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419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419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419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 423
第三节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426
第四节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429
第五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431
第六节名义GDP和实际GDP 434
第七节 结束语 435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440
第一节 均衡产出 440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443
第三节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449
第四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454
第五节 乘数论 457
第六节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460
第七节 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 462
第八节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466
第九节 结束语 468
第十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474
第一节 投资的决定 475
第二节IS曲线 481
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 488
第四节 LM曲线 494
第五节 IS-LM分析 500
第六节 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503
第七节 结束语 505
第一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512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512
第二节 财政政策效果 514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效果 519
第四节 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524
第五节 结束语 526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535
第一节 经济政策目标 535
第二节 财政政策 538
第三节 货币政策 548
第四节 资本证券市场 558
第五节 金融衍生品市场 563
第六节 宏观经济政策及理论的演变 568
第七节 结束语 572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578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579
第二节 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582
第三节 长期和短期在国民收入决定中的特殊含义 587
第四节 古典总供给曲线 588
第五节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590
第六节 常规总供给曲线 592
第七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593
第八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数学小结 596
第九节 结束语 597
第十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601
第一节 失业的描述 601
第二节 失业的经济学解释 604
第三节 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 606
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描述 607
第五节 通货膨胀的原因 611
第六节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617
第七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620
第八节 结束语 628
第十九章 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 632
第一节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概述 632
第二节 国际贸易组织 636
第三节 国际金融体系的演变 640
第四节 有关倾销的基本知识 643
第五节 政府调节国际经济往来的措施 645
第六节 结束语 647
第二十章 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 651
第一节 汇率和对外贸易 651
第二节 国际收支的平衡 659
第三节 IS-LM-BP模型 664
第四节 资本完全流动下的IS-LM-BP模型 666
第五节 开放经济条件的财政与货币政策 668
第六节 调整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政策 672
第七节 南—北关系的一种经济分析 676
第八节 包括国际部门在内的宏观经济理论体系的数学小结 679
第九节 结束语 679
第二十一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684
第一节国民收入长期增长趋势和波动 684
第二节 对经济增长的一般认识 686
第三节 增长核算 689
第四节 新古典增长理论 693
第五节 内生增长理论 704
第六节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707
第七节 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 709
第八节 经济周期理论的简要回顾 711
第九节 乘数—加速数模型 715
第十节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718
第十一节 结束语 722
第二十二章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 726
第一节 从菲利普斯曲线到总供给曲线 726
第二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 728
第三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734
第四节 一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AD-AS模型 736
第五节 新凯恩斯主义形成的理论背景和特征 740
第六节 名义粘性 743
第七节 一个新凯恩斯主义的AD-AS模型 746
第八节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 751
第九节 博弈论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应用 752
第十节 本章和宏观经济学结束语 755
第二十三章 西方经济学与中国 762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科学吗? 763
第二节西方经济学对我国的有用之处 766
第三节 在应用西方经济学时应加考虑的我国国情的特殊性 769
第四节 科学主义 772
第五节 对意识形态问题的隐讳 774
第六节 广泛而庞杂的内容 777
第七节 貌似新颖的形象 778
第八节 全书结束语 780
附录一 782
附录二 791
附录三 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