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地球变暖及其原因 3
1.1地表温度 3
1.1.1地球大气的特性 3
研究报告部分 3
第1章 地球变暖及其原因 4
表1-1 地表附近大气的化学组成 4
图1-1 太阳辐射与地球辐射的强度分布及大气层的吸收特性 4
图表一览 4
1.1.2地球—太阳系的能量收支与平衡 6
1.2.1地球变暖的现状 9
图1-2 过去140年地表气温的变化 9
1.2地球变暖 9
1.2.2地球变暖的影响 10
1.2.3地球变暖的原因 11
图1-3 过去1000年大气中CO2浓度的变化 12
图1-4 全世界过去150年CO2排放量变化(化石、水泥) 13
图1-5 2000年CO2排放六大国(化石、水泥) 17
图1-6 2000年世界各国的CO2人均排放量(化石、水泥) 18
图1-7 美、中、日三国CO2排放量的比较(化石、水泥) 19
1.3.1影响因素分析 20
1.3化石燃料排放CO2的影响因素 20
图1-8 美、中、日三国CO2人均排放量的变化(化石、水泥) 20
1.3.2世界CO2排放量影响因素的变化 21
表1-2 化石燃料的发热量与CO2排放系数 22
1.3.3各影响因素引起的CO2排放量的变化 22
表1-3 1965→2000年世界源于化石燃料CO2排放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23
图1-9 全世界CO2排放量的变化(以1965年为基准) 24
1.4CO2减排对策 24
图1-1 02000年各国发电端每度电的CO2排放比 25
1.4.1能源构成的改善 25
图1-1 12000年日本不同形式电厂每度电的CO2排放比 26
表1-4 化石燃料的CO2排放特性和储量 28
图1-1 22000年世界各国的GDP与一次能源消费量的比较 29
1.4.2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29
图1-1 32000年世界人均GDP分布 31
1.4.3经济增长的控制 32
图1-1 42000年世界人均一次能源消费量分布 33
1.4.4人口增加的控制 34
第2章 《京都议定书》与清洁发展机制 36
2.1《京都议定书》 36
2.1.1《京都议定书》的经过与概要 36
第2章 《京都议定书》与清洁发展机制表2-1气候变化框架公约(FCCC)缔约方会议(COP)情况 38
表2-2 《京都议定书》要点 40
表2-3 《京都议定书》削减对象气体(例)的特性 41
图2-1 2002年部分发达国家SO2排放现状 42
2.1.2京都机制 44
表2-4 京都机制要点 44
2.1.3清洁发展机制项目 46
表2-5 CDM项目实施手续 51
2.2日本的地球变暖对策 51
2.2.1日本化石燃料排放CO2的影响因素分析 52
表2-6 1965年→2000年日本化石燃料CO2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 52
2.2.2日本的奇迹性能源利用效率 53
图2-2 一次能源消费前四国的能源利用效率比较 53
2.2.3日本防止地球变暖的行动 54
2.2.4日本温室气体排放状况 55
图2-3 1990~2001年日本温室气体SO2排放量的变化 56
2.3中国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抑制 56
2.3.1中国化石燃料排放CO2的影响因素分析 57
表2-7 1965年→2001年中国化石燃料CO2排放量影响因素分析 57
表2-8 中国10年(1991~2000年)一次能源弹性值 58
2.3.2中国能源效率的提高 58
2.3.3中国的人口控制 59
图2-4 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与世界平均值的比较 60
2.3.4中国的水力发电建设 61
2.3.5中国CO2排放预测 62
图2-5 2000年GDP前10国排序及人均GDP比较 63
表2-9 中国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年)概要 64
图2-6 1965~2000年中国能源集约度变化及其与世界的比较 64
图2-7 2000年一些国家一次能源消费量与人口比较 65
图2-8 2000年一些国家一次能源消费构成及其CO2排放率 66
2.4中日之间实施CDM项目的可能性 67
表2-10 中国火力发电与炼钢的节能潜力 68
3.1.1山西省环境调查的经过 70
3.1山西省环境调查的实施 70
第3章 山西省的大气环境污染 70
3.1.3在山西省应用CDM的可行性研究 72
3.1.2初访山西省 72
3.1.4调查访问的主要收获 73
3.2山西省概况 74
3.2.1山西省的自然状况 74
3.2.2山西省的行政划分 76
3.2.3山西省的经济发展 76
第3章 山西省的大气环境污染 77
图3-1 2000年山西省部分工业产品年产量及其全国占有率(%) 77
图3-2 1952~2000年山西省人均GDP的变化及其与全国的比较 77
3.3山西省大气环境污染状况 79
3.3.1主要大气污染物 79
表3-1 中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比较(日平均值) 81
表3-2 1998年世界大气污染城市前10名 83
图3-3 1998年世界10大大气污染城市中中国7城市污染状况 83
3.3.2世界大气污染城市 83
3.3.3山西省大气污染物浓度 84
表3-3 1995年山西省主要城市大气污染物年平均浓度值 84
3.3.4山西省的污染物排放量 85
图3-4 2000年部分省人均与单位面积SO2排放量 86
图3-5 2000年部分省人均与单位面积烟尘排放量 87
3.3.5山西省大气污染的变化 87
图3-6 1995~2001年太原市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 88
图3-7 1993~2001年山西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和构成 88
3.4.1重工业过重的高速经济增长 89
3.4山西省大气污染的原因 89
表3-4 中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90
图3-8 1952~2001年山西省国内总产值及其构成的变化 92
图3-9 1950~2001年山西省重工业主要产品年产量的变化 93
3.4.2依靠简陋设备的大量生产 94
图3-10 1950~2001年山西省焦炭产量及其构成的变化 95
图3-11 1993~1995年山西省高炉数量及其与全国的比较 96
图3-12 1993~1995年山西省高炉内容积的分布及其变化 97
3.4.3能源利用效率很低 98
图3-13 2000年千元GDP的工业S02和工业烟尘排放量 99
图4-1 2000年山西省能源集约度及其与中国和世界的比较 101
第4章 山西省的节能潜力 101
4.1.1山西省煤炭资源状况 102
4.1山西省的能源生产与消费 102
第4章 山西省的节能潜力 102
4.1.2山西省一次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变化 102
图4-2 1950~2001年山西省一次能源的生产量与消费量的变化 103
4.1.3煤炭的加工转换 104
图4-3 1950~2001年山西省煤炭生产量与转换量的变化 104
4.1.4山西省能源外输量及其构成 105
图4-4 1950~2001年山西省能源的外输量及其构成的变化 106
表4-1 2000年山西省能源外输量及其构成 106
图4-5 2000年山西省煤炭消费量及其构成 107
4.1.5山西省内的煤炭消费 107
4.1.6山西省CO2排放量的估算 108
表4-2 山西省煤炭与焦炭的CO2排放系数 109
4.2山西省炼焦行业的节能潜力 109
4.2.1焦炭生产量及其生产方法 109
4.2.2机焦与非机焦生产的能耗比较 110
表4-3 机焦生产的能源消费量 111
4.2.3非机焦改机焦的节能效果 112
4.3火力发电的节能潜力分析 113
4.3.1山西省电力工业发展概述 113
图4-6 1950~2001年山西省发电量的变化 113
4.3.22000年以后新建发电厂概况 114
表4-4 2003年山西阳城发电厂排放口大气测定结果 115
4.3.3燃煤火力发电的节能潜力 116
表4-5 2002年山西河津发电厂排放口大气测定结果 116
表4-6 山西省燃煤火力发电热效率改善的节能与减排效果 117
第5章引入清洁发展机制促进安泰集团干熄焦上马 120
5.1项目的构成 120
5.1.1项目由来 120
5.1.2安泰集团概况 121
表5-1 安泰集团设备与生产能力(2003年1月) 123
第5章 引入清洁发展机制促进安泰集团干熄焦上马 123
表5-2 2002年3月安泰集团周围大气污染测定结果(日均) 124
5.1.3焦炭干式熄火装置 124
图5-1 日本干熄焦装置投产年度及其处理能力关系图 128
表5-3 部分国家及地区CDQ的运行状况 129
图5-2 新日铁式干熄焦装置的工艺流程 131
5.1.4项目的实施计划 133
表5-4 安泰集团年产110万吨焦炉规格 133
表5-5 安泰集团焦炉操作条件 135
5.1.5项目的民意调查 135
5.2.1项目的基准线 138
5.2温室气体减排量 138
5.2.2项目及其边界的确定 139
图5-3 干熄焦发电项目的基准线和边界 140
5.2.3电力温室气体排放系数的推定 141
表5-6 2002年山西省电力系统的运行指标 143
5.2.4温室气体减排量的估算 144
表5-7 山西省消费电力CO2排放系数 144
表5-8 湿熄焦设备常年运行CO2排放量 145
表5-9 干熄焦发电CO2减排量 147
表5-10 湿熄焦设备临时运行的CO2排放量 148
表5-11 干熄焦设备粉焦燃烧的CO2排放量 149
表5-13 本项目活动产生的CO2减排量 150
表5-12 干熄焦设备的CO2减排量 150
5.3项目效果分析 151
5.3.1环境改善效果 151
表5-14 干熄焦的节电量、节煤量 152
表5-15 代替燃煤火力发电所引起的大气污染物的减排量 153
表5-16 停止湿熄焦常年运行大气污染物的减排量 153
表5-17 节能计算的假定条件 154
5.3.2节能效果 154
表5-18 干熄焦吨焦节能量 155
表5-19 干熄焦节能量 156
表5-20 每年干熄焦在山西省内的普及效果 156
5.3.3普及效果 156
表5-21 项目经济效益预测的前提条件 157
5.4项目的收益性预测 157
5.4.1收益性预测的前提条件 157
5.4.2企业内部收益率 158
第6章 国际合作“官、产、学”联手求解资源环境与发展矛盾 158
图5-4 内部收益率和投资额与电价的关系图 159
图5-5 碳信用价格对内部收益率和投资回收年数的影响 160
6.1概况 161
6.1.1课题缘起 161
6.1.2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63
6.2.1在山西的研究工作 166
6.2中日合作提升了研究水平,拓展了研究领域 166
6.2.2在日本的研究工作 167
6.3“官、产、学”结合,推进了研究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168
6.4课题研究成果 169
6.5需要继续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71
研究报告部分参考文献 171
研究成果部分 181
建立清洁发展机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181
CDM篇 181
大力推广干熄焦(CDQ)技术是炼焦业节能治污的一条新路 187
循环经济篇 193
山西资源环境现状及对策研究 193
中国的生态环境及其思考 200
中国环境对策与环境评价 224
能源、环境和煤化工发展中的技术组装匹配与对策 257
山西经济与结构调整 319
结构调整篇 319
经济结构调整要抓住主线 335
山西煤炭行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340
附录 351
附录 351
附表1 中国环境保护对策年表 351
附表2 中国大气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限值(GB3095-1996) 354
附表3-1 倍数及其记号 356
附表3-2 单位及其记号 356
附表4 略语的英文与中文对照一览 358
附表5 常见化学名称 359
后记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