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章 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概述 4
第一节 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内涵 5
一、素质的涵义及其基本结构 5
二、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涵义及内部构成 8
第二节 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特征、作用及形成过程 12
一、公民思想道德的基本特征 12
二、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作用 14
三、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过程 17
第三节 中国传统思想道德发展概述 19
一、先秦时期 20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27
三、隋唐宋元明清时期 31
四、近代中国思想道德 36
第二章 公民思想素质的基本内容 37
第一节 公民思想素质的理论基础 37
一、优秀文化传统 37
二、科学人文精神 39
三、哲学理论 43
第二节 公民思想素质的现代意识 45
一、系统意识 46
二、信息意识 48
三、竞争意识 50
四、效率意识 51
五、创新意识 52
六、民主意识 54
七、法治意识 57
第三节 公民思想素质的观念形态 60
一、政治观 60
二、经济观 64
三、道德观 69
四、审美观 78
五、哲学观 82
第三章 公民道德素质的基本内容 89
一、道德认知 90
第一节 公民道德素质形成的心理过程 90
二、道德情感 96
三、道德意志 103
四、道德行为 110
第二节 公民道德素质的基本内容 115
一、社会公德 115
二、职业道德 125
三、家庭美德 132
第四章 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其他素质的关系 140
第一节 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 140
一、人的社会属性决定公民必须具备政治素质 141
二、公民思想道德素质与政治素质的联系 142
三、公民思想道德素质与政治素质的区别 146
第二节 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147
一、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共同本质与区别 148
二、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相互联系 150
第三节 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53
一、科学文化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发展与提高的基础 153
二、思想道德素质是科学文化素质发展与提高的精神动力和支柱 156
第四节 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经济素质 158
一、经济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的直接源泉和现实材料 159
二、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和优化经济素质 161
一、健康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的物质载体和基础 164
第五节 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 164
第五章 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169
第一节 培养和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是教育 169
一、教育在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建设中的战略地位 169
二、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特点 172
三、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178
第二节 培养和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外部条件是社会环境的优化 183
一、现阶段我国思想道德建设所面临的社会环境 183
二、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社会环境的丰富内涵 184
三、优化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社会环境的方法 185
第三节 培养和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重在实践 188
一、实践公民思想道德规范,培养和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188
二、加强公民思想道德修养,提升公民思想道德境界 191
三、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公民的道德人格 194
第六章 公民思想道德素质与社会主义现代化 198
第一节 人的素质与现代化 198
一、人的素质的“可持续发展” 199
二、人的素质形成的动态进程 201
三、人的素质的现代化内涵 201
第二节 公民思想道德素质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205
一、“和平崛起”的合理性因素 205
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 207
三、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209
第三节 公民思想道德素质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10
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道德基础 211
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13
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自律机制 215
第四节 公民思想道德素质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17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质及其战略地位 217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指导方针和价值取向 219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 223
第五节 公民思想道德素质与人的全面发展 225
一、人的自由及其实现 225
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培育“四有”新人与贯彻“三个代表”精神 227
参考文献 231
后记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