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气体定律 1
1.1.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
第一章 气体和溶液 1
1.1.2 气体分压定律 2
1.1.3 实际气体 4
1.2 溶液 5
1.2.1 溶液浓度表示法 5
1.2.2 稀溶液的依数性 7
习题 14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16
2.1 基本概念 16
2.1.1 系统与环境 16
2.1.2 状态与状态函数 17
2.1.5 反应进度 18
2.1.3 过程与途径 18
2.1.4 热和功 18
2.2 热力学第一定律 20
2.2.1 热力学能 20
2.2.2 热力学第一定律 20
2.3 化学反应热效应 21
2.3.1 化学反应热效应的概念 21
2.3.2 热力学的标准状态 23
2.3.3 热化学方程式 24
2.3.4 化学反应热效应的计算 24
2.4 化学反应自发性 28
2.4.1 自发过程 28
2.4.2 焓变与自发反应 29
2.4.3 熵变与热力学第二定律 30
2.4.4 标准熵变及计算 31
2.5 吉布斯自由能与吉布斯自由能判据 33
2.5.1 吉布斯自由能变与反应的自发性 33
2.5.2 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rG?的计算 35
2.5.3 吉布斯-亥姆霍兹公式的应用 36
习题 37
第三章 化学平衡 39
3.1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 39
3.1.1 化学平衡状态 39
3.1.2 标准平衡常数 40
3.2 吉布斯自由能变与化学平衡 42
3.2.1 吉布斯自由能变与化学平衡常数的关系 42
3.2.2 标准平衡常数的计算及应用 44
3.3.1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6
3.3 化学平衡的移动 46
3.3.2 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7
3.3.3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8
3.3.4 勒夏特列原理 49
习题 49
第四章 化学动力学初步 51
4.1 化学反应速率 51
4.1.1 平均速率 51
4.1.2 瞬时速率 52
4.2 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 53
4.2.1 质量作用定律 53
4.2.2 反应级数…………………………………………………………(54 )4.2.3 反应机理 55
4.3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56
4.3.1 碰撞理论 56
4.3.2 过渡态理论 57
4.4 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58
4.4.1 范特霍夫规则 59
4.4.2 阿伦尼乌斯公式 59
4.5 反应速率与催化剂的关系 60
4.5.1 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60
4.5.2 催化作用的特点 61
4.5.3 均相催化和多相催化反应 62
4.5.4 酶催化反应 63
习题 63
第五章 酸碱平衡 66
5.1 酸碱理论 66
5.1.1 酸碱的离解理论 66
5.1.2 酸碱的质子理论 66
5.1.3 酸碱的电子理论 68
5.2 水的离解平衡 69
5.3 弱酸、弱碱的离解平衡 70
5.3.1 一元弱酸、弱碱的离解平衡 70
5.3.2 离解常数和离解度的关系 71
5.3.3 一元弱酸、弱碱中[H+]或[OH-]的计算 72
5.3.4 多元弱酸的离解平衡 73
5.4 缓冲溶液 76
5.4.1 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76
5.4.2 缓冲溶液概述 77
5.4.3 缓冲溶液pH的计算 78
5.5 强电解质溶液简介 81
【阅读参考】酸雨 81
习题 82
6.1 溶度积和溶解度 84
6.1.1 离子积(Qi)与溶度积(K?) 84
第六章 沉淀溶解平衡 84
6.1.2 溶度积规则 85
6.1.3 溶度积和溶解度的关系 85
6.2 影响沉淀生成与溶解的因素 86
6.2.1 影响沉淀生成的因素 86
6.2.2 影响沉淀溶解的因素 88
6.3 分步沉淀与沉淀转化 90
6.3.1 分步沉淀 90
6.3.2 沉淀的转化 91
习题 92
第七章 氧化还原 94
7.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94
7.1.1 氧化数 94
7.1.2 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电对 95
7.1.3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96
7.2 原电池和电极 98
7.2.1 原电池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98
7.2.2 电池符号 99
7.2.3 电极的种类 99
7.3 电极电势 100
7.3.1 电极电势的产生 100
7.3.2 标准电极电势 101
7.4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105
7.4.1 能斯特方程 106
7.4.2 温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106
7.4.3 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106
7.4.4 酸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107
7.4.5 难溶化合物或配合物的生成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108
7.5 电极电势的应用 110
7.5.1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方向 110
7.5.2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111
7.5.3 选择氧化剂、还原剂 112
7.6 元素电势图 113
7.6.1 元素电势图的概念 113
7.6.2 元素电势图的应用 113
【阅读参考】化学电源 114
习题 117
第八章 原子结构 119
8.1 微观粒子的运动特性 119
8.1.1 经典的核式原子模型的建立 119
8.1.2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 120
8.1.3 微观粒子特性及其运动规律 123
8.2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125
8.2.1 波函数、概率密度 125
8.2.2 轨道和电子云图形 128
8.2.3 电子运动的径向特点与角度 131
8.2.4 四个量子数 133
8.3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 135
8.3.1 多电子原子轨道能级 136
8.3.2 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138
8.3.3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140
8.4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144
8.4.1 原子半径 144
8.4.2 元素的电离能 145
8.4.3 元素的电子亲和能 147
8.4.4 原子的电负性 148
【阅读参考】 148
1.波函数角度部分的图形 148
2.3d轨道的能量高于4s吗? 150
3.原子的量子数 151
习题 152
第九章 分子结构 154
9.1 离子键 154
9.1.1 离子键的形成和特点 154
9.1.2 离子的特征 156
9.2 共价键的价键理论 158
9.2.1 H2分子的形成和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 158
9.2.2 共价键的特点 160
9.2.3 共价键的类型 160
9.2.4 键参数 161
9.3 杂化轨道理论 164
9.3.1 杂化轨道理论基本要点 164
9.3.2 杂化轨道基本类型 164
9.4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168
9.4.1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基本要点 168
9.4.2 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分子构型的一般原则和实例 170
9.5 分子的极性和分子间力 171
9.5.1 分子的极性和极化 171
9.5.2 分子间力 175
9.5.3 氢键 177
9.6 晶体 179
9.6.1 晶体与非晶体 179
9.6.2 晶体的基本类型 179
习题 180
第十章 配位化合物 182
10.1 配位化合物概述 182
10.1.1 配位化合物的含义 182
10.1.2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 183
10.1.3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 184
10.2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185
10.1.4 螯合物 185
10.2.1 价键理论的要点 186
10.2.2 配离子的形成 186
10.2.3 配合物的磁性 188
10.3 配位平衡 189
10.3.1 配位化合物的稳定常数 189
10.3.2 配位平衡的计算 190
10.4 配位化合物应用 196
10.4.1 配位化合物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197
10.4.2 配位化合物在生命科学中的意义 197
10.4.3 配位化合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198
【阅读参考】人体中的配合物 198
习题 199
11.1 分散系 202
第十一章 胶体 202
11.2 表面吸附 203
11.2.1 表面能 203
11.2.2 吸附作用 203
11.3 溶胶 206
11.3.1 溶胶的制备 206
11.3.2 胶团结构 206
11.3.3 溶胶的性质 208
11.3.4 溶胶的稳定性与聚沉 210
11.4 表面活性物质 粗分散系 212
11.4.1 表面活性物质结构和分类 212
11.4.2 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 214
习题 215
12.1 元素概念 217
12.1.1 元素、核素和同位素 217
第十二章 单质和无机化合物概述 217
12.1.2 元素的生物学意义 218
12.2 单质的物理性质 219
12.2.1 主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219
12.2.2 过渡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222
12.3 单质的化学性质 223
12.3.1 主族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223
12.3.2 过渡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226
12.4 无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226
12.4.1 化合物的溶解性 227
12.4.2 含氧酸及其盐的氧化还原性 228
12.4.3 含氧酸及其盐的热稳定性 229
12.4.4 化合物的酸碱性 230
12.5.1 钾和钠的化合物 232
12.5 重要无机化合物选论 232
12.5.2 硼、碳、硅的化合物 233
12.5.3 氮、磷、砷的化合物 234
12.5.4 氧和硫的化合物 237
12.5.5 卤素化合物 238
【阅读参考】环境的化学污染 240
习题 243
附录 244
附录Ⅰ 希腊字母表 244
附录Ⅱ 一些物质的标准生成焓、标准熵、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 244
附录Ⅲ 弱酸、弱碱在水中的离解常数K? 250
附录Ⅳ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 251
附录Ⅴ 标准电极电势 252
附录Ⅵ 碱性条件下标准电极电势 255
附录Ⅶ 常见配离子的稳定常数 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