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抗原 1
1.1 抗原的特性 1
1.1.1 抗原的免疫原性 1
1.1.2 抗原的免疫反应性 3
1.2 抗原决定簇 3
1.3 半抗原和载体效应 5
1.4 抗原的分类 8
1.5 抗原特异性和免疫原性的分子基础 9
1.6 免疫佐剂 10
1.6.1 佐剂的分类 10
1.6.2 佐剂的生物学作用 11
第2章 抗体 12
2.1 抗体生成的理论——克隆选择学说 13
2.2 抗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13
2.2.1 抗体分子的基本结构 14
2.2.2 可变区和恒定区 20
2.2.3 抗体的其他成分 21
2.2.4 抗体分子的功能区 22
2.2.5 抗体分子的酶切片段 24
2.2.6 抗体的生物学功能 25
2.3 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 28
2.3.2 特异性免疫应答的阶段 29
2.3.1 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点 29
2.4 免疫球蛋白的基因及其表达 30
2.4.1 免疫球蛋白基因的结构 32
2.4.2 免疫球蛋白基因的重排 34
2.4.3 免疫球蛋白基因表达的调节 40
2.4.4 免疫球蛋白的多样性 41
2.5 抗原与抗体的相互作用 42
2.6 三代抗体简介 44
2.6.1 第一代抗体:多克隆抗体 44
2.6.2 第二代抗体:单克隆抗体 45
2.6.3 第三代抗体:基因工程抗体 45
2.7.1 原理 46
2.7 免疫血清的制备 46
2.7.2 抗原的制备 47
2.7.3 佐剂的应用 50
2.7.4 动物免疫 51
第3章 单克隆抗体 55
3.1 引言 55
3.2 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基本原理 55
3.3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原理 58
3.4 融合用细胞的制备 59
3.4.1 免疫动物 59
3.4.2 骨髓瘤细胞的复苏和培养 60
3.4.4 血清的选择 61
3.4.3 饲养细胞的培养 61
3.5 细胞融合 62
3.5.1 制备饲养细胞层 62
3.5.2 制备骨髓瘤细胞悬液 62
3.5.3 制备免疫脾细胞悬液 63
3.5.4 细胞融合 63
3.6 杂交瘤细胞的选择培养 64
3.7 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64
3.7.1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间接ELISA法 65
3.7.2 标记SPA间接ELISA法 66
3.7.3 亲和素-生物素ELISA(ABC-ELISA)法 66
3.7.4 其他方法 67
3.8 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 68
3.8.1 有限稀释法 68
3.8.2 半固体琼脂平皿培养法 69
3.8.3 单细胞显微镜操作法 69
3.9 杂交瘤细胞的冻存 70
3.10 杂交瘤细胞株染色体检测 70
3.11 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 72
3.11.1 动物体内诱生单克隆抗体法 72
3.11.2 体外培养产生单克隆抗体法 72
3.12.3 蛋白A-琼脂糖珠亲和层析法或蛋白G琼脂糖珠亲和层析法 73
3.12.2 免疫吸附层析法 73
3.12.1 硫酸铵沉淀法或正辛酸-硫酸铵沉淀法 73
3.12 单克隆抗体的纯化 73
3.12.4 DEAE离子交换层析法 74
3.13 单克隆抗体的保存 74
3.14 单克隆抗体Ig类型的鉴定 75
3.15 杂交瘤细胞及单克隆抗体的其他性质鉴定 75
3.15.1 杂交瘤细胞的其他性质鉴定 75
3.15.2 单克隆抗体的其他性质鉴定 75
3.16 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的优缺点 76
3.16.1 优点 76
3.16.2 缺点 77
3.16.3 用细胞工程制备人单克隆抗体的局限性 78
第4章 基因工程抗体 79
4.1 引言 79
4.1.1 单抗的局限性和基因工程抗体的出现 79
4.1.2 基因工程抗体的分类 79
4.2 组合抗体库 83
4.3 噬菌体展示抗体库 84
4.3.1 原理 84
4.3.2 构建 87
4.3.3 抗体库的富集、筛选 98
4.4 核糖体展示抗体库 103
5.1.2 抗体的预处理 105
5.1.1 引言 105
第5章 抗体的处理 105
5.1 抗体的纯化 105
5.1.3 盐析法 106
5.1.4 正辛酸-饱和硫酸铵纯化法 108
5.1.5 亲和层析法 109
5.1.6 优球蛋白纯化法 110
5.1.7 凝胶过滤法 111
5.1.8 离子交换层析 114
5.1.9 疏水层析 115
5.1.10 高效液相色谱 115
5.2 抗体的保存 116
5.1.11 固定化金属亲和色谱 116
5.3 抗体的理化性质鉴定 117
5.3.1 蛋白含量的计算 117
5.3.2 相对分子质量及纯度测定 121
5.3.3 等电点的测定 124
5.3.4 亲和力的测定 126
5.4 抗体的标记 128
5.4.1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 129
5.4.2 荧光素色素标记技术 129
5.4.3 酶标记技术 131
5.4.4 生物素标记技术 133
5.4.5 胶体金标记技术 135
第6章 抗体在体外检测中的应用 139
6.1 放射免疫分析 139
6.1.1 基本原理 139
6.1.2 检测方法 140
6.2 免疫放射分析 141
6.2.1 免疫放射分析原理 141
6.2.2 检测方法 142
6.2.3 免疫放射分析技术特点 142
6.3 酶免疫分析 143
6.3.1 均相EIA 144
6.3.2 非均相EIA 147
6.4 荧光免疫分析 153
6.4.1 荧光免疫染色法 155
6.4.2 荧光免疫分析 157
6.5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158
6.6 免疫染色 161
6.6.1 免疫染色的原理 161
6.6.2 培养细胞的免疫染色方法 163
6.6.3 组织切片的免疫染色方法 164
6.6.4 细胞涂片 165
6.6.5 Western blotting膜上蛋白质的免疫染色方法 166
6.6.6 免疫染色的注意事项 166
6.7.1 免疫-PCR(IM-PCR) 167
6.7 免疫-PCR和PCR-免疫 167
6.7.2 PCR-免疫 171
6.7.3 注意事项 172
6.8 抗体芯片技术 173
6.9 免疫胶体金的制备和应用 175
6.9.1 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基本原理 175
6.9.2 胶体金和免疫胶体金的制备方法 175
6.9.3 免疫胶体金的应用 176
6.10 免疫层析快速诊断技术 179
6.10.1 免疫胶体金快速诊断技术的原理 179
6.10.2 免疫胶体金快速诊断技术的优点 181
6.10.3 免疫胶体金快速诊断技术的应用现况 182
6.11 基于抗体的细胞分离技术 183
6.11.1 免疫盘化法 183
6.11.2 免疫磁珠法 183
6.11.3 荧光激活的细胞分选法 188
6.12 免疫沉淀法 197
6.12.1 靶蛋白的放射性标记 197
6.12.2 裂解细胞 198
6.12.3 特异性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及收集 198
6.12.4 放射性标记蛋白质的放射自显影分析 199
6.13 免疫印迹 199
6.13.1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199
6.13.2 免疫印迹 203
6.14 免疫亲和层析技术 207
6.14.1 免疫亲和层析的基本过程 208
6.14.2 抗体和载体的选择 208
6.14.3 操作步骤 213
6.14.4 影响免疫亲和层析纯化效果的因素 214
6.15 免疫电镜技术 216
6.15.1 透射电镜样品的制备 217
6.15.2 免疫电镜标记物 219
6.15.3 免疫电镜中的分子桥技术 221
6.15.4 免疫标记程序 223
6.15.5 对照实验 224
6.15.6 扫描电镜及冷冻蚀刻免疫电镜 225
第7章 抗体药物在定向治疗中的应用 229
7.1 引言 229
7.2 抗体药物的治疗机理 230
7.3 抗体药物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230
7.4 单抗靶向药物的发展趋势 231
7.5 单克隆抗体与化疗药物联合用药治疗肿瘤的特点 232
7.6 重组免疫毒素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232
7.7 免疫脂质体在定向治疗中的应用 234
7.7.1 免疫脂质体的优越性 235
7.7.2 免疫脂质体的种类 236
7.7.3 免疫脂质体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37
参考文献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