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革”期间的内参片 3
“杀”上译制片银幕——《罗马之战》 3
从干校农田跳到英国生活——《鸳梦重温》 8
《傲慢与偏见》的黑白版——《屏开雀选》 13
第二章 红红火火的八十年代 19
从《尼罗河上的惨案》说起——《阳光下的罪恶》 19
又一部姊妹篇——《啊,野麦岭·新绿篇》 24
似乎已心仪多年——《非凡的艾玛》 27
有幸为英格丽·褒曼配音——《爱德华大夫》 30
笑和哭,都是演员的基本功——《不朽的情侣》 34
生活在特殊时代背景中的人——《第三个人》 36
来的拷贝也是译制片——《威尼斯面包师的儿子》 39
让我想起《相见恨晚》和《坠入爱河》——《湖畔奏鸣曲》 41
本该属于潘我源的角色——《布加勒斯特的居民证》 44
配完之后才爱上了它——《蒲田进行曲》 46
配音者的声音是属于角色的——《国家利益》 51
历史·电影·钉子——《铁面人》 54
这事,我记一辈子!——《游侠传奇》 57
要说崇拜,我就崇拜她俩——《创奇者》 59
阿卡塔是条美女蛇——《神秘的黄玫瑰》续集 61
演员的搭配就像下盘棋——《黑郁金香》 63
对手好,配戏才有劲——《希茜公主》三部曲 67
难的是配出气质和风格——《总统轶事》 70
终于接触了梅丽尔·斯特丽普——《索菲的选择》 72
阿茜:男性刚强和女性柔情的统一——《姊妹坡》 76
配了一个女“铜锤”——《换房》 78
交织着欢乐和忧伤——《最后一班地铁》 80
接连当了两次老年痴呆症病人——《你还记得爱吗?》和《多叶之秋》 84
我的“女皇”、“太后”缘——《玛戈皇后》、《皇家狩猎》等 87
第三章 当上了译制导演 93
难忘的“超人”——《超人》 93
伤脑筋的“涡轮里的转页”——《霹雳舞》 96
精雕细琢求“神似”——《斯巴达克思》 100
大工程里的两次返工——《战争与和平》 108
配音为媒——《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112
一个艺术家堕落的悲剧——《靡菲斯特》 115
为苏联拍的美国西部牛仔片配音——《电影悲欢曲》 121
在片库“躺”了十几年的好片——《早安,巴比伦》 122
听说过“通心面西部片”吗?——《金钱与仇恨》 126
它让我的征文获了奖——《案件》 128
“福尔摩斯是个大草包!”——《福尔摩斯外传》 132
难得的后起之秀——《我的左脚》和《女人的香味》 135
戏说历史,戏说小说——《三剑客·二十年后》 141
跟一群半大小子打交道——《银白色的奖章》 145
有时也得当回剪辑师——《侠魂倩影》 147
关于一个时代的解释——《爵士之王》 149
新鲜的面孔 新鲜的声音——《生死时速》 152
向福乃什和克吕什致敬——《美食家》 155
第四章 这样特别的片子,我们也配过 159
流“哈喇子”的小皇帝——《天书奇谭》 159
配美国人演的中国戏——美国版舞台剧记录片《家》 161
绝无仅有的沪语译制片——《耶稣的生平》 164
从没这样做过剧本——《“天堂”谋杀案》 167
沪语变成普通话也是一种“译制”——《孽债》普通话版 169
一段奇怪的缘——《血色童心》 173
第一次配国产外国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76
接触迪斯尼——经典卡通版《101花斑狗》 180
做迪斯尼的“出口片”——《玩具总动员I》 183
一部像音乐剧的卡通片——《钟楼怪人》 187
一场友情,一段遗憾——《铁道员》 193
第五章 开辟“第二战场”:译配电视剧 199
寻找女巫的声音——《亚瑟王》 199
尝试配老外婆——《血的锁链》 201
轻松的气氛配轻松的戏——《三口之家》 203
它随陈叙一而去了——《是,大臣!》 205
结局是无关紧要的——《鹰冠庄园》 207
快乐的“配音家庭”——《快乐家庭》 212
陈叙一和雷长憙的绝响——《黑暗的公正》 216
好演员的戏配来也顺——《大明宫词》 219
第六章 配音、译导经验谈 225
扯扯我的译导工作 225
译制配音创作规律初探 228
语言艺术在表演中的功能 233
诗:我最喜爱的时刻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