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政治经济学教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炳瑛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03531738
  • 页数:405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国内权威性政治经济学教材,1版于1993年,2版于1996年。作者根据十六大以及之后的几次会议精神,联系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变化了的实际,按照政治经济学领域最新理论发展成果,对全书进行大幅度的充实和修订。分十八章,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向市场经济运行轨道的扩展 1

一 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及其研究对象 1

二 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 1

三 政治经济学从生产力出发研究生产关系 3

四 政治经济学揭示生产关系的运动发展规律 4

五 要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扩展到市场经济运行轨道 9

第二节 在当代研究政治经济学应重点掌握的基本理论 11

一 掌握社会经济本质的理论,确认“资”和“社”的本质区别 11

二 掌握社会经济一般的理论,确认“资”和“社”的共同点 14

三 掌握社会经济运行的理论,确认“资”和“社”以市场为基础的调节手段 16

四 掌握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理论,确认“社”对“资”的替代关系 18

第三节 学习政治经济学的主要方法 21

一 掌握抽象法,把握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21

二 掌握从一般到特殊的方法,把握政治经济学在当代面临的经济格局 22

第二章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性质及劳动价值理论 24

第一节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含义、产生、特征、功能和历史地位 24

一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含义 24

二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 24

三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产生 25

四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26

五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一般功能 28

六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历史地位 30

第二节 劳动价值理论 31

一 劳动价值理论的含义和内容 31

二 劳动价值论的商品理论 31

三 劳动价值理论的货币理论 38

四 劳动价值论所揭示的价值规律及其相关的规律 43

五 深化认识劳动价值论 49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52

一 货币和资本的区别 52

第三章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资本及其价值增殖 52

二 资本的总公式和劳动力成为商品 53

三 资本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54

第二节 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55

一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55

二 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划分 57

三 资本价值增殖的比率 57

第三节 资本由生产剩余价值而增殖的基本方法 58

一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58

二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59

三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 60

四 剩余价值生产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61

五 生产自动化条件下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来源 62

第四节 资本运营中的工资 64

一 工资的本质 64

二 工资的基本形式 65

三 工资的变动趋势 66

第四章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再生产和运行机制 67

第一节 单个资本的再生产及其运行机制 67

一 资本循环 67

二 资本循环的时间和费用 70

三 资本周转………………………………………………(70 ) 72

四 资本主义微观经济的运行机制 72

五 单个资本再生产的一般意义 73

第二节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及其运行机制 74

一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74

二 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75

三 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78

四 货币在实现社会资本再生产中的作用 82

五 资本主义宏观经济的调节机制 83

六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一般意义 84

第一节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87

一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87

第五章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收入分配 87

二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 89

三 生产价格规律是价值规律的现实化和具体化 92

四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一般意义 94

第二节 借贷资本和信用 95

一 借贷资本 95

二 利息的本质和利息率 95

三 股份制度的一般原理 96

四 股份公司和股息 100

五 信用制度和虚拟资本 101

第三节 地租和土地价格 104

一 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 104

二 地租的基本形式 105

三 土地价格及其变动的规律性 109

四 地租的一般意义 110

二 国家财政在剩余价值的分配和再分配中的作用加强 111

一 剩余价值直接分配的范围扩大 111

第四节 当代西方发达国家分配关系的新格局 111

三 社会福利制度不断完善 112

四 剩余价值分配中的国际化趋势 113

第六章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积累和垄断 114

第一节 资本的积累、积聚和集中 114

一 资本的原始积累和经营积累及其源泉 114

二 资本积累反映资本的历史作用 117

三 资本在积累中提高有机构成 118

四 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119

五 资本和资本积累的一般意义 120

第二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经济特征 122

一 生产集中与垄断 122

二 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 123

三 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特征 125

四 垄断价格和垄断利润 129

一 垄断不能也没有消除竞争 130

第三节 垄断和竞争的关系 130

二 垄断条件下竞争的新特点 132

第七章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垄断 134

第一节 一般垄断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34

一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原因 134

二 形成的历史过程 137

第二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内统治 138

一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体系 138

二 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 142

第三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 145

一 当代的资本国际运动 145

二 当代国际垄断同盟 147

三 新殖民主义 149

第八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151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151

一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内容 151

二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52

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长期性和曲折性 154

第二节 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 154

一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 154

二 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 156

三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和社会主义首先在一国胜利的可能 158

第三节 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灭亡将是一个历史时代 159

一 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被社会主义取代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159

二 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被社会主义取代是一个曲折和复杂的过程 160

三 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共处和斗争 161

第九章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及其实践中体现的根本任务与根本目的 163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63

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经济理论 163

二 列宁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 169

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理论和实践 173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与根本目的 179

一 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79

二 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目的是坚持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182

三 在我国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189

第十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体制 195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客观必然性 195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195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必然性 196

三 澄清所谓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矛盾”问题 19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异同点 200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共同点和本质区别,体现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200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 202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204

第三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法律体系 204

一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深刻的革命 204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及其完善 206

三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 208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的社会结构及其客观必然性 211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基础及其社会结构的调整 211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的社会结构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211

二 我国社会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214

三 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合理化和发展趋势 215

第二节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 217

一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形式 217

二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地位与作用 223

三 改革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227

四 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 233

一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35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非公有制经济 235

二 对非公有制经济要鼓励、支持和引导,使之健康发展 236

三 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36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现代企业制度 238

第一节 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238

一 企业和企业制度及其发展 238

二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244

一 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和作用 246

第二节 现代企业制度及其基本特征和主要组织形式 246

二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248

三 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组织形式 251

第三节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 253

一 现代企业制度的中国特色 253

二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公司制改组的原则和对策 254

三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积极推进综合配套改革 260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基础——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发展 263

第一节 市场体系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 263

一 市场体系对市场经济运行的作用 263

二 社会主义市场与市场体系的功能 266

三 建立开放、竞争、统一、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270

第二节 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272

一 进一步发展商品市场和推进商品价格改革 272

二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其他生产要素市场 277

一 改善和加强对市场的管理和监督,是健全市场体系的宏观条件 287

第三节 加强市场管理,发展市场中介组织 287

二 发展市场中介组织是健全市场体系的重要环节 289

三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291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关系 292

第一节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分配 292

一 国民收入及其增长的途径 292

二 国民收入的分配过程 295

三 正确处理国民收入分配中的经济关系 29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298

一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客观规律 298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按劳分配的新特点 301

三 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 303

第三节 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305

一 多种分配方式及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305

二 坚持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308

三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309

四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310

第四节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11

一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突出表现 311

二 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同时富裕 311

三 部分先富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312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制度 313

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与市场经济 313

一 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和功能 313

二 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315

三 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316

第二节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317

一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历史过程 317

二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320

第三节 从根本上改革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323

一 根本改革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 323

二 根本改革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体系 325

三 根本改革和建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途径 329

四 加快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 331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33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对象、任务和目标 333

一 宏观调控的对象和总要求 333

二 宏观调控的特征 335

三 宏观调控的任务和目标 33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基础环节和层次 337

一 宏观调控的基础环节 337

二 宏观调控的层次 339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手段 341

一 国家计划 341

二 经济手段 342

三 法律手段 343

四 行政手段 344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及其决策系统的主体 345

一 宏观调控和宏观决策的主体及其职能的转换 345

二 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346

三 宏观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347

四 宏观调控过程中经济信息的获取和处理 348

五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349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再生产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5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再生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350

一 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的类型 350

二 社会主义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实现途径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352

第二节 我国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356

一 经济发展及其战略 356

二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57

第三节 我国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358

一 国民经济的主要比例关系 358

二 产业结构的优化 364

第四节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73

一 小康社会的含义和建设过程 373

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及其实现条件 374

第十八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对外经济关系 378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客观必然性 378

一 对外经济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378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381

三 我国把对外开放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的主要依据 38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形式 384

一 对外贸易 384

二 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 386

三 对外技术交流 387

四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389

五 发展国际旅游业 390

第三节 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格局和进一步扩大开放的任务 391

一 我国逐步推进的对外开放战略 391

二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95

三 我国对外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 401

四 进一步扩大开放,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