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班华 1
序 蒋笃运 1
前言 1
第一章 校园伦理引论 16
第一节 研究者的希冀 17
一、从制度上对学校整体进行规范 19
二、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行动指南 20
三、规范人际关系,形成关怀、和谐的校园氛围 20
四、探讨作为校园隐性课程的校园伦理的德育功能 21
第二节 校园伦理概念的界定与辨析 22
五、寻求解决校园伦理问题的可能性 22
一、校园伦理概念的界定 23
二、校园伦理相关概念的辨析 26
第三节 校园伦理的主体、宗旨与活动方式 29
一、校园伦理的主体 29
二、校园伦理的宗旨 32
三、校园伦理的活动方式 35
第四节 校园伦理的属性与功能 37
一、校园伦理的属性 38
二、校园伦理的功能 40
第五节 校园伦理建设的基本理论问题 45
一、核心价值和主要责任关系定位 45
二、在不断消解现实矛盾中提升校园伦理品位 47
三、校园伦理建设要体现结构性和制度性 48
第二章 校园伦理的失落与追寻 54
第一节 校园伦理状况调查 54
一、调查目的 54
二、调查方法 55
三、校园伦理生活状况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57
四、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77
五、校园伦理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81
第二节 校园伦理失落的现象分析 85
一、“高捡出率”学校的校园伦理考量 85
二、关于校园生活中公正品质的分析 88
三、文体活动不足的后果 90
四、校园中的人际关系 92
五、校园伦理生活状况的校际差异分析 96
第三节 找寻理想与智慧的困惑与启示 97
一、传统断裂的后果 98
二、功利化时代的教育及其冲突 101
三、来自前沿教育的探索与启示 103
附录 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状况调查问卷(Ⅰ) 112
第三章 校园伦理的文化资源及其整合 118
第一节 儒道文化对校园伦理的价值 118
一、儒家文化对校园伦理建构的启示 119
二、道家文化对校园伦理建构的启示 124
第二节 西方伦理文化与校园伦理 129
一、西方伦理学的发展与校园伦理 130
二、关怀伦理与校园伦理 134
第三节 我国古代的校园伦理 140
一、校园的早期形态及其伦理特征 140
二、封建时代校园伦理的衰落与复兴 146
三、僵化与自由并存的书院伦理 152
第四节 现代校园伦理及未来建构中的文化继承 156
一、我国现代校园伦理的形成与状况 156
二、中西方伦理文化的继承 163
第一节 校园中的团体伦理和关系伦理 166
第四章 校园伦理的结构功能与表征 166
一、个体、团体与教育共同体责任 167
二、团体伦理与关系伦理 175
第二节 校园伦理的价值 183
一、奠基自由的人格境界 184
二、培育关怀的精神 192
第三节 校园环境的伦理意义与表征形态 201
一、校园环境的伦理意义和教育性 201
二、校园环境的物质形态 207
附录1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园环境建设的意见 213
附录2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关于楼梯文化建设的思路 215
一、团结的哲学阐释 217
第五章 校园伦理的文化特质 217
第一节 团结 217
二、团结在学校中的落实 220
第二节 公正 228
一、公正的伦理学阐释 229
二、公正在学校的落实 233
第三节 尊重 241
一、尊重的价值内涵和精神品性 242
二、尊重教育的有效方案 254
第一节 基于生态世界观的现实校园伦理批判 260
一、人的共生性与生态世界观 260
第六章 校园伦理的生态性重构 260
二、现实校园伦理的非生态性 263
第二节 生态性校园伦理建设的原则 266
一、多元融合与民族熏陶相结合的原则 266
二、系统渗透与整合的原则 268
三、主体参与性原则 272
第三节 校园伦理重构的道路 274
一、通过教学伦理,促进校园伦理的建设 274
二、通过教育活动,促进校园伦理的建设 280
三、提升教师德性,促进校园伦理的建设 288
主要参考文献 298
后记 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