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基础》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正祥主编;教育部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040184915
  • 页数:363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根据2004年在西安召开的教育部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上讨论通过的主干课程教材编写计划而组织编写的。《工业工程基础》是工业工程本科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达到两个基本目的:一是使学生充分认识工业工程的性质与特点,以及工业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知识结构。起到专业认识与专业教育的目的;二是使学生掌握工业工程的基础技术,包括方法研究、作业测定、现场管理等内容。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书安排了六章内容,第一章工业工程概述,第二章生产率工程与管理,第三章方法研究,第四章作业测定,第五章现场管理,第六章工作研究应用案例。本书主要供工业工程专业本科生使用,同时也可作为研究生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第1章 工业工程概述 1

1.1 工业工程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1

1.1.1 工业工程的起源 1

1.1.2 工业工程的发展动因 2

1.1.3 工业工程的发展历程 4

1.2 工业工程的定义、目标及职能 6

1.2.1 工业工程的定义 6

1.2.2 工业工程的目标 7

1.2.3 工业工程的职能 8

1.3 工业工程的学科属性及特点 11

1.3.1 工业工程的学科属性 11

1.3.2 工业工程的学科范畴 12

1.3.3 工业工程学科的应用特点 14

1.4 工业工程的应用 15

1.4.1 工业工程的应用领域 15

1.4.2 工业工程的应用模式 16

1.4.3 工业工程的常用技术 17

1.4.4 我国工业工程的应用与发展 19

1.5 工业工程教育 23

1.5.1 工业工程教育的历史回顾 23

1.5.2 工业工程高等教育在国外的基本情况 24

1.5.3 我国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模式 31

思考题 34

第2章 生产率工程与管理 35

2.1 生产率概述 35

2.1.1 生产的概念 35

2.1.2 生产率的概念 37

2.1.3 生产率管理 38

2.2 生产率测定与评价 43

2.2.1 生产率测定与评价的概念和意义 43

2.2.2 生产率测评的种类 44

2.2.3 生产率测评的特点与原则 48

2.2.4 生产率测定的方法 49

2.2.5 生产率评价方法 56

2.2.6 生产率测评的实施 60

2.3 生产率的提高 62

2.3.1 影响生产率的因素 62

2.3.2 企业提高生产率的途径 65

2.3.3 工业工程与提高生产率 77

2.4 生产率工程 82

2.4.1 生产率工程的概念 82

2.4.2 现代企业组织与生产率 82

2.4.3 现代企业组织的代理结构 85

2.4.4 学习组织与生产率 90

2.4.5 新型生产系统与过程重组对生产率的影响 93

2.4.6 混沌与提高竞争力的新生产率模式 95

2.4.7 生产率改善支持系统——面向基层管理和职工的集成系统 98

2.4.8 现代管理方法体系的确立 102

思考题 104

3.1.1 方法研究的内容 106

3.1 方法研究原理 106

第3章 方法研究 106

3.1.2 方法研究实施的基本程序 107

3.2 程序分析 110

3.2.1 程序分析概述 110

3.2.2 工艺程序分析 113

3.2.3 流程程序分析 118

3.2.4 线路图分析 133

3.2.5 管理程序分析 134

3.2.6 业务流程重组 140

3.3 操作分析 144

3.3.1 人机操作分析 144

3.3.2 联合操作分析 152

3.3.3 双手操作分析 155

3.4 动作分析 160

3.4.1 动作分析概述 160

3.4.2 动作经济原则 171

3.5.1 装配线平衡的基本概念 173

3.5 装配线平衡 173

3.5.2 装配线平衡方法 174

思考题 179

第4章 作业测定 181

4.1 概述 181

4.1.1 作业测定的概念 181

4.1.2 工时消耗与标准时间的构成 181

4.1.3 作业测定的主要方法 183

4.2 时间研究 184

4.2.1 时间研究的意义 184

4.2.2 时间研究的步骤与方法 185

4.3 工作抽样 204

4.3.1 工作抽样的原理 205

4.3.2 工作抽样的方法步骤 209

4.3.3 工作抽样的应用 217

4.3.4 工作抽样的应用举例 218

4.4.1 预定时间标准的概念和特点 226

4.4 预定时间标准 226

4.4.2 模特法 228

4.4.3 模特法实例 251

4.5 学习曲线 268

4.5.1 学习曲线的意义 268

4.5.2 学习曲线的对数分析 270

4.5.3 学习曲线的估算 271

4.5.4 学习曲线的应用 271

4.6.1 劳动定额的基本概念 272

4.6 劳动定额制定及管理 272

4.6.2 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 273

4.6.3 劳动定额的管理 278

思考题 279

第5章 现场管理 281

5.1 现场管理的概念 281

5.1.1 现场、现场管理、现场管理优化 281

5.1.2 现场管理的特点 283

5.1.3 现场管理的目的和任务 285

5.1.4 现场改善手法 286

5.2 5S活动 290

5.2.1 5S概论 290

5.2.2 5S活动的目的 292

5.2.3 5S活动的内容与要求 293

5.2.4 5S活动的推行 299

5.2.5 5S项目的展开 301

5.3 定置管理 303

5.3.1 定置管理的含义 303

5.3.2 定置管理的基本理论 304

5.3.3 定置管理的实施 306

5.4 目视管理 310

5.4.1 目视管理的含义 310

5.4.2 目视管理的内容与形式 312

5.4.3 目视管理的常用方法 314

5.4.4 目视管理的基本要求 315

5.4.5 实施目视管理的技法 316

5.5 现场工作地布局及优化 319

5.5.1 现场工作地布局的目的与原则 319

5.5.2 现场工作地布局的基本形式 320

5.5.3 现场工作地布局的程序与方法 322

5.5.4 现场工作地优化布局 325

思考题 327

第6章 工作研究应用案例 328

6.1 工作研究概述 328

6.2 案例 329

6.2.1 案例一 某企业空调器安装盒装配线的再造 329

6.2.2 案例二 工作研究在某企业生产装配线优化设计的应用 336

6.2.3 案例三 某企业FT-12型交流台扇装配线的改进方案 339

6.2.4 案例四 某汽车生产厂汽车喇叭安装的改进 347

6.2.5 案例五 工作研究方法在生产作业过程优化中的应用 351

6.2.6 案例六 IE在我国服务业应用的实证研究 356

参考文献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