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战略管理——踏入长征的战略抉择 5
第一节 军事战略与企业发展战略 5
战略失误导致长征的开始 5
由狭义到广义的“战略”演进 7
战略的五层定义 8
第二节 企业战略管理初探 13
广昌战役:战略中的战术运用 13
战略管理是一个过程 14
战略管理的层级递进 17
第三节 战略管理的系统架构 19
“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架构分析 19
远景、任务与目标 22
指导思想与政策 27
战略的分析与选择 30
战略的形成与评估 33
战略的执行与控制 35
第四节 大环境对战略管理布局的影响 38
地理位置的环境影响 38
经济离不开政治 39
了解经济发展趋势 41
社会环境中的文化因素 41
以先进科技为依托 43
第五节 确立生存空间的战略竞争 45
第二章 危机管理——血战湘江的生死危机 53
第一节 蹒跚学步时期的企业战略分析 53
血战湘江之前的环境分析 53
企业的市场分析 56
对自身的分析 62
对竞争对手的分析 65
第二节 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 67
核心竞争力不同于竞争优势 67
红军核心竞争力分析 68
核心竞争力的三项考验标准 69
寻求企业核心竞争力 72
获得核心竞争力的竞争层次 75
第三节 企业危机的形成与类别 78
红军长征的“湘江危机” 78
企业危机的形成轨迹 80
企业危机的三大类型 82
第四节 危机管理的六阶段理论 86
危机管理的定义和特征 86
“湘江危机”的六阶段论 88
企业危机的避免方式 90
企业危机的准备工作 91
企业危机的确认问题 92
企业危机的控制手段 93
企业危机的解决技巧 94
企业危机的获益契机 95
第五节 成功危机管理三要素 96
危机管理制度化 96
高层的重视与直接参与 97
信息系统的建立 99
第三章 变革管理——二占遵义的历史变革 105
第一节 企业变革理念的确定 105
红军变革势在必行 105
第四章 领导之道——权力争端的领导本色 105
常变常新的企业变革 106
第二节 企业变革的五种诱因 110
长征路上的变革诱因 110
外部环境的挑战 114
产业结构分析 114
企业的特定需求 116
企业变革与领导者的智慧 116
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117
长征转折期的变革要素 120
第三节 变革管理的六要素 120
思维方式的变革 125
企业战略的变革 126
企业组织的变革 130
企业流程的变革 134
企业制度的变革 139
企业文化的变革 141
第四节 变革管理的实施 144
遵义会议:一次变革的会议 144
变革实施的考虑因素 147
变革管理的实施过程 150
变革实施的关键控制环节 156
第一节 战略领导角色 165
战略领导者的九种角色 167
战略领导之角色调整 179
第二节 领导的三种战略能力 182
长征中领导能力的展现 182
观念上的能力 183
采取战略行动的能力 187
组织运用能力 188
第三节 领导权力 189
张国焘的夺权与周恩来的让权 189
权力制约方式 191
第四节 领导的两个纬度和四个类型 192
博、李、毛、张——长征中的四种领导类型 192
领导的两个纬度 196
第五章 战略联盟——联合抗日的国共合作 203
第一节 战略联盟是企业发展所需 203
抗日统一战线——国共的战略联盟 203
建立战略联盟的发展思维 206
第二节 企业间战略联盟的动因分析 208
两次国共合作的动因分析 208
企业战略联盟的动因分析 210
第三节 战略联盟的类型 214
两次国共合作的具体方式 214
价值链上不同环节的联盟 216
第四节 战略联盟的风险与规避 217
两次国共合作的风险控制 217
战略联盟存在的风险 220
联盟风险的规避 222
第五节 有效战略联盟的建立 225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确立 225
建立有效战略联盟三步走 227
战略创新的内涵 233
长征中的战略创新 233
第一节 战略创新 233
第六章 管理创新——革命征程新的开始 233
战略创新的重要意义 238
第二节 价值创新 241
国共两党的价值创新 241
价值创新的内涵 242
价值创新的重要意义 244
改变战略思维方法 248
第三节 企业文化创新 250
毛泽东的文化政策 250
企业文化的创新不同于变革 252
企业文化创新的循环系统 254
企业文化创新的实施 255
企业文化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258
后记 随那长征情结的缘起 261
主要参考书目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