂粉煤灰的综合利用 246
第三节 煤矸石的综合利用 256
第四节 含有毒、有害成分尾矿处理技术 265
第五节 含有放射性废弃物的处理 268
第十七章 矿区水环境与水资源化 275
第一节 矿区废水污染控制与处理技术 275
第二节 矿区水资源化 283
第十八章 矿山环境质量评价 286
第一节 概述 286
第二节 矿山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287
第三节 矿山环境影响评价 292
第四节 矿山环境规划与管理 300
第五节 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投资机制 305
第一节 概述 310
第十九章 开采损害防治新理论、新技术及其应用 310
第二节 开采沉陷预测新技术及其应用 319
第三节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开采损害及矿区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330
第四节 水下、水上开采水害防治物理探测新技术及其应用 338
第二十章 矿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355
第一节 概述 355
第二节 矿区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357
第三节 洁净煤燃烧及转化技术与可持续发展 361
第四节 煤层地下气化与可持续发展 368
第五节 煤层气开发实验 376
英文名词索引 383
主要参考文献 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