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快速指南和效率手册 5
1.1 效率手册 5
1.2.1.2 乳香 6
1.2.1.1 液态:溶剂基、水溶基和厌氧基的胶黏剂 6
1.2 快速指南 6
1.2.1 胶黏剂(第7章) 6
1.2.3 铰链连接(第9章) 7
1.2.2 紧固件和嵌件(第8章) 7
1.2.1.3 热熔焊接 7
1.2.1.4 压敏黏合 7
1.2.6 感应焊接(第12章) 8
1.2.5 热气体焊接(第11章) 8
1.2.4 热板/热口模/熔融焊接和热金属丝/电阻焊接(第10章) 8
1.2.10 溶剂连接(第7章) 9
1.2.9 压力配合/受力配合/干涉配合/收缩配合(第14章) 9
1.2.7 嵌件成型(第13章) 9
1.2.8 多零件成型(第13章) 9
1.2.13 立锻/模锻/锤锻/冷锻/冷成型(第17章) 10
1.2.12 旋转焊接(第16章) 10
1.2.11 卡扣连接(第15章) 10
1.2.17 振动焊接(第20章) 11
1.2.16 超声波焊接(第19章) 11
1.2.14 模塑螺纹(第18章) 11
1.2.15 攻丝螺纹(第18章) 11
1.3 按照尺寸选择装配方法 12
1.2.18 激光焊接(第21章) 12
1.4 按照连接时间选择装配方法 13
2.1 避免零件变形 14
第2章 高效装配设计 14
2.2 内角应力 15
2.3 筋和凸台 16
2.4 拔模斜度 17
2.5 收缩 19
2.6.1 塑料装配的作图惯例 20
2.6 配合 20
2.6.2 装配公差的重要性 22
2.6.3 针对塑料零件的特殊拔模斜度方法 24
2.6.4 制定公差范围的步骤 27
2.7 塑料零件中更松的配合公差的设计方法 28
2.7.1 三点定位 29
2.7.2 中空凸台 30
2.7.4 柔性加强筋 31
2.7.3 滚压加强筋 31
2.7.5 内/外配合 32
2.8.2 带有垫圈的大孔 33
2.8.1 现场钻孔 33
2.7.6 阶梯装配 33
2.8 大型制品的更松的公差范围 33
2.8.5 拐角间隙 34
2.8.4 功能分离 34
2.8.3 交叉槽 34
2.9 半燕尾连接 35
2.12 测试 36
2.11 装配用塑料产品设计清单 36
2.10 尽可能地降低外观不重合度的影响 36
3.2 采用微型化减少零件数目 39
3.1 概述 39
第3章 降低装配成本 39
3.2.1 通过材料来组合零件 40
3.3 大型化方式来减少零件 41
3.2.2 通过工艺来组合零件 41
3.3.2 共挤成型 45
3.3.1 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45
3.4.1 一个紧固件连接多个零件 46
3.4 减少紧固件 46
3.3.3 共注成型 46
3.3.4 多部件或双色共注成型 46
3.4.3 集成铰链 47
3.4.2 压力配合和卡扣配合 47
3.4.4 通过组合消除紧固件的理念 48
3.5.1 设计的总体考虑 49
3.5 整体设计 49
3.5.3 工艺性考虑 50
3.5.2 螺纹设计 50
3.5.5 实施 51
3.5.4 加工考虑 51
3.5.6 面向整体的设计 52
4.1 概述 53
第4章 拆卸和回收设计 53
4.2.1 重复开启的装配 54
4.2 拆卸设计 54
4.2.2 永久性装配 57
4.3.2.1 可重复打开的方法 58
4.3.2 装配方法选择 58
4.3 回收设计 58
4.3.1 简化 58
4.3.3 材料的选择 59
4.3.2.2 永久的方法 59
4.3.4 添加剂 60
4.3.6 减少材料 61
4.3.5 污染 61
4.3.7 认证和拆卸说明书 62
5.1 热塑性塑料与热固性塑料 63
第5章 按照材料选择装配方法 63
5.2 无定形与结晶(半结晶)热塑性塑料 64
5.2.4 溶剂密封性 65
5.2.3 焊接性能 65
5.2.1 成型后收缩率 65
5.2.2 线性热膨胀系数 65
5.4 按照材料选择装配方法 66
5.3 热固性塑料 66
5.4.1 所选材料的性能及与装配相关的数据 68
5.4.3 SPI标准的使用 97
5.4.2 胶黏剂 97
6.2.2 装配考虑 139
6.2.1 工艺 139
第6章 按照工艺选择装配方法 139
6.1 概述 139
6.2 吹塑 139
6.4 共挤成型 141
6.3.2 装配考虑 141
6.3 铸造、浇铸以及灌铸 141
6.3.1 工艺 141
6.6.2 装配考虑 142
6.6.1 工艺 142
6.5 共注成型 142
6.6 冷压成型 142
6.7.4 装配考虑 143
6.7.3 SMC:片状成型料 143
6.7 压制成型 143
6.7.1 工艺 143
6.7.2 BMC:预制整体模塑料 143
6.8.1 工艺 144
6.8 挤出成型 144
6.8.2 共挤出工艺 145
6.9.2 装配考虑 146
6.9.1 工艺 146
6.8.3 装配考虑 146
6.9 缠绕成型 146
6.12.1 工艺 147
6.12 注塑成型 147
6.10 气体辅助注射成型 147
6.11 气控压塑结构发泡成型 147
6.12.2 装配方法 148
6.13.1 工艺 149
6.13 叠铺成型和喷射成型 149
6.14.2 热塑性塑料 150
6.14.1 工艺 150
6.13.2 装配考虑 150
6.14 机加工 150
6.14.4 装配考虑 151
6.14.3 热固性塑料 151
6.15.2 装配考虑 152
6.15.1 工艺 152
6.15 拉挤成型 152
6.16.1 工艺 153
6.16 反应注塑成型(RIM) 153
6.17.2 装配考虑 154
6.17.1 工艺 154
6.16.2 装配考虑 154
6.17 树脂传递模塑(RTM) 154
6.18.1 工艺 155
6.18 滚塑成型 155
6.18.2 装配考虑 157
6.19.1 工艺 158
6.19 结构发泡成型、气体辅助结构发泡成型以及共注塑成型 158
6.19.2 装配考虑 159
6.20.2 薄片热成型 160
6.20.1 工艺 160
6.20 热成型 160
6.20.3 厚片热成型 161
6.20.6 装配 162
6.20.5 其他的成型工艺 162
6.20.4 压制热成型 162
6.21.2 装配考虑 163
6.21.1 工艺 163
6.21 双片热成型工艺 163
6.22.2 装配考虑 164
6.22.1 工艺 164
6.22 传递模塑成型 164
6.23.1 热塑性开放式零件 165
6.23 工艺的选择 165
6.23.2 热固性开放式零件 167
6.23.4 异型材 168
6.23.3 中空零件 168
6.23.5 超高强度零件 169
7.1.1 优点 170
7.1 优点与缺点 170
第7章 胶黏剂和溶剂连接 170
7.1.2 缺点 171
7.2 基本理论和术语 172
7.3.4 水蔓延试验 174
7.3.3 粘接率测试(试行标准ASTM D-2141-63 R) 174
7.3 塑料表面湿润性的测量方法 174
7.3.1 接触角测量 174
7.3.2 湿润张力测量(ASTM D-2578-73,聚乙烯和聚丙烯薄膜的湿润张力) 174
7.3.6 墨水保留测试 175
7.3.5 染色残留测试 175
7.4.1 溶剂清洗 176
7.4 表面处理 176
7.4.2.1 干磨 177
7.4.2 研磨方法 177
7.4.1.1 溶剂浸泡 177
7.4.1.2 溶剂擦拭 177
7.4.1.3 溶剂喷洗 177
7.4.1.4 蒸汽脱脂 177
7.4.1.5 超声蒸汽脱脂 177
7.4.1.6 液体超声清洗 177
7.4.3.1 化学处理 178
7.4.3 表面能处理和工艺参数选择 178
7.4.2.2 干喷砂法 178
7.4.2.3 湿喷砂法 178
7.4.2.4 湿研磨剂冲刷 178
7.4.2.5 清洗剂擦洗 178
7.4.3.2 电晕处理 179
7.4.3.4 火焰处理 180
7.4.3.3 等离子处理 180
7.5.1 剪切应力 181
7.5 粘接设计 181
7.4.3.5 工艺参数的选择 181
7.4.4 表面处理保存期限 181
7.5.4 剥离应力 182
7.5.3 裂开应力 182
7.5.2 拉伸应力 182
7.5.5.2 搭接接头 183
7.5.5.1 承载接头或无载接头 183
7.5.5 胶黏接头设计 183
7.5.5.3 对接接头 187
7.5.5.4 螺钉和胶合 189
7.6 胶黏剂 190
7.6.3 氰基丙烯酸盐胶黏剂 196
7.6.2 厌氧胶黏剂 196
7.6.1 丙烯酸树脂 196
7.6.5 热熔体 197
7.6.4 环氧树脂 197
7.6.8 多硫化物 198
7.6.7 聚氨酯 198
7.6.6 酚醛 198
7.6.12 水基胶黏剂 199
7.6.11 溶剂基胶黏剂 199
7.6.9 压敏胶黏剂 199
7.6.10 聚硅氧烷 199
7.7 溶剂 200
7.8.1 固定装置 202
7.8 胶黏剂和溶剂装配技术 202
7.8.2 夹紧装置 203
7.8.3.2 浸渍或浸泡的方法 204
7.8.3.1 毛细管法 204
7.8.3 应用方法 204
7.9 胶黏剂和溶剂系统的选择 205
7.10 专业术语 207
7.11 资料来源 208
8.1.2 使用紧固件的缺点 211
8.1.1 使用紧固件的优点 211
第8章 紧固件和嵌件 211
8.1 优点和缺点 211
8.2 紧固件设计基本考虑 212
8.2.1 蠕变影响 213
8.2.4 抗龟裂 214
8.2.3 缺口敏度 214
8.2.2 应力松弛的影响 214
8.2.6 线性热膨胀系数的差别 215
8.2.5 刚度注意事项 215
8.2.8.1 应变法 216
8.2.8 夹紧力 216
8.2.7 潮湿对性能的负面影响 216
8.2.9 抗振动 217
8.2.8.2 扭矩法 217
8.3.2 自攻螺钉 218
8.3.1 压入式紧固件 218
8.3 塑料中使用紧固件的方法 218
8.3.2.1 塑料螺纹的强度 219
8.3.2.2 展成螺纹螺钉和切削螺纹螺钉 220
8.3.3.2 改变齿高 222
8.3.3.1 窄螺纹牙形 222
8.3.3 特种螺钉 222
8.4.2 失效/驱动率和差值 223
8.4.1 成本标准 223
8.3.3.3 不对称螺纹牙形 223
8.4 自攻螺钉的选择 223
8.4.4 切削螺纹或展成螺纹 224
8.4.3 强度标准 224
8.4.5 攻丝或模塑成型螺纹 225
8.5 螺纹嵌件:优点 226
8.8 自攻丝嵌件 227
8.7 螺旋线圈嵌件 227
8.6 凸台帽 227
8.11 膨胀嵌件 228
8.10 胶接嵌件 228
8.9 压入式嵌件 228
8.13 超声波嵌件 229
8.12 模塑嵌件 229
8.14 热装嵌件 231
8.15 感应嵌件 232
8.18 嵌件设计考虑 233
8.17 螺柱 233
8.16 真空密封 233
8.21 机制螺钉 234
8.20 T形螺母 234
8.19 U形或J形夹 234
8.23 塑料螺钉 236
8.22 攻丝板和螺柱板 236
8.25.1 设计标准 237
8.25 凸台设计 237
8.24 螺钉头和垫圈 237
8.25.2.3 支撑 240
8.25.2.2 定位 240
8.25.2 凸台缩痕 240
8.25.2.1 挖芯 240
8.25.3 熔接痕 241
8.25.2.5 表面处理 241
8.25.2.4 材料 241
8.26 自攻螺母 242
8.29 弹簧夹 243
8.28 压入式螺母 243
8.27 螺旋螺母 243
8.31 铆钉 244
8.30 推入式紧固件 244
8.32.1 紧固件和嵌件 245
8.32 资料来源 245
8.32.4 感应安装设备 247
8.32.3 热装设备 247
8.32.2 螺纹嵌件 247
8.32.5 超声波安装设备 248
9.2 单件集成铰链 249
9.1.2 缺点 249
第9章 铰链连接 249
9.1 优点和缺点 249
9.1.1 优点 249
9.2.1 活动铰链 250
9.2.1.1 活动铰链设计 251
9.2.1.2 活动铰链成型要点 253
9.2.1.3 活动铰链其他成型工艺 256
9.2.2 米拉弹簧铰链 258
9.3 两片集成塑料铰链 260
9.2.4 平面铰链 260
9.2.3 标准铰链 260
9.3.2 拉片与销两片集成连接器 261
9.3.1 球-窝型铰链 261
9.4.1 拉片与销三片集成铰链 262
9.4 三片集成铰链 262
9.3.3 钩眼集成连接器 262
9.5.2 Rathbun弹簧 263
9.5.1 卡扣 263
9.4.2 钢琴铰链 263
9.5 弹簧锁 263
9.6 铰链的数量和使用的位置 264
10.1.2 优点 265
10.1.1 简介 265
第10章 热板/热口模/熔融焊接和热金属丝/电阻焊接 265
10.1 优点和缺点 265
10.1.3 缺点 266
10.3 工艺 267
10.2 材料 267
10.4 热板焊接类型 270
10.4.3 非接触热板焊接 271
10.4.2 高温热板焊接 271
10.4.1 低温热板焊接 271
10.5 热板焊接接头设计 272
10.6 装备 273
10.8 资料来源 274
10.7 热金属丝/电阻焊 274
11.2 加工方法 276
11.1.2 缺点 276
第11章 热气体焊接 276
11.1 优点和缺点 276
11.1.1 优点 276
11.2.2 永久热气体焊接 277
11.2.1 点焊 277
11.2.3 高速焊接 278
11.2.4 挤焊 279
11.3 接头设计 280
11.4 焊接实践 281
11.4.1 外观问题 282
11.4.5 焊穿 283
11.4.4 熔合问题 283
11.4.2 裂纹问题 283
11.4.3 变形 283
11.5.2.1 拉伸试验 284
11.5.2 破坏性测试 284
11.4.6 气孔 284
11.4.7 烧焦 284
11.5 焊接测试 284
11.5.1 非破坏性测试 284
11.5.1.1 视觉检查 284
11.5.1.2 泄漏测试 284
11.7.1 焊条 285
11.7 资料来源 285
11.5.2.2 弯曲试验 285
11.5.2.3 焊条取出试验 285
11.5.3 化学试验 285
11.5.4 火花试验 285
11.6 应用 285
11.7.3 焊条和设备 286
11.7.2 焊接设备 286
12.2.1 优点 287
12.2 优点和缺点 287
第12章 感应/电磁焊接 287
12.1 概述 287
12.2.2 缺点 288
12.3 设备 289
12.4 加工方法 290
12.5.2 束发夹线圈 291
12.5.1 单圈线圈 291
12.5 线圈 291
12.5.5 其他形式的线圈 292
12.5.4 分流线圈 292
12.5.3 多圈线圈 292
12.6.1 聚合物 293
12.6 材料 293
12.5.6 线圈定位 293
12.5.7 磁通量集中器 293
12.6.2 电磁材料 294
12.7 接头设计 295
12.6.2.3 液态电磁材料 295
12.6.2.1 模塑预成型 295
12.6.2.2 热熔电磁材料 295
12.9.1 间歇密封 297
12.9 薄膜和片材 297
12.8 封装 297
12.10 塑料中插入金属 298
12.9.2 连续密封 298
12.11 资料来源 299
13.2.1 嵌件模塑成型的优点 300
13.2 嵌件成型 300
第13章 嵌件和多零件成型 300
13.1 概述 300
13.2.3 螺纹嵌件的设计 301
13.2.2 嵌件模塑成型的缺点 301
13.2.4 带螺纹嵌件模具设计考虑 304
13.2.5 用户设计的嵌件 305
13.2.7 真空密封 308
13.2.6 外露件:嵌件比模具大 308
13.2.9 修饰性嵌件 309
13.2.8 嵌件准备 309
13.3.2 多零件模塑成型的优点 311
13.3.1 概述 311
13.3 多零件模塑成型 311
13.3.4 工艺 312
13.3.3 多零件模塑成型的缺点 312
13.3.5 材料 313
13.4 资料来源 314
14.1.2 缺点 316
14.1.1 优点 316
第14章 压力配合/受力配合/干涉配合/收缩配合 316
14.1 优点和缺点 316
14.2.1 工程符号 317
14.2 压力配合工程 317
14.2.3 由温度改变带来的变化 318
14.2.2 几何因子 318
14.2.4.4 快速法 319
14.2.4.3 不同塑料制成的轴和凸台 319
14.2.4 环应力 319
14.2.4.1 塑料凸台中的金属轴 319
14.2.4.2 同种材料的轴和凸台 319
14.2.6 由装配引起的尺寸变化 320
14.2.5 装配力和拆卸力 320
14.2.8 方程限制 321
14.2.7 关系 321
14.4 加工 325
14.3 安全因子 325
14.6.2 轻载或可打开型压力配合 326
14.6.1 重载压力配合 326
14.5 材料选择 326
14.6 零件设计 326
14.6.3 非圆形的配合 327
15.1.1 优点 329
15.1 优点和缺点 329
第15章 卡扣连接 329
15.1.2 缺点 330
15.3.1 允许的动应变 331
15.3 一般工程原理 331
15.2 综合应用 331
15.3.2 角应力集中 332
15.3.4 有限元分析 333
15.3.3 当两个零件都是弹性体时的工程调整 333
15.4.1 悬臂卡扣连接设计 334
15.4 悬臂卡扣连接 334
15.4.2 悬臂卡扣连接工程学 336
15.5.1 圆柱形卡扣连接设计 341
15.5 圆柱形、环形、周向或有环纹的卡扣连接 341
15.5.2.2 横向力和轴向力 342
15.5.2.1 最大容许干涉 342
15.5.2 圆柱形、环形、周向形或有环纹的卡扣连接的工程学问题 342
15.6.1 旋转卡扣连接的设计 344
15.6 旋转卡扣连接 344
15.6.2 旋转卡扣连接的工程问题 345
15.7 易剥落卡扣连接 346
15.8 注塑成型工艺 347
15.9.1 注塑模基本结构 348
15.9 卡扣连接成型模具 348
15.9.2 易剥落模具的顶出系统和冷却系统 350
15.9.3 非脱落式模具的型芯 352
15.9.4 模具型腔内卡扣件的具体结构 353
15.10 结论 355
16.2.1 优点 356
16.2 旋转焊接的优点及缺点 356
第16章 旋转焊接 356
16.1 旋转焊接介绍 356
16.3 旋转焊接工艺 357
16.2.2 缺点 357
16.4 材料 360
16.5.2 连接设计 361
16.5.1 总体设计考虑 361
16.5 旋转焊接的设计 361
16.6.1 基于钻床的旋转焊机 362
16.6 旋转焊接设备 362
16.6.1.2 用于钻床类枢轴(中心点)焊的工具 363
16.6.1.1 用于钻床式惯性焊接的工具 363
16.6.3 商用直接驱动旋转焊机 364
16.6.2 商用惯性旋转焊机 364
16.7 资料来源 366
17.1.2 缺点 367
17.1.1 优点 367
第17章 立锻/模锻/锤锻/冷锻/冷成型 367
17.1 立锻/冷成型的优点和缺点 367
17.2.1 桩柱的冷成型 368
17.2 立锻 368
17.2.2 热气锻/冷锻 370
17.2.5 立柱的超声波热成型 371
17.2.4 立柱热压模成型(热锻) 371
17.2.3 超声波冷成型 371
17.3.1 立柱 373
17.3 立锻设计 373
17.2.6 激光立锻 373
17.3.2 立柱头 374
17.4 模锻 376
17.5.1 热锻 377
17.5 资料来源 377
17.5.4 超声波 378
17.5.3 激光锻 378
17.5.2 热气体/冷锻 378
18.2 在塑料上钻孔和攻丝 379
18.1.2 两种螺纹共同的缺点 379
第18章 螺纹:攻丝和模塑 379
18.1 整体螺纹的优点和缺点 379
18.1.1 两种类型螺纹共同的优点 379
18.2.3 在塑料上钻孔 380
18.2.2 攻丝螺纹特有的不足之处 380
18.2.1 攻丝螺纹独一无二的优点 380
18.2.4 在塑料上铰孔 381
18.3.3 螺纹设计 384
18.3.2 模塑螺纹特有的缺点 384
18.2.5 在塑料上攻丝 384
18.3 在塑料上模塑螺纹 384
18.3.1 模塑螺纹特有的优点 384
18.3.4.1 成型内螺纹的脱模式模具 387
18.3.4 用于模塑螺纹的模具 387
18.3.4.2 成型内螺纹的剖分型芯式模具 388
18.3.4.4 成型外螺纹的对开式模具 389
18.3.4.3 成型外螺纹的可扩展式型腔模具 389
18.4.2 旋下式卡盘 391
18.4.1 部分型芯和型腔 391
18.3.4.5 成型内螺纹的旋下式模具 391
18.3.4.6 旋下型夹盘式模具 391
18.3.4.7 成型螺纹圈数少于一圈制品的模具 391
18.4 资料来源 391
19.1.1 优点 392
19.1 超声波焊接的优点和缺点 392
第19章 超声波焊接 392
19.2 常规应用 393
19.1.2 缺点 393
19.4 超声波焊接材料 394
19.3 超声波焊接的原理 394
19.4.1.3 阻燃剂 398
19.4.1.2 填充剂、增量剂和纤维增强材料 398
19.4.1 添加剂和污染物 398
19.4.1.1 着色剂 398
19.4.1.10 回用料 399
19.4.1.9 增塑剂 399
19.4.1.4 发泡剂 399
19.4.1.5 冲击改性剂 399
19.4.1.6 润滑剂 399
19.4.1.7 脱模剂 399
19.4.1.8 涂层零件 399
19.5.1.3 刚度要求 400
19.5.1.2 外观要求 400
19.5 超声波零件的设计 400
19.5.1 超声波焊接总体考虑 400
19.5.1.1 强度要求 400
19.5.2 接头设计基础 402
19.5.2.3 最小初始接触面积 403
19.5.2.2 均匀的振动移动距离 403
19.5.2.1 零件的对中 403
19.5.3.1 对接接头 404
19.5.3 能量导向接头 404
19.5.3.2 接头布置 405
19.5.3.3 纹理表面 406
19.5.3.4 台阶式接头 407
19.5.4 剪切接头 408
19.5.3.6 薄壁零件的接头 408
19.5.3.5 榫槽接头 408
19.5.5 密封 411
19.5.7 螺柱焊接、立锻、模锻和点焊 412
19.5.6 扫描焊接 412
19.5.7.2 螺柱焊接 413
19.5.7.1 立锻和模锻 413
19.5.7.3 点焊 415
19.6 织物薄膜密封 417
19.7.3 换能器 419
19.7.2 能量发生器 419
19.7 超声波焊接设备 419
19.7.1 基本原理 419
19.7.4 变幅杆 420
19.7.5 焊头 421
19.7.6 定位器 422
19.7.7 控制器 423
19.7.8 设备频率 424
19.8 资料来源 425
19.7.9 超声波焊接的自动化 425
20.1.2 振动焊接的优点 427
20.1.1 超声波焊接比较 427
第20章 振动焊接 427
20.1 优点和缺点 427
20.1.3 振动焊接的缺点 428
20.2 振动焊接过程 429
20.2.2 轨道振动焊接 430
20.2.1 线性振动焊接 430
20.3 材料 431
20.2.3 角振动焊接 431
20.4.1 基本考虑 433
20.4 振动焊接零件的设计 433
20.4.2 线性振动焊接接头设计 434
20.5 设备 437
20.6 资料来源 438
21.1.1 无接触、表面、直接、对接激光焊接 439
21.1 优点和缺点 439
第21章 激光焊接 439
21.1.4 透射传输激光焊接的优点 440
21.1.3 透射传输红外线激光焊接 440
21.1.2 激光铆焊 440
21.2.1 激光 442
21.2 激光焊接步骤 442
21.1.5 透射传输激光焊接的缺点 442
21.2.2 基本的透射传输激光焊接方法 444
21.2.3 点焊或轮廓线焊接 445
21.2.4 同时操作的透射传输红外线激光焊接(STTIr) 446
21.2.6 掩膜焊接(Leister公司专利方法) 447
21.2.5 准同步激光焊接 447
21.3.1 影响激光焊接性能的材料特性 449
21.3 激光焊接材料 449
21.3.2 材料选择性质中的折射效应 450
21.3.3 染色剂、填充剂和添加剂对激光传输的影响 451
21.3.4 激光焊接透射材料 452
21.3.5 激光焊接塑料的相容性 453
21.5 设备 454
21.4 接头设计 454
21.6 应用 455
21.7 资料来源 456
参考文献 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