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害物和疫情(pests and pest status) 1
序一 1
序二 1
弁言 1
基础理论部分 1
第一章 概说 1
一、植物检疫上常用的名词 1
(三)检疫对象和危险病虫(quarantine pests and other injurious pests) 2
(二)植物和植物产品(plants and plant products) 2
二、植物检疫的特点 3
(四)法律和法规(law and regulation) 3
(二)法制性 4
(一)预见性 4
(四)地区性 5
(三)技术性 5
参考文献 7
(一)美洲大陆 8
第二章 植物、害物和人 8
一、人类传播病虫简史 8
(二)我国台湾 9
(一)七种病害 10
二、传入新区后的扩展方式 10
(二)九种虫害 13
参考文献 17
一、植物引种与植物检疫 19
第三章 引种检疫 19
(二)中国过去的检疫失误 20
二、历史悲剧不会重演 20
(一)世界性的两大灾害 20
(一)美国对引进种苗的三种处置办法 21
三、当前国际上引种检疫办法举例 21
(二)半干旱热带地区国际作物研究所的做法 23
(四)国际热带作物研究所(HTA)的检疫措施 24
(三)澳大利亚对进口种子的检疫要求 24
(一)国外种苗进入我国情况 25
四、对我国当前引种检疫情况的分析 25
(三)当前我国引种检疫上存在的问题 26
(二)进口种苗上可能携带的病原菌 26
参考文献 27
(一)各国的植检法规概况 28
第四章 植检法规与植检对象 28
一、植物检疫法规 28
(二)植检法规的制定 29
(三)植检法规的完善 30
(二)确定植检对象的依据 32
二、植物检疫对象 32
(一)确定植检对象的原则 32
(三)我国植检对象概况 33
参考文献 34
(四)植检对象的强点和弱点 34
(一)生产地的选择 35
技术部分 35
第五章 生产健康种苗 35
一、生产健康种苗的重要性 35
二、相应的技术措施 35
(三)热处理 36
(二)繁殖材料的消毒处理 36
(四)化学处理 37
(五)茎尖脱毒 38
(二)马铃薯病毒病 39
三、几种主要检疫病害鉴定方法示例 39
(一)马铃薯癌肿病 39
(四)水稻白叶枯病 40
(三)甘薯瘟病 40
参考文献 41
四、生产健康种苗的效益 41
二、相应的技术措施 42
第六章 实施产地检查 42
一、产地检查的重要性 42
(一)准备工作 43
三、几种主要病害田间症状的识别 44
(二)实施步骤 44
(四)马铃薯病害 45
(一)棉花病害 45
(二)柑桔病害 45
(三)水稻病害 45
四、检查结果的处理 46
(五)甘薯病害 46
参考文献 47
(三)国内引调种苗的申请 48
第七章 做好关卡检疫 48
一、调入植物种质资源的申请 48
(一)引进种苗的申请 48
(二)引进特殊材料的申请 48
(二)国内植物检疫的报验 49
二、引进植物种质的报验 49
(一)进出口检疫的报验 49
(一)现场检验 50
三、关卡检验的程序 50
(二)室内检验 53
(三)检验结果的处理 54
参考文献 55
(一)检疫苗圃 57
第八章 加强入境后检疫 57
一、入境后检疫的重要性 57
二、入境后检疫的内容 57
(二)隔离试种圃 58
(三)检疫温室 59
(四)种苗发放 60
(五)结语 61
参考文献 62
(四)为害性及传播途径 63
病害部分 63
第九章 草本植物病害 63
(五)症状特征 63
(一)病原名称 63
(二)分布 63
(三)寄主植物 63
(七)发病和流行条件 64
(六)病原线虫的形态特征 64
一、水稻茎线虫病 65
(四)为害性及传播途径 65
(八)检验方法 65
(九)防治方法 65
二、小麦矮腥黑穗病 65
(一)病原名称 65
(二)分布 65
(三)寄主植物 65
(五)症状特征 66
(七)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67
(六)病原菌的形态特征 67
(九)检验方法 68
(八)发病和流行条件 68
(五)症状特征 69
(十)防治方法 69
三、小麦印度腥黑穗病 69
(一)病原名称 69
(二)分布 69
(三)寄主植物 69
(四)为害性及传播途径 69
(六)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70
(二)分布 71
(七)发病和流行条件 71
(八)检验方法 71
(九)防治方法 71
四、玉米霜霉病 71
(一)病原名称 71
(五)症状特征 72
(三)寄主植物 72
(四)为害性及传播途径 72
(七)发病和流行条件 73
(六)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73
(八)检验方法 74
(三)寄主植物 75
(九)防治方法 75
五、玉米细菌性枯萎病 75
(一)病原名称 75
(二)分布 75
(六)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76
(四)为害性及传播途径 76
(五)症状特征 76
(八)发病和流行条件 77
(七)病菌的越冬场所和传播媒介 77
(十)防治方法和消毒措施 78
(九)检验方法 78
(五)症状特征 79
六、马铃薯癌肿病 79
(一)病原名称 79
(二)分布 79
(三)寄主植物 79
(四)为害性及传播途径 79
(七)发病和流行条件 80
(六)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80
(二)分布 81
(八)检验方法 81
(九)防治方法 81
七、马铃薯金线虫病 81
(一)病原名称 81
(六)病原线虫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82
(三)寄主植物 82
(四)为害性及传播途径 82
(五)症状特征 82
(八)检验方法 84
(七)发病和流行条件 84
(五)症状特征 85
(九)防治方法 85
八、大豆疫病 85
(一)病原名称 85
(二)分布 85
(三)寄主植物 85
(四)为害性及传播途径 85
(七)发病和流行条件 86
(六)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生理分化 86
(五)症状特征 87
(八)防治方法 87
九、棉根腐病 87
(一)病原名称 87
(二)分布 87
(三)寄主植物 87
(四)为害性及传播途径 87
(二)分布 89
(六)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89
(七)发病和流行条件 89
(八)防治方法 89
十、烟草霜霉病 89
(一)病原名称 89
(六)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90
(三)寄主植物 90
(四)为害性及传播途径 90
(五)症状特征 90
(八)检验方法 92
(七)发病和流行条件 92
参考文献 93
(九)防治方法 93
(五)症状特征 95
第十章 木本植物病害 95
一、梨火疫病 95
(一)病原名称 95
(二)分布 95
(三)寄主植物 95
(四)为害性及传播途径 95
(八)检验方法 96
(六)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及培养特性 96
(七)发病和流行条件 96
(四)为害性及传播途径 97
(九)防治方法 97
二、柑桔干枯病 97
(一)病原名称 97
(二)分布 97
(三)寄主植物 97
(七)发病和流行条件 98
(五)症状特征 98
(六)病原菌的形态特征 98
(二)分布 99
(八)检验方法 99
(九)防治方法 99
三、香蕉枯萎病 99
(一)病原名称 99
(六)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及生理分化 100
(三)寄主植物 100
(四)为害性及传播途径 100
(五)症状特征 100
(九)防治方法 101
(七)发病和流行条件 101
(八)检验方法 101
(五)症状特征 102
四、香蕉穿孔线虫病 102
(一)病原名称 102
(二)分布 102
(三)寄主植物 102
(四)为害性及传播途径 102
(七)病原线虫的生活史及生态学 103
(六)病原线虫的形态特征 103
(三)寄主植物 104
(八)检验方法 104
(九)防治方法 104
五、油橄榄肿瘤病 104
(一)病原名称 104
(二)分布 104
(六)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105
(四)为害性及传播途径 105
(五)症状特征 105
(二)分布 106
(七)发病和流行条件 106
(八)检验方法 106
(九)防治方法 106
六、橡胶南美叶疫病 106
(一)病原名称 106
(五)症状特征 107
(三)寄主植物 107
(四)为害性及传播途径 107
(七)发病和流行条件 108
(六)病原菌的形态特征 108
(九)防治方法 109
(八)检验及消毒方法 109
(七)检验方法 110
七、椰子红环腐线虫病 110
(一)病原名称 110
(二)分布 110
(三)寄主植物 110
(四)为害性及传播途径 110
(五)症状特征 110
(六)病原线虫的形态特征及生态学 110
(二)分布 111
(八)防治方法 111
八、椰子败生病 111
(一)病原名称 111
(七)检疫措施 112
(三)寄主植物 112
(四)为害性及传播途径 112
(五)症状特征 112
(六)病原菌的形态特征 112
(五)症状特征 113
(八)防治方法 113
九、椰子致死黄化病 113
(一)病原名称 113
(二)分布 113
(三)寄主植物 113
(四)为害性及传播途径 113
(一)病原名称 114
(六)病原菌的形态特征 114
(七)发病和流行条件 114
(八)防治方法 114
十、油棕萎蔫病 114
(七)发病和流行条件 115
(二)分布 115
(三)寄主植物 115
(四)为害性及传播途径 115
(五)症状特征 115
(六)病原菌的形态特征 115
(二)分布 116
(八)检验方法 116
(九)防治方法 116
十一、可可肿枝病 116
(一)病原名称 116
(七)发病和流行条件 117
(三)寄主植物 117
(四)为害性及传播途径 117
(五)症状特征 117
(六)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生理分化 117
(五)症状特征 118
(八)检验方法 118
(九)防治方法 118
十二、榆枯萎病 118
(一)病原名称 118
(二)分布 118
(三)寄主植物 118
(四)为害性及传播途径 118
(六)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119
(三)寄主植物 120
(七)发病和流行条件 120
(八)检验方法 120
(九)防治方法 120
十三、栎枯萎病 120
(一)病原名称 120
(二)分布 120
(七)发病和流行条件 121
(四)为害性及传播途径 121
(五)症状特征 121
(六)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及培养特性 121
参考文献 122
(八)检验方法 122
(九)防治方法 122
(三)生物学特性 125
虫害部分 125
第十一章 草本植物虫害 125
一、稻根象 125
(一)名称 125
(二)经济重要性 125
(六)形态鉴定 126
(四)分布和寄主 126
(五)检疫和防治 126
(三)生物学特性 127
二、黑森瘿蚊 127
(一)名称 127
(二)经济重要性 127
(六)形态鉴定 128
(四)分布和寄主 128
(五)传播途径 128
(七)检疫和防治 129
(五)形态鉴定 130
三、高粱瘿蚊 130
(一)名称 130
(二)经济重要性 130
(三)生物学特性 130
(四)分布和寄主 130
(三)生物学特性 132
(六)检疫和防治 132
四、马铃薯叶甲 132
(一)名称 132
(二)经济重要性 132
(六)形态鉴定 133
(四)分布和寄主 133
(五)检疫和防治 133
(三)生物学特性 134
五、墨西哥棉铃象 134
(一)名称 134
(二)经济重要性 134
(五)检疫检验 135
(四)分布和寄主 135
(七)形态鉴定 136
(六)防治措施 136
(三)生物学特性 138
六、菜豆象 138
(一)名称 138
(二)经济重要性 138
(五)检验方法 139
(四)分布和寄主 139
(七)形态鉴定 140
(六)防治措施 140
(二)经济重要性 142
(八)近缘种问题 142
七、谷斑皮蠹 142
(一)名称 142
(四)分布和寄主 143
(三)生物学特性 143
(六)形态鉴定 144
(五)检疫和防治 144
(三)分布和寄主 147
八、平截长蠹 147
(一)名称 147
(二)经济重要性 147
(六)形态鉴定 148
(四)生物学特性 148
(五)检疫和防治 148
参考文献 150
(四)分布和传播途径 152
第十二章 果林植物害虫 152
一、葡萄根瘤蚜 152
(一)名称 152
(二)经济重要性 152
(三)生物学特性 152
(二)经济重要性 153
(五)形态鉴定 153
(六)检疫及防治 153
二、苹果绵蚜 153
(一)名称 153
(五)形态鉴定 154
(三)生物学特性 154
(四)分布和传播途径 154
(三)生物学特性 155
(六)检疫和防治 155
三、苹果实蝇 155
(一)名称 155
(二)经济重要性 155
(七)形态鉴定 156
(四)分布和寄主 156
(五)检疫措施 156
(六)防治 156
(三)生物学特性 157
四、地中海实蝇 157
(一)名称 157
(二)经济重要性 157
(六)形态鉴定 158
(四)分布和寄主 158
(五)检疫方法和检疫处理 158
参考文献 159
五、桔小实蝇 159
(一)名称 159
(二)经济重要性 159
(三)生物学特性 159
(四)分布和寄主 159
(五)检疫和处理 159
(六)形态鉴定 160
六、美国白蛾 161
(一)名称 161
(二)经济重要性 161
(三)生物学特性 161
(四)分布和寄主 161
(五)检疫和防治 162
(六)形态鉴定 162
七、苹果蠹蛾 163
(一)名称 163
(二)经济重要性 163
(三)生物学特性 163
(四)分布和寄主 163
(五)形态鉴定 163
(六)检疫和防治 164
八、欧洲榆小蠹 164
(一)名称 164
(二)经济重要性 165
(三)生物学特性 165
(四)分布和寄主 165
(五)检疫和防治 165
(六)形态鉴定 165
九、欧洲大榆小蠹 168
(一)名称 168
(二)经济重要性 168
(三)生物学特性 168
(四)分布和寄主 168
(五)形态鉴定 168
(四)分布和寄主 171
第十三章 热带作物害虫 171
一、可可褐盲蝽 171
(一)名称 171
(二)经济重要性 171
(三)生物学特性 171
(六)形态鉴定 172
(五)检疫和防治 172
(二)经济重要性 173
二、可可狄盲蝽 173
(一)名称 173
(六)形态鉴定 174
(三)生物学特性 174
(四)分布和寄主 174
(五)检疫和防治 174
(二)经济重要性 175
三、咖啡果小蠹 175
(一)名称 175
(五)检疫和防治 176
(三)生物学特性 176
(四)分布和寄主 176
(六)形态鉴定 177
(五)检疫和防治 178
四、杧果果核象甲 178
(一)名称 178
(二)经济重要性 178
(三)生物学特性 178
(四)分布和寄主 178
(六)形态鉴定 179
(五)检疫和防治 180
五、杧果果肉象甲 180
(一)名称 180
(二)经济重要性 180
(三)生物学特性 180
(四)分布和寄主 180
(六)形态鉴定 181
(四)分布和寄主 182
六、剑麻象甲 182
(一)名称 182
(二)经济重要性 182
(三)生物学特性 182
(六)形态鉴定 183
(五)检疫和防治 183
(三)生物学特性 185
七、棕榈象甲 185
(一)名称 185
(二)经济重要性 185
(六)形态鉴定 186
(四)分布和寄主 186
(五)检疫和防治 186
(三)生物学特性 188
八、油橄榄巢蛾 188
(一)名称 188
(二)经济重要性 188
(六)形态鉴定 189
(四)分布和寄主 189
(五)检疫和防治 189
参考文献 190
(一)象甲科的分类 191
附录部分 191
一、害虫分类补充材料 191
(二)豆象科的分类 193
(三)皮蠹科的分类 195
(四)长蠹科的分类 197
(五)小蠹科的分类 198
(六)实蝇科的分类 201
(一)荧光抗体法技术简介 209
二、其他材料 209
(二)我国台湾植物检疫概况 210
(三)我国植检专家的建设性意见 212
(四)有关植物检疫的参考书 215
编后记 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