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鹿县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2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涿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202015579
  • 页数:718 页
图书介绍:

概述 1

大事记 5

第二节 境域 45

第一节 地理位置 45

第一编 建置 45

第一章 位置境域 45

第四节 中华民国时期 46

第三节 元、明、清时期 46

第二章 建置沿革 46

第一节 两汉、三国、南北朝时期 46

第二节 隋、唐、五代、宋、金时期 46

第二节 唐宋区划 47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区划 47

第五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47

第三章 行政区划 47

第四节 民国区划 48

第三节 明清区划 48

第五节 现行区划 50

第一节 县城 54

第四章 城镇乡村 54

第二节 小城镇 55

第三节 乡 57

第四节 村 62

第三节 构造 75

第二节 岩浆岩 75

第二编 自然环境 75

第一章 地质 75

第一节 地层 75

第四节 矿产 76

第一节 地貌类型 77

第二章 地貌 77

第二节 山脉 78

第三节 河流 79

第一节 气候特征 80

第三章 气候 80

第四节 丘陵 80

第三节 气温 82

第二节 光照 82

第四节 降水 83

第五节 灾害性天气 85

第二节 地下水 88

第一节 地表水 88

第四章 水文 88

第三节 水资源评价 89

第一节 土壤类型 90

第五章 土壤 90

第二节 土壤肥力 92

第二节 野生植物 94

第一节 植被 94

第六章 生物 94

第一节 水灾 95

第七章 自然灾害 95

第三节 野生动物 95

第二节 旱灾 96

第三节 风、雹 97

第五节 疫病 98

第四节 病虫害 98

第七节 震灾 99

第六节 雪、冻灾 99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 105

第三节 民国时期 105

第三编 人口 105

第一章 人口变动 105

第一节 元代以前 105

第二节 明清时期 105

第一节 区域分布 106

第二章 人口分布 106

第二节 城乡分布 107

第二节 年龄构成 108

第一节 性别构成 108

第三章 人口构成 108

第六节 劳动负担 109

第五节 职业构成 109

第三节 民族构成 109

第四节 文化构成 109

第八节 人口姓氏 110

第七节 家庭构成 110

第二节 计划生育 113

第一节 自然生育 113

第四章 人口控制 113

第三节 奖惩规定 114

第五节 管理机构 116

第四节 技术队伍 116

第一节 土地改革 117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 117

第四编 农业 117

第二节 农业合作化 118

第三节 人民公社 119

第四节 生产责任制 120

第二节 经济作物 121

第一节 粮食作物 121

第二章 农作物 121

第三节 蔬菜、瓜类 122

第一节 农田建设 123

第三章 生产管理 123

第二节 耕作栽培 124

第三节 施肥灌溉 126

第四节 改良品种 128

第五节 植物保护 130

第一节 农具 131

第四章 农业机具 131

第二节 农机 132

第三节 经济林 137

第二节 树种及分布 137

第五编 林业 137

第一章 林木资源 137

第一节 林地 137

第二节 集体、个体林木 138

第一节 国营林场 138

第二章 林业体制 138

第一节 育苗 139

第三章 植树造林 139

第三节 飞机造林 140

第二节 营造片林 140

第一节 改造树种 141

第四章 林业管理 141

第四节 四旁植树 141

第三节 病虫防治 142

第二节 森林保护 142

第一节 林木采伐与销售 143

第五章 林产品经营 143

第六章 管理机构 144

第二节 果品产销 144

第一节 草坡牧草 147

第一章 牧场饲料资源 147

第六编 畜牧 147

第一节 家畜品种 149

第二章 畜禽饲养 149

第二节 饲料 149

第二节 家禽品种 152

第四节 饲养管理 153

第三节 其他饲养 153

第五节 病疫防治 154

第一节 引水渠道 157

第一章 水利工程 157

第七编 水利 157

第二节 蓄水喷灌 160

第三节 防汛堤坝 162

第四节 水土保持 163

第二节 工业用水 164

第一节 农业用水 164

第五节 排盐改碱 164

第二章 水资源利用 164

第三节 城乡生活用水 16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66

第三章 水政管理 166

第三节 灌溉管理 167

第二节 施工管理 167

第四节 财务管理 168

第一节 国营工业 171

第一章 经营体制 171

第八编 工业 171

第二节 集体工业 172

第三节 部门办工业 173

第一节 建材工业 174

第二章 工业门类 174

第二节 采矿、冶炼 176

第三节 机械工业 177

第四节 金属加工 178

第五节 化学工业 179

第七节 酿酒工业 181

第六节 造纸工业 181

第八节 其它工业 18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84

第三章 企业管理 184

第三节 集体工业管理 185

第二节 国营工业管理 185

第一节 建国前机构 189

第一章 邮电机构 189

第九编 邮电 189

第一节 邮路 190

第二章 邮政 190

第二节 建国后机构 190

第二节 邮政 191

第一节 电话 193

第三章 电信 193

第二节 电信 195

第一节 管理体制 197

第四章 企业管理 197

第三节 电信通信管理 198

第二节 邮政通信管理 198

第五节 劳动管理 199

第四节 财务管理 199

第一节 公路干线 201

第一章 公路 201

第十编 交通 201

第二节 乡村道路 205

第一节 大桥 206

第二章 桥涵 206

第四节 涵洞 207

第三节 小桥 207

第二节 中桥 207

第一节 公路养护 216

第三章 公路管理 216

第三节 文明路建设 221

第二节 公路绿化 221

第四节 路况登记 224

第五节 路政管理 225

第一节 行政机构 228

第四章 运输管理 228

第六节 养护岗位责任制 228

第三节 专业运输 229

第二节 企事业机构 229

第四节 社会运输 230

第五节 搬运装卸 232

第一节 沿革 233

第一章 电力 233

第十一编 电力煤炭 233

第二节 供电设施 234

第三节 电力利用 236

第一节 煤田地质 237

第二章 煤炭 237

第四节 电力管理 237

第二节 煤炭生产 238

第三节 安全生产管理 240

第一节 国营商业 243

第一章 商业体制 243

第十二编 商业 243

第二节 集体商业 248

第四节 私营、个体商业 253

第三节 公私合营商业 253

第五节 集市贸易 256

第一节 国合分工 259

第二章 商品流通 259

第三节 商品销售 260

第二节 统购派购 260

第四节 商品出口 261

第一节 体制管理 262

第三章 企业管理 262

第二节 财务管理 263

第二节 粮食统购统销 265

第一节 粮食市场 265

第十三编 粮食 265

第一章 粮油购销 265

第三节 计划供应 268

第四节 油料购销 273

第一节 储存 275

第二章 粮食储运 275

第五节 议购议销 275

第二节 调运 277

第一节 粮食加工 278

第三章 粮食、饲料加工 278

第二节 饲料加工 279

第一节 财政体制 281

第一章 财政 281

第十四编 财政、税务、审计 281

第二节 财政收支 282

第三节 财政管理 289

第一节 税制 291

第二章 税务 291

第二节 税收 292

第二节 审计 293

第一节 财政监督 293

第三章 财政监督与审计 293

第二节 建国后财、税、审机构 294

第一节 建国前财税机构 294

第四章 财税、审计机构 294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金融机构 295

第一节 民国时期金融机构 295

第十五编 金融 295

第一章 金融机构 295

第二节 纸币 297

第一节 贝刀铜银币 297

第二章 货币 297

第三节 人民币管理 298

第三节 贷款 299

第二节 典当 299

第三章 储蓄、借贷、典当 299

第一节 借贷 299

第四节 储蓄 300

第二节 保险 302

第一节 组织资金 302

第四章 组织资金与保险 302

第三节 企业分布 305

第二节 企业发展 305

第十六编 乡镇企业 305

第一章 企业发展与分布 30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05

第一节 企业门类 306

第二章 企业门类与效益 306

第一节 产值百万元以上的企业 309

第三章 重点企业 309

第二节 企业效益 309

第二节 产值在50万元以上的企业 310

第一节 管理体制 312

第四章 经营管理 312

第三节 财务管理 313

第二节 劳动工资 313

第一节 企业登记 315

第二章 行政管理 315

第十七编 工商管理 315

第一章 管理机构 315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315

第二节 群众团体性机构 31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16

第三章 物价管理 316

第二节 商标注册 316

第三节 经济合同 316

第一节 标准 317

第四章 标准计量管理 317

第二节 价格管理 317

第三节 产品质量监督 318

第二节 计量 318

第一节 县城建设 321

第一章 城镇建设 321

第十八编 城乡建设 321

第二节 小城镇建设 328

第三节 乡村建设 330

第一节 城镇建筑企业 331

第二章 建筑队伍 331

第一节 土地管理 332

第三章 城乡建设管理 332

第二节 农村建筑队伍 332

第二节 环境保护 333

第三节 中华沙棘酒 335

第二节 中华沙棘汽酒 335

第十九编 土特名产 335

第一章 食品、饮料 335

第一节 缸炉饼 335

第三节 大杏仁 336

第二节 天津鸭梨 336

第四节 神州山楂酒 336

第二章 干鲜果品 336

第一节 龙眼葡萄 336

第六节 沙棘 337

第五节 小京枣 337

第四节 核桃 337

第三节 香椿 338

第二节 “虎头”马铃薯 338

第三章 粮食蔬菜 338

第一节 保安大米 338

第二节 桑干河牌碳酸氢氨 339

第一节 双丰牌STZ—140型脱粒机 339

第四节 矮杆玉米 339

第五节 大白菜 339

第四章 机械五金化工 339

第五节 ZP—150型管制高压气瓶 340

第四节 糠醛 340

第三节 “大境门”牌机制钢锨 340

第一节 陶瓷 341

第五章 陶瓷、手工业品 341

第六节 XP—150型系列小容积管制高压气瓶 341

第七节 NXQ型囊式蓄能器 341

第八节 GXQ—L2.5/160—C型隔膜式蓄能器 341

第三节 祁满江的铁锨 342

第二节 清宁堡“锄板” 342

第一节 地方党组织的创立和发展 343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343

第二十编 党派群团 343

第二节 党员状况 344

第三节 党的代表大会 347

第四节 组织机构 352

第五节 党务工作 354

第六节 县委重要决策 359

第一节 地方组织 366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 366

第二节 主要活动 367

第一节 农会、贫协 369

第三章 群众团体 369

第二节 工会 370

第三节 青年组织 372

第四节 妇救会、妇联会 375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377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377

第二十一编 政权、政协 377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378

第三节 代表选举 381

第四节 人大常委会 382

第一节 行政机构 384

第二章 政府 384

第五节 重要活动 384

第二节 政务活动 398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会议 406

第三章 人民政协 406

第二节 领导成员及机构 408

第三节 重要活动纪实 409

第三节 农村“五保” 413

第二节 敬老院 413

第二十二编 民政 413

第一章 社会福利 413

第一节 养济院 413

第二节 国家抚恤和补助 414

第一节 烈士褒扬 414

第四节 移民安置 414

第二章 优抚 414

第三节 群众优属 416

第一节 灾害救济 417

第三章 社会救济 417

第三节 百分之四十救济 418

第二节 社会救济 418

第四节 扶贫、扶优 419

第二节 婚姻登记 420

第一节 婚姻制度演变 420

第四章 社会管理 420

第四节 殡葬改革 421

第三节 地名管理 421

第五节 土地征用 422

第一节 机构 425

第一章 公安 425

第二十三编 公安、司法 425

第三节 社会治安 426

第二节 政权保卫 426

第一节 机构 428

第二章 审判 428

第四节 交通、消防 428

第三节 案件审判 429

第二节 审判制度 429

第一节 机构 430

第三章 检察 430

第四节 案件复查 430

第六节 古墓 431

第四节 经济检察 431

第二节 刑事检察 431

第三节 法纪检察 431

第二节 法制宣传 432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 432

第六节 监所检察 432

第四章 司法行政 432

第一节 机构 432

第二节 桥山摩崖石刻 433

第三节 公证、律师 433

第四节 调解 433

第二十四编 劳动人事 435

第一章 劳动管理 435

第一节 职工队伍 435

第二节 组织劳动就业 435

第三节 清压临时工 437

第四节 改革用工办法 437

第五节 劳动争议仲裁 438

第六节 劳动服务公司 438

第七节 岗位考评 439

第二章 劳动保护 440

第一节 劳保组织 440

第二节 安全管理 440

第三节 锅炉安全管理 442

第三章 福利与保险 443

第一节 退休退职待遇 443

第二节 用品待遇 444

第三节 食品待遇 444

第四节 产期待遇 445

第五节 医疗待遇 445

第七节 工伤、职业病待遇 446

第九节 死亡待遇 447

第八节 婚丧假待遇 447

第十节 社会保险 448

第二节 工资调整 449

第四章 工资制度 449

第一节 工资改革 449

第一节 人事机构 451

第三节 奖励工资 451

第五章 干部管理 451

第四节 干部调配 452

第二节 干部队伍 452

第三节 毕业生分配干部来源 452

第五节 干部任免 453

第六节 探亲待遇 455

第二十五编 军事 455

第一章 地方军事 455

第一节 机构 455

第二节 地方武装 455

第二章 兵役制度 456

第一节 建国前兵役 456

第二节 建国后兵役 456

第三章 民兵武装 457

第一节 民兵建制 457

第二节 民兵整组 458

第三节 民兵训练 458

第四节 民兵政治工作 458

第五节 战斗村镇 459

第六节 民兵代表大会 459

第七节 民兵典型事迹 459

第四章 人民防空 460

第一节 防空机构与防空工程 460

第二节 指挥与防空训练 460

第五章 驻军 461

第一节 明清时期驻军 461

第二节 民国时期驻军 461

第三节 建国后驻军 462

第六章 兵事记述 462

第一节 古代兵事活动 462

第二节 近代兵事活动 468

第二十六编 科技 473

第一章 科技组织 473

第一节 组织机构 473

第二节 科技团体 473

第三节 科技人员 475

第二章 科研成果 477

第一节 成果 477

第二节 成果简介 479

第三章 科技推广 481

第一节 农业科技 481

第二节 林业科技 483

第三节 商业科技 483

第四节 工业科技 484

第五节 卫生科技 484

第二十七编 教育 485

第一章 教育方针与宗旨 485

第一节 明、清时期 485

第二节 民国时期 485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485

第二章 教育结构 486

第一节 各类旧学 486

第二节 基础教育 487

第三节 小学教育 488

第四节 普中教育 493

第五节 专业教育 496

第六节 城乡成人教育 499

第三章 学制课程 502

第一节 小学 502

第二节 中学 502

第三节 师范学校 503

第四节 农林职中 503

第四章 教师队伍 503

第一节 教师队伍构成 503

第二节 教师队伍管理 504

第三节 教师的待遇 505

第四节 师资培训 507

第五章 教学研究和改革 507

第一节 教学研究 507

第二节 改革试验 508

第六章 教育经费与教育实施 509

第一节 教育经费 509

第二节 教育实施 509

第七章 勤工俭学 513

第一节 一般形式的勤工俭学 513

第二节 校办厂(场) 513

第八章 教育行政 514

第一节 县级教育行政 514

第二节 基层教育行政 515

第二十八编 文化 517

第一章 事业单位 517

第一节 文化馆、站 517

第二节 文化专业户 517

第三节 图书馆、室 517

第四节 档案馆 518

第五节 广播、电视台 518

第六节 新华书店 519

第七节 电影发行放映公司 519

第八节 晋剧团 520

第九节 剧场 520

第二章 文学艺术 521

第一节 文学创作 521

第二节 戏剧曲艺 522

第三节 音乐舞蹈 523

第四节 美术摄影 523

第五节 书法篆刻 524

第三章 民间文艺 524

第一节 民歌 524

第二节 歌谣 525

第三节 歇后语 526

第四节 谜语 526

第五节 民间艺术 526

第四章 著作、报刊、杂志 527

第一节 著作 527

第二节 报纸 528

第三节 杂志 529

第五章 古遗址 529

第一节 古城遗址 529

第二节 古村遗址 530

第六章 古建筑 530

第一节 清凉寺 530

第二节 镇水塔 530

第三节 燕长城 530

第四节 鼓楼 531

第五节 巨禅师灵塔 531

第一节 碑 531

第七章 石刻 531

第一节 古书画 533

第二节 出土文物 533

第三节 墓志铭 533

第四节 经幢 533

第八章 所藏文物 533

第一节 古八景 534

第九章 名胜 534

第二节 新八景 535

第三节 其它名胜 536

第一节 古籍文摘 537

第一章 文摘 537

第二十九编 黄帝文化 537

第一节 古遗迹 538

第二章 古遗迹、文物 538

第二节 近籍文摘 538

第二节 出土文物 539

第一节 诗文 540

第三章 诗文、传说 540

第二节 传说 541

第一节 县级医疗机构 545

第一章 医疗卫生机构 545

第三十编 医疗、卫生 545

第二节 乡村医疗 546

第三节 厂矿医疗 548

第四节 其它医疗 549

第五节 合作医疗 550

第一节 医疗队伍 553

第二章 医疗工作 553

第二节 疫病防治 554

第一节 机构 554

第二节 医疗器械 554

第三节 医疗技术 554

第三章 卫生防疫 554

第三节 爱国卫生 556

第四节 妇幼保健 559

第五节 食品卫生管理 560

第一节 地方药品 561

第四章 药物 561

第二节 药政管理 562

第三节 药品经营 563

第三节 建国后体育 565

第二节 民国时期体育 565

第三十一编 体育 565

第一章 学校体育 565

第一节 清末民初体育 565

第二章 群众体育 566

第四节 军事体育 567

第三节 老年人体育 567

第一节 农民体育 567

第二节 职工体育 567

第二节 球类运动 568

第一节 田径运动 568

第三章 竞技体育 568

第一节 机构 569

第四章 机构设置 569

第三节 棋类运动 569

第四节 其它运动 569

第二节 设施 570

第一节 服饰 573

第一章 生活习俗 573

第三十二编 风俗民情 573

第三节 居住 574

第二节 饮食 574

第一节 礼节 575

第二章 礼仪风俗 575

第四节 用器 575

第二节 称谓 576

第三章 岁时习俗 579

第四章 喜庆祝祭 581

第一节 婚嫁 582

第二节 丧葬 583

第五章 婚嫁丧仪 583

第二节 开展文明礼貌活动 584

第一节 建设文明单位 584

第六章 优良风尚 584

第五节 尊师重教 585

第四节 军民共建 585

第三节 五好家庭 585

第二节 天主教 587

第一节 佛教 587

第三十三编 宗教、帮会 587

第一章 宗教 587

第三节 基督教 588

第二章 帮会 589

第五节 伊斯兰教 589

第四节 道教 589

第一节 声母 591

第一章 语音 591

第三十四编 方言土语 591

第二节 韵母 592

第一节 称谓用语 593

第二章 词汇 593

第三节 声调 593

第三节 自然用语 594

第二节 生活用语 594

第四节 动植物用语 595

第一章 人物传 597

第三十五编 人物 597

第二章 人物表 611

第三章 英名录 640

一、文献 671

附录 671

二、地名考 674

三、地名传说 678

四、古诗摘抄 695

五、现代诗选 702

六、省、地驻涿鹿各单位 709

卷尾 跋 714

《涿鹿县志》供稿人员 716

《涿鹿县志》编写人员 716

《涿鹿县志》历届编纂委员会成员 716

《涿鹿县志》编修人员 716