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县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2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方城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534807220
  • 页数:750 页
图书介绍:

概述 1

跋 1

大事记 9

第一篇 建置 67

第一章 建置沿革 67

附一:博望县建置始末 68

第二章 行政区划 69

附二:鲁南县建置始末 69

第三章 县城 73

第二篇 地理环境 75

第一章 位置 境域 75

第一节 位置 75

第二节 境域 77

第二章 地质 79

第一节 地层 79

第二节 构造 81

第三节 岩浆岩 82

第四节 矿藏 84

第五节 地震 89

第一节 山地 90

第三章 地貌 90

第二节 丘陵 95

第三节 平原 95

第四章 气候 96

第一节 日照 96

第二节 气温 97

第三节 风向 风力 100

第四节 降水 103

第五节 温度与蒸发 106

第六节 地温 107

第七节 霜期 107

第八节 物候 108

第九节 气候分区 109

第五章 水文 112

第一节 地表水 112

第二节 地下水 113

第二节 土壤 116

第六章 土地 土壤 116

第一节 土地 116

第七章 野生动植物 121

第一节 野生动物 121

第二节 野生植物 122

第八章 植被 123

第一节 人工植被 123

第二节 自然植被 125

第九章 灾害 126

第一节 水灾 126

第二节 旱灾 128

第三节 雹灾 129

第四节 霜灾 131

第六节 虫灾 131

第五节 风灾 131

附记:历史上异常现象 132

第三篇 人口 135

第一章 人口变动 135

第一节 人口总量 135

第二节 人口迁徙 136

第二章 人口构成 137

第一节 民族 137

第二节 性别 年令 138

第三节 文化程度 139

第一节 计划人口 140

第三章 人口控制 140

第四节 职业 140

第二节 政策规定 141

第三节 节育技术 143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45

第四篇 政党 145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145

第二节 主要活动 147

第三节 代表大会 153

第四节 组织建设 156

第五节 宣传工作 160

第六节 统一战线 162

第七节 纪律检查 166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 167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67

第二节 主要活动 167

附:三民主义青年团方城县团部简介 168

第五篇 政权 政协 169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69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169

第二节 代表选举 170

第三节 代表大会 170

第四节 人大常委会重要活动 173

第二章 人民政府 175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75

第二节 干部 185

第三节 重大政务活动 187

第四节 人民来信来访 189

第三章 州署 县政府 190

第一节 州署 190

第二节 县政府 190

第四章 人民政协 191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91

第二节 历届全会 192

第三节 主要活动 195

附记:民国时期方城县参议会简介 196

第六篇 群众团体 199

第一章 工会 199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99

第二节 主要活动 199

第三节 代表大会 201

第二章 农会 202

第一节 农会组织 202

第二节 贫农、下中农代表会 202

第一节 组织机构 203

第二节 主要活动 203

第三章 共青团 203

附记:清代及民国农会 203

第三节 代表大会 204

附:中国少年先锋队简介 206

第四章 妇联会 207

第一节 组织机构 207

第二节 主要活动 207

第三节 代表大会 209

附记:民国时期方城县妇女组织 211

第五章 工商联合会 211

第六章 科学技术协会 211

第一节 组织机构 211

第二节 主要活动 212

第七篇 司法 213

第一章 公安 213

第一节 刑事侦捕 213

第二节 治安管理 217

第三节 武装警察 218

第四节 消防 219

第五节 狱政管理 219

第二节 刑事检察 220

第二章 检察 220

第一节 组织机构 220

第四节 经济检察 221

第五节 监所检察 221

第三节 法纪检察 221

第三章 审判 222

第一节 审判机构 222

第二节 民事审判 223

第三节 刑事审判 223

第四节 经济审判 223

第五节 案件复查 224

第四章 司法行政 224

第二节 律师工作 225

第一节 法制宣传 225

第四节 民事调解 226

第三节 公证 226

附记:清代、民国时期公法机构 227

第八篇 劳动 民政 229

第一章 劳动 229

第一节 劳动就业 229

第二节 劳动工资 231

第三节 劳动管理 233

第四节 劳动保护 234

第五节 退、离休制度 236

第二章 民政 237

第一节 烈士褒扬 237

第二节 优抚 239

第三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242

第四节 社会福利 243

第五节 社会救济 244

附:方城县福利院 244

方城县按摩诊所 244

第六节 扶贫致富 246

第九篇 军事 247

第一章 武装领导机构 247

第一节 人民武装委员会 247

第二节 县人民武装部 247

第三节 基层武装部 247

第二章 主要战事 249

第一节 古代战事 249

第二节 近现代战事 250

附记:日伪罪行录 252

第四节 义务兵役制 253

第一节 募兵制 253

第二节 征兵制 253

第三节 志愿兵役制 253

第三章 兵役 253

第五节 预备役 254

第四章 驻军 254

第一节 巡防(城守)营 254

第二节 北洋军 254

第三节 国民革命军 255

附记:日伪驻军 255

第四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 256

第五章 地方武装 256

第一节 清代地方武装 256

第二节 民国地方武装 256

附记:日伪时期地方武装 257

第三节 解放后地方武装 258

第六章 民兵 258

第一节 建制 258

第二节 民兵训练 259

第三节 训练基地建设 260

第四节 重大活动 260

第十篇 综合经济 263

第一章 经济综述 263

第二章 生产关系 265

第一节 所有制变革 265

第二节 经济体制调整 268

第三节 经济体制改革 269

第三章 人民物质生活 271

第一节 农民家庭生活 271

第二节 职工家庭生活 272

第三节 城乡居民住宅 273

第一章 农业区划 275

第十一篇 农业 275

第一节 农业生产的优势及发展方向 276

第二节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与布局 277

第三节 农业生产的发展目标及主要措施 278

第四节 农业分区 279

第二章 种植业 280

第一节 耕地 281

第二节 耕作制度 283

第三节 种植作物 283

第四节 良种推广 294

第五节 肥料施用 296

第六节 种植技术改革 297

第七节 病虫害防治 299

第八节 经营与分配 300

第九节 县原种场简介 301

附记:方城县“群测群治,灭虫保苗”主要经验 302

第三章 林业 304

第一节 资源 304

第二节 采种 育苗 引种 307

第三节 植树造林 308

附记:宛东防护林简介 312

第四节 森林保护 312

第五节 经营体制 313

第六节 大寺林场简介 314

第四章 畜牧业 314

第一节 饲料资源 315

第二节 畜禽饲养 315

第三节 疫病防治 320

第四节 饲养管理 321

第五章 蚕业 322

第一节 蚕业生产 323

第二节 蚕种 325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 327

第四节 经营管理 327

第五节 县柞蚕原种场简介 328

第六章 副业 328

第一节 野生植物采集 329

第二节 野兽野禽捕猎 329

第三节 工业手工业生产 329

第七章 水利 329

第一节 灌溉设施 330

附记:襄汉漕渠 336

第二节 除涝治浸 336

第四节 饮用水工程 337

第三节 水土保持 337

第五节 河道治理工程 338

第六节 水产养殖 339

第七节 工程管理 339

附记:肥水资源普查 340

第一节 动力机具 341

第八章 农业机具 341

第二节 作业机具 342

第三节 作业经营 344

第十二篇 工业 348

第一章 经济成分 348

第一节 国营工业 348

第二节 集体工业 348

第三节 私营与个体工业 351

第二章 工业行业 351

第一节 食品工业 351

第二节 纺织工业 353

第三节 缝纫皮革业 355

第四节 印刷造纸业 356

第五节 金属制品及家具制造业 357

第六节 化学工业 359

第七节 电业 361

附记:过境超高压输电线路 366

第八节 非金属矿采选业 366

第九节 金属矿采炼业 367

第十节 建筑材料工业 368

第十一节 机械工业 370

第十二节 其他工业 370

第十三节 工厂选介 371

第一节 国营工业企业管理 375

附记:中南机械厂简介 375

第三章 企业管理 375

第二节 集体工业企业管理 376

第三节 私营与个体工业企业管理 377

第十三篇 交通 邮电 379

第一章 交通 379

第一节 道路 379

第二节 桥涵 382

第三节 运输 386

第四节 管理 389

第二章 邮电 394

第一节 邮政 394

第二节 电信 395

附记:155微波站简介 397

第一节 街道建设 399

第一章 县城建设 399

第十四篇 城乡建设 399

第二节 房屋建筑 400

第三节 供水排水 402

第四节 街道卫生及照明、绿化 403

第五节 工业“三废”治理 404

第二章 村镇建设 407

第一节 村镇分布 407

第二节 集镇建设 408

第三节 住宅及公共、生产建筑 408

第三章 房地产管理 409

第一节 房产管理 409

第二节 地产管理 410

第二节 设计与施工 411

第三节 质量检验 411

第四章 建筑施工 411

第一节 建筑队伍 411

第一节 国营商业 413

第十五篇 商业 413

第一章 经济成分及类型 413

第二节 集体所有制商业 415

第三节 私营与个体商业 416

第四节 地方工业企业直接零售产品 417

第五节 居民间贸易 417

第二章 国内贸易 418

第一节 粮油购销 418

第二节 农副产品收购 426

第三节 副食品供应 429

第四节 日用工业品及医药、医疗用品供应 432

第五节 生产资料供应 435

第六节 饮食服务 440

第七节 专业公司简介 441

第三章 对外贸易 445

第一节 出口商品 446

第二节 扶持出口商品生产 451

第四章 企业管理 452

第一节 国营商业企业管理 452

第二节 供销合作商业企业管理 453

第三节 其他集体商业企业管理 454

第四节 私营与个体商业企业管理 454

第十六篇 财政 税务 金融 455

第一章 财政 455

第一节 财政体制 455

第二节 预算内资金收支 457

第三节 预算外资金收支 462

第四节 财务管理 463

第二章 税务 466

第一节 农业税 466

第二节 工商税 469

第三节 征收管理 472

第三章 金融 473

第一节 货币 473

第二节 信贷 476

第三节 储蓄 478

第四节 公债 国库券 479

第五节 基本建设资金管理 480

第六节 信用合作 480

第七节 保险 482

第十七篇 经济管理 483

第一章 计划及统计管理 483

第一节 计划管理 483

第二节 统计管理 485

第一节 集市贸易管理 486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 486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488

第三节 商标管理 489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490

第五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490

第三章 物价管理 491

第一节 管理体制 491

第二节 商品价格 491

第三节 检查监督 497

第四章 计量管理 498

第一节 量制沿革 498

第二节 量值传递 498

第五章 审计 499

第三节 计量器具管理 499

第十八篇 教育 科技 501

第一章 教育 501

第一节 儒学 书院 502

第二节 社学 义学 私塾 502

第三节 幼儿教育 503

第四节 小学教育 504

第五节 中学教育 509

第六节 师范教育 511

第七节 职业教育 512

第八节 成人教育 514

第九节 升学与招生考试制度 518

第十节 学校建设 519

第十一节 经费 520

第十二节 师资 522

第十三节 学校选介 525

第二章 科学技术 527

第一节 普及与推广 527

第二节 科研成果 529

第三节 科技专业队伍 533

第十九篇 文化 535

第一章 文学艺术 535

第一节 文学创作 535

第二节 戏剧 曲艺 537

第三节 音乐 舞蹈 539

第四节 美术 书法 摄影 541

第五节 民间文学 543

第六节 民间工艺 543

第七节 电影 545

第八节 文化馆站 546

第九节 县豫剧团简介 547

附一:民谣选辑 547

附二:民间传说 548

第一节 档案 551

第二章 档案 图书 551

第二节 图书 553

第一节 报刊 报道 555

第三章 报纸 广播 电视 555

第二节 广播 556

第三节 电视 557

第四章 文物 557

第一节 古文化遗址 557

第二节 古城遗址 558

第三节 古墓葬 559

第四节 古建筑 559

第五节 造像 碑刻 560

第一节 方志编纂 561

第七节 馆藏文物 561

第五章 史志 561

第六节 革命纪念地(馆) 561

第二节 党史资料征集 563

第三节 地名工作 564

第二十篇 卫生 体育 567

第一章 卫生 567

第一节 卫生保健 567

第二节 地方病及传染病防治 570

第三节 医疗 574

附一:三贤山“益母膏”简介 578

附二:土单验方 578

第四节 中材药 制剂 医药管理 579

附:地产中药材主要品名 579

第五节 卫生队伍 580

第六节 医疗单位选介 581

第二章 体育 582

第二节 群众体育 583

第一节 学校体育 583

第三节 体育训练 584

第四节 体育竞赛 585

第五节 体育设施 586

第二十一篇 民俗 方言 589

第一章 婚姻 589

第二章 家庭 590

第三章 习俗 591

第一节 称谓 591

第二节 岁时习俗 592

第三节 生活习俗 593

第四节 礼仪习俗 595

第五节 社会陋习 598

第四章 方言 599

第一节 语音 599

第二节 词汇 602

第三节 标音 611

第二十二篇 宗教 会社 613

第一章 宗教 613

第一节 道教 613

第二节 佛教 613

第三节 伊斯兰教 614

第四节 天主教 614

第五节 基督教 615

第二章 会社 615

第二十三篇 人物 617

第一章 传略 617

第二章 简介 640

第三章 名录 647

博望乡 681

第二十四篇 乡镇简介 681

城关镇 681

赵河乡 682

券桥乡 683

二郎庙乡 684

小史店乡 685

古庄店乡 685

杨楼乡 686

独树乡 686

杨集乡 687

拐河乡 688

柳河乡 689

四里店乡 689

广店乡 690

清河乡 691

附录 693

一 名人诗词选 693

二 碑刻 697

三 考证 698

四 文选 702

1986~1990年要事录 717

1986年 717

1987年 722

1988年 729

1989年 735

1990年 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