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蔡太生主编
  • 出 版 社: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34932017
  • 页数:26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人体糖、脂肪、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理论及酶等的生化理论。

目录 1

第一章 绪论 1

一、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

二、生物化学发展简史 2

三、生物化学与医学 3

第一篇 物质结构与功能 6

第二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6

第一节 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6

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6

二、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 7

三、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连接方式 9

第二节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10

一、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 10

二、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 11

第三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15

一、蛋白质的两性解离性质 15

二、蛋白质的高分子性质 16

三、蛋白质的变性 17

四、蛋白质的沉淀 17

一、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8

五、蛋白质的紫外吸收性质及重要呈色反应 18

第四节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8

二、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9

第五节 蛋白质的分类 20

一、按组成分类 20

二、按形状分类 20

三、按功能分类 20

一、血浆蛋白质的组成与分类 21

二、血浆蛋白质的功能 21

第六节 血浆蛋白质 21

第三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25

第一节 核酸的化学组成 25

一、核酸的元素组成 25

二、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25

三、体内某些重要的核苷酸衍生物 28

第二节 DNA的结构与功能 28

一、DNA的一级结构 28

二、DNA的二级结构 30

四、DNA的功能 31

三、DNA的超螺旋结构 31

第三节 RNA的结构与功能 32

一、mRNA的结构与功能 32

二、tRNA的结构与功能 32

三、rRNA的结构与功能 33

第四节 核酸的理化性质及其应用 34

一、核酸的一般性质 34

二、核酸的紫外吸收性质 34

三、DNA的变性、复性与分子杂交 35

一、酶的分子组成 38

第一节 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38

第四章 酶 38

二、酶的活性中心 39

第二节 体内酶的特殊存在形式 40

一、酶原 40

二、同工酶 41

第三节 酶促反应的特点与机制 41

一、酶促反应的特点 41

二、酶促反应的机制 42

一、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43

第四节 酶促反应动力学 43

三、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44

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44

四、pH值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45

五、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45

六、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46

第五节 酶的分类与命名 48

一、酶的分类 48

一、酶与疾病的发生 49

二、酶与疾病的诊断 49

第六节 酶与医学的关系 49

二、酶的命名 49

三、酶与疾病的治疗 50

四、酶在医学上的其他应用 50

第五章 维生素 52

第一节 概述 52

一、维生素的概念 52

二、维生素的命名和分类 52

第二节 脂溶性维生素 53

一、维生素A 53

三、维生素缺乏病的发生原因 53

二、维生素D 56

三、维生素E 57

四、维生素K 58

第三节 水溶性维生素 58

一、维生素B1 58

二、维生素B2 59

三、维生素PP 60

四、维生素B6 60

六、生物素 61

五、泛酸 61

七、叶酸 62

八、维生素B12 63

九、维生素C 63

第二篇 物质代谢与调节 69

第六章 糖代谢 69

第一节 概述 69

一、糖的生理功能 69

二、糖代谢的概况 69

一、糖酵解反应过程 70

第二节 糖的无氧分解 70

二、糖酵解的调节 72

三、糖酵解的生理意义 73

第三节 糖的有氧分解 73

一、有氧氧化反应过程 73

二、有氧氧化的调节 76

三、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 76

第四节 磷酸戊糖途径 77

二、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78

一、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 78

第五节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79

一、糖原的合成代谢 80

二、糖原的分解代谢 81

三、糖原合成与分解代谢的调节 82

第六节 糖异生 83

一、糖异生途径 84

二、糖异生的调节 84

三、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84

二、血糖水平的调节 86

一、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86

第七节 血糖及其调节 86

三、血糖水平异常 87

第七章 氧代谢 90

第一节 概述 90

一、氧代谢的类型 90

二、参与氧代谢的酶类 91

三、氧的生理功能 92

第二节 线粒体氧的代谢 92

一、呼吸链的组成 92

二、呼吸链的类型 95

三、ATP的生成 96

第三节 微粒体氧的代谢 98

一、加双氧酶 98

二、加单氧酶 99

三、微粒体氧代谢的意义 99

第四节 活性氧的代谢 99

一、活性氧的含义 100

二、活性氧的生成与清除 100

三、体内活性氧增加的原因 101

四、防止体内活性氧过量的措施 102

第一节 概述 104

一、脂类在体内的分布 104

第八章 脂类代谢 104

二、脂类的生理功能 106

第二节 血脂与血浆脂蛋白 107

一、血脂 107

二、血脂的来源与去路 107

三、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及结构 108

四、血浆脂蛋白代谢异常 110

一、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 111

第三节 甘油三酯代谢 111

二、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 116

第四节 磷脂代谢 118

一、磷脂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118

二、甘油磷脂的代谢 118

第五节 胆固醇代谢 120

一、胆固醇的生物合成 120

二、胆固醇的酯化 122

三、胆固醇的转化与排泄 122

第一节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125

一、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125

第九章 氨基酸代谢 125

二、蛋白质的需要量与营养价值 126

第二节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126

一、氨基酸脱氨基作用 127

二、氨的代谢 129

三、α-酮酸的代谢 132

第三节 个别氨基酸的代谢 133

一、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133

二、一碳单位的代谢 135

三、含硫氨基酸的代谢 136

四、芳香族氨基酸的代谢 137

第十章 核苷酸代谢 140

第一节 嘌呤核苷酸代谢 140

一、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140

二、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143

第二节 嘧啶核苷酸代谢 145

一、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145

二、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147

一、营养物质代谢的共同规律 149

第一节 物质代谢的联系 149

第十一章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149

二、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150

三、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及联系 151

第二节 物质代谢的调节 154

一、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 154

二、激素水平的代谢调节 158

三、整体调节 159

一、半保留复制的概念 163

第一节 DNA的半保留复制 163

第十二章 DNA的生物合成(复制) 163

第三篇 遗传信息的传递 163

二、参与DNA复制的重要成分 164

三、复制的过程 168

第二节 DNA的损伤和修复 169

一、DNA的损伤 169

二、DNA损伤的修复 170

第三节 逆转录现象与逆转录酶 171

一、逆转录现象 171

二、逆转录酶 172

第一节 模板和酶 174

第十三章 RNA的生物合成(转录) 174

一、转录模板 175

二、RNA聚合酶 175

第二节 转录过程 175

一、转录的起始 175

二、转录的延伸 176

三、转录的终止 176

第三节 真核生物转录后加工 177

一、mRNA转录后的加工 177

三、rRNA转录后的加工 178

二、tRNA转录后的加工 178

第十四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 180

第一节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 180

一、参与蛋白质合成的物质 180

二、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 183

三、蛋白质合成后的加工 186

四、蛋白质生物合成与医学的关系 187

第二节 基因表达的调控与癌基因 188

一、基因表达的基本概念 188

二、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 188

四、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190

三、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 190

第十五章 水和无机盐代谢 194

第一节 体液 194

一、体液的分布与含量 194

第四篇 专题篇 194

二、体液的电解质组成与分布特点 195

三、体液的交换 196

一、水的生理功能 197

二、水的摄入与排出 197

第二节 水平衡 197

第三节 电解质平衡 199

一、电解质的生理功能 199

二、钠、氯代谢 200

三、钾的代谢 200

第四节 钙磷代谢 201

一、钙磷在体内的分布与功能 201

二、钙磷的吸收与排泄 202

三、血钙和血磷 203

四、钙磷与骨的关系 204

五、钙磷代谢的调节 205

第五节 镁的代谢 206

一、镁的含量与分布 206

二、镁的吸收与排泄 206

三、镁的生理作用 206

第六节 微量元素代谢 207

一、微量元素 207

二、铁的代谢 207

四、铜的代谢 208

三、锌的代谢 208

五、硒的代谢 209

六、锰的代谢 210

七、碘的代谢 210

八、其他微量元素 211

第十六章 酸碱平衡 214

第一节 体内酸碱物质的来源 214

一、酸性物质的来源 214

第二节 酸碱平衡的调节 215

一、血液缓冲体系的缓冲作用 215

二、碱性物质的来源 215

二、肺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 218

三、肾脏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 218

第三节 酸碱平衡与电解质代谢的关系 221

一、酸碱平衡与血钾浓度的关系 221

二、酸碱平衡与血氯浓度的关系 222

三、阴离子间隙 222

第四节 酸碱平衡紊乱 223

一、酸碱平衡紊乱的基本类型 223

二、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生化指标 225

第十七章 肝胆生物化学 229

第一节 肝脏在物质代谢中的重要作用 229

一、肝脏在糖代谢中的作用 230

二、肝脏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 230

三、肝脏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 231

四、肝脏在维生素代谢中的作用 231

五、肝脏在激素代谢中的作用 232

第二节 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 232

一、生物转化作用的概念与生理意义 232

二、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 232

四、影响生物转化作用的因素 235

三、生物转化的反应特点 235

第三节 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 236

一、胆汁 236

二、胆汁酸的生理功用 236

三、胆汁酸的代谢 237

第四节 胆色素代谢与黄疸 238

一、胆红素的生成 238

二、胆红素的运输 238

三、胆红素在肝中的代谢 239

四、胆红素在肠中的变化及胆素原的肠肝循环 240

五、胆色素代谢与黄疸 241

第十八章 细胞间信息的传递 244

第一节 信息物质 244

一、细胞间信息物质 244

二、细胞内信息物质 245

第二节 受体 245

一、受体的种类、分子结构与功能 245

二、受体与配体结合的特点 247

第三节 信息的传递途径 247

一、膜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 247

一、信息传递与疾病的发生 251

二、膜内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 251

第四节 信息传递与疾病 251

二、信息传递与疾病的治疗 252

第十九章 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与人类基因组计划 254

第一节 基因工程 254

一、重组DNA技术的基本过程 254

二、重组DNA技术与医学的关系 256

二、探针技术 257

三、印迹技术 257

一、核酸分子杂交 257

第二节 核酸分子杂交与印迹技术 257

第三节 PCR技术 258

第四节 DNA芯片技术 259

一、DNA芯片技术的概念 260

二、DNA芯片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60

三、DNA芯片技术的应用 261

第五节 人类基因组计划与后基因组研究 261

一、人类基因组计划 261

二、后基因组研究 262

主要参考文献 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